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尤其不好種,詳細介紹溫室黃瓜種植技術,從種到收,簡單易懂

黃瓜一直作為溫室大棚的主栽品種之一,相信只要種過大棚菜的肯定都種過黃瓜,但是黃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種,管理不當不是旺長就是不長;稍不留神兒病蟲害就很多,黃瓜霜黴病、黃萎病、根結線蟲都是可以讓其絕產的病害;對於環境方面,黃瓜比任何一種蔬菜對溫度的要求都要嚴苛,想要黃瓜高產,結瓜期的變溫管理很重要。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一下溫室黃瓜的種植步驟和要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夠給種植同行們提個醒。

黃瓜尤其不好種,詳細介紹溫室黃瓜種植技術,從種到收,簡單易懂

1、整地施基肥

基肥的用量每畝可施糞肥10000kg,餅肥150kg,過磷酸鈣200kg,草木灰150kg,有必要時施入硫酸鋅3kg,施入基肥應採用2/3的量普施,1/3的量溝施,施入後,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將地整平,起的壟高低要一致,壟與壟之間的距離在40cm左右。

2、定植

定植宜選擇在晴天的上午進行,定植時應首先選擇和使用健壯的大苗,邊起苗邊取掉外面的營養缽,儘量保持土坨完整,減少根系損傷,然後在半高壟上按株距30釐米,挖坑坐水(水量要適當多些)定植,定植不宜過深,嫁接部位應與地面保持1~2釐米的距離。

黃瓜尤其不好種,詳細介紹溫室黃瓜種植技術,從種到收,簡單易懂

3、緩苗至根瓜採收前管理

黃瓜定植後7天內,隨著外界氣溫的降低,要特別注意保持室內較高溫度,白天以28~30℃為宜,夜間不低於18℃,可進行一次中耕,緩苗至根瓜採收前原則上不須澆水,7天后當心葉開始萌發表明緩苗結束,為不影響莖蔓的正常生長,此時可將嫁接夾去掉。黃瓜緩苗後10~20天可進行一次葉面噴肥,期間在壟背兩側再進行2~3次中耕,深度從15~10釐米,由深至淺,範圍由近至遠,做到淺鋤背深鋤溝,目的是要加強土壤通透性,促進生根的同時,還要儘量減少傷根。中耕結束後10天左右開始鋪設地膜(地膜不宜鋪設過早),即在每個50釐米的小壟背間鋪沒一層地膜,採用從膜兩側劃口方式進行,地膜繃緊兩邊用土埋實,地膜與地面在壟背中間形成中空,以利於以後膜下暗澆水。鋪設地膜既可以提高地溫,保持土壤溼度,同時又可以控制土壤水份向室內空氣當中的蒸發,降低空氣相對溼度,減少病害的發生。當黃瓜莖蔓長度達到50釐米左右,十餘片葉時,開始用尼龍繩吊蔓,以合理調整莖蔓的生長。為達到預防黃瓜霜黴病、灰黴病、白粉病等真菌病害發生的目的,從此時開始每隔20天左右,採用百菌清、速克靈煙霧劑在每天下午回苫後燻蒸。

黃瓜尤其不好種,詳細介紹溫室黃瓜種植技術,從種到收,簡單易懂

4、採收期田間管理

①光照管理

良好的光照條件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室內的地溫及氣溫,滿足黃瓜生長髮育對溫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為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提供了強有力的能源保證,只有在光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才能在葉綠體內轉化成光合產物——碳水化合物。

②溫度與通風管理

日光溫室黃瓜栽培的溫度控制與通風換氣兩者密不可分。一般在黃瓜的採收期內,白天的溫度應保持在25~28℃,超過30℃需加大放風量,夜間溫度保持在16~20℃,其中前半夜的溫度要高於後半夜,試驗表明黃瓜葉片在白天所製造的養分只能有1/4輸送到根、莖和果實當中,而3/4的養分需要在夜間輸送,所以適當提高前半夜的溫度有利於葉片養分的運輸,後半夜降低溫度則有利於降低呼吸強度,減少養分呼吸消耗;同時,適宜的晝夜溫差(10℃左右)也對黃瓜今後的花芽分化,增加有效雌花數目非常有利。另外,陰天低溫季節宜將溫度保持在適溫的低限;反之,晴天外界溫度升高時,在土壤溼度較大的情況下,白天溫度可適當提高到30℃左右。

③水肥管理

施足底肥後,結瓜前期不追肥,在黃瓜第1茬瓜採收後,可用水衝肥。每12d追1次肥,拉秧前30d不追肥,追肥可施複合肥、尿素,每畝/次可追25kg,也可追施農家肥如雞糞或油渣的漚制液。結瓜盛期在上午8時或下午3時後噴施葉面寶或豐產素等,可增強植株的生長能力,提高產量和品質等。

黃瓜尤其不好種,詳細介紹溫室黃瓜種植技術,從種到收,簡單易懂

(四)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主要有農業防治、物理防治、藥物防治三種方法,本項目病蟲害防治以物理防治方法為主,藥物防治為輔的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有采用防蟲網、粘蟲板,在溫室的通風口和出入口設置滅蟲網,防止害蟲進入溫室,在溫室內放置一定數量的粘蟲板,利用害蟲的對黃色的趨向性誘殺害蟲;藥物防治方法主要是根據標準GB4285和GB/T8321合理用藥並嚴格控制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施用生物農藥噴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