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後感

題記:昨晚好友推薦幾本書,其中一本便是作家餘華的《活著》,迫不及待的用一天的碎片時間讀完,腦海裡就有了一部黑白的電影,歲月的河流舒緩的流淌著,傾訴著一個生命的痕跡。很巧,父親的名字也叫福貴。

首先開篇的中文版自序就非常有穿透力,直擊內核,同時引發思考—

一個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的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瞭解自己,一旦瞭解了自己,也就瞭解了世界。

作家的使命,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高尚不是單純的美好,而是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活著》讀後感

談活著

有天做噩夢,夢裡最愛的姥姥去世了,自己像瘋子一樣滿世界的找著姥姥,大聲的呼喊著,整個人是空的……當忽然從夢中驚醒,恍然意識到這只是個夢而已,不顧早上六點的時間,給姥姥打了電話,也忘卻了姥姥可能還沒有起床,有可能已經出去遛彎的情況,當熟悉的“喂”聲想起,忽然感覺,真好!這個世界真好!姥姥還活著,我又能活了。

《活著》裡的福貴,開始是很有福氣的,地主家的少爺的出身,賢惠淑良的媳婦家珍,勤勞懂事的鳳霞有慶,甚至還有老實孝順的偏頭女婿二喜,外孫苦根。但是自己命不好,一個個親人都先離他而去,唯獨他還活著,卻依然可以樹蔭下打盹,依然在勞作中清唱. 此刻除了老牛,擁有的就是過往的回憶和平靜的活著。

人到底為什麼而活?作者展示的終極意義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那活著本身又是什麼?擁有呼吸生命能夠感知日出日落?活著之外的事物呢?親人朋友,理想抱負?

而在我看來,人是為了就是活著之外的事物而活,而不是活著本身!就像福貴,故事結尾的福貴,依然可以平靜樂觀的活著,是因為有過往親人所有美好的回憶,有和自己一樣衰老的通人性的老牛的陪伴,有可以把自己故事傾訴出來的機會,有可以自給自足的能力。

《活著》讀後感

如果,如果把一個福貴,從出生就就送到了外太空,假設滿足所有生存的條件,但是身邊沒有親人甚至同類甚至生靈甚至自己依然矇昧,都無法像荒島餘生的Chruck一樣把排球做為一個同類一樣對話生活,身體各器官的壽命可以是十年,萬年,意義何在呢?過往、現在、將來都處在同樣的頻率上,沒有一絲一毫的波瀾,靜止在一個點上,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生命的軀殼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亦或者正經歷著非常巨大的痛苦,那相比於安樂死,活著的質量又體現在哪裡?

所以,人活著就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事物而活,身體、親人、朋友、書籍、愛好、理想、使命,甚至是回憶、陪伴與期待。我們珍惜時光並努力奮鬥,是因為有衰老死亡的存在,即便是孤獨一個人依然可以樂觀堅強而活,是因為我們曾經或者即將擁有美好的體驗。

END

感生活·敢生活

周小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