我們需要享受孤獨,然後讀一整本書……

上週聽古典老師的演講,他的PPT裡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一年讀書不超過7本,於是想起來了之前的一個段子,以為歐洲人多喜歡看書在地鐵里居然沒人玩手機,原來真相是他們的地鐵里根本沒有手機信號....

其實,「懶」和「不愛思考」可能是人性固有的,先天寫在基因裡的序列只能通過後天來對抗,但其實越長大越會發現,如果你真的想自我成長,遲早有一天你要試著離開人群,學會享受孤獨,留給足夠的時間給自我思考,比如寫寫文章,耐心的讀完一本書,甚至一個人看場話劇....

上週幫著@校長熊子清庫存了他隱居後市面上剩下的書,在文章「「樓海」裡第一代深漂的那些炒房故事」裡其實有三本書,兩本小說+一本學術理論型,真的耐下性子,抽出時間逼著自己,一本不到300頁的書,其實飛機上兩個小時也就看完了,不過好書的確是需要反覆讀,反覆揣摩,甚至需要和作者請教某些觀點和理論細節的。

而難能可貴的是,可能我們只需要花兩個小時就看完的書,背後卻是作者多年的經驗積累,花了如此多的心血整理編輯並且公開出版本身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兒,如今的書單看價格可能是最不匹配其價值的物品之一了,真的能靠「賣書」賺錢這件事太難太難,至於帶來的名氣,那也需要足夠的時間和恰當的機遇才能夠變現,可以說一本好書背後的作者和他的團隊,可真是一件普度眾生的事情....

最難傳承的思想,可以用書本記下來流傳千年,造福後輩,流芳百世.....

不過悲劇的是,隨著網絡盜版的猖獗,可能越往後越來越少的大師只會把他的「知識和思想」在小圈子裡傳播,尤其是某些很重視實戰操作的領域,比如在房圈,很多名家寫的書早已經絕版,在孔夫子老書網也偶爾只能淘到別人筆記後有勾畫痕跡的二手書,期待二次出版更是奢望。

甚至,很多奧派學說的支持作者們們,已經放棄「知識產權」這個東西,允許在不破壞原文的情況下不署名也可以肆意傳播其文章和作品,科學尚未普及,讓沒辦法出版的讀物能多被一個人看到也算 佛渡有緣人吧....

不過好在,現在通過互聯網和萬能的搜索,你幾乎可以方便的找到任何你關注領域的同類地球人,找到業內人整理的書單,然後總能通過各種方式找到哪怕絕跡的影印版,也總有前輩樂意給你分享他們並不樂於對外傳播的經典藏書,這是我們這代人的幸運....

所以一定要珍惜這個時代給我們的機會,真的能碰到一本好書,或者一位厲害的作者,不妨竟可能的讀完他的著作,完整的讀,不是看別人的讀書筆記,也不是聽別人吸收後吐給你的所謂精華版,就是耐心的找到原版去讀...

最好的搭配是一本紙質書,一本kindle版或者微信讀書版,再配一款藍牙降噪耳機,完美....

還有個提示,如今網絡上大神太多,不妨通過搜索找找這個作者成為「神」之前的作品,比如他十年前的博客,論壇帖子等,學習人家寫作的堅持精神,還有見證他的成長,會給你帶來很多新發現....

我们需要享受孤独,然后读一整本书……

還記得在大學畢業那年,看過一本叫做「Secret」的書,同時還看了同步拍攝的youtube原版紀錄片,真得感謝發達的互聯網才有可能把這本有點魔性的書硬生生的推到了暢銷排行榜,只是慶幸當年聽了精華總結的有聲書後依然買了本完整紙質版的來看。

如今回頭看,能通過「聽書」或者別人的「讀書筆記」和「推薦書單」篩選適合自己的書,但是真正的好書是值得你買回來完整版,配合網友的書評反覆溫習,時不時再回顧一遍的....

安靜下來,然後享受跟作者跨時空心靈溝通的感覺,彷彿獲得了重生....

最後應景的推薦文章「推薦兩款騰訊出品的好東西.....」裡曾經推薦過的騰訊視頻自制節目「一本好書」,以前知道經典的書可以出有聲版,可以有精華版,居然還可以有類話劇解讀版....

你看看,就為了鼓勵大家可以完整的讀一本書,他們真的是費勁了心思,另外再推薦「微信讀書App」給各位,尤其那些喜歡關注很多訂閱號的讀者朋友們,因為微信讀者可以直接關聯訂閱號的文章推送哦....

我们需要享受孤独,然后读一整本书……

微博@星佳是個小人物

最後,不妨點擊右下方的「好看」唄......

我们需要享受孤独,然后读一整本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