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眾4S店總經理就集體請辭,經銷商日子到底有多難?

剛剛過去的2018年,上汽大眾全年以2065077輛的銷售業績,毫無懸念地繼續蟬聯乘用車年度銷量冠軍,累計同比微增長0.1%。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上汽大眾已經連續三年奪得年度銷量冠軍,成為友商羨慕的品牌。

據瞭解,2018年儘管市場整體艱難,但上汽大眾除了在銷量上有令人羨慕的成績之外,在一些區域市場也有非常多的亮點。例如,上汽大眾西南銷售服務中心居然把川渝兩地的上汽大眾市佔率做到了第一,並且把第二和第三名遠遠甩在了後面;同時,西南區的經銷商運營質量和盈利能力也位列全國前茅。

在車市寒冬的大環境下,還能高位逆勢增長,必須給上汽大眾點贊,這份成績實在不容易。


上汽大眾4S店總經理就集體請辭,經銷商日子到底有多難?

1.

這些年來,上汽大眾憑藉大眾的品牌優勢和精準的產品定位,牢牢抓住了中國用戶的眼球,大眾車在中國市場大行其道,經銷商的日子也還過得比較滋潤,不少經銷商能實現千萬量級利潤。

但是,隨著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不斷升級和變革,特別是中國品牌的集體崛起,包括大眾在內的所有合資汽車開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中國品牌和合資品牌的正面戰已經正式打響。

當合資品牌的品牌和技術紅利在中國市場消失之後,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加劇,各方力量交織在一起,一不小心就會被市場和對手摔出去。於是,一股焦慮和不安的情緒開始在汽車市場發酵和蔓延。

上汽大眾4S店總經理就集體請辭,經銷商日子到底有多難?

按道理來說,作為中國乘用車市場的銷量冠軍上汽大眾,日子肯定比那些排名十以外的品牌好過。但是,作為冠軍經銷商的總經理們,似乎並沒有感受榮譽和光環帶來的歡樂,反而更加焦慮,甚至選擇了放棄,主動請辭,以遠離被壓力折磨得徹夜難眠的痛苦。

2.

據筆者瞭解,上汽大眾公佈年度銷量的前後時間裡,就有成都、重慶和昆明等全國各地的多家經銷商總經理相繼離職,尤其是成都,更是離職的“重災區”,包括精典申眾、港宏宏羽、長征、華星西蒙以及艾瀟等多家上汽大眾經銷商總經理離職或調離。其中,精典申眾和華星西蒙曾經是上汽大眾的7星級經銷商,其總經理也獲得過全球大眾優秀職業經理人稱號,其操盤運營經銷商的能力非常強。

這些實力汽車經銷商的總經理在最近一段時間突然集體離職,有的已經幹了十年,最短也有兩三年,而且是被德國大眾認可的職業經理人,他們的舉動引起了行業的高度關注,甚至不得不讓人產生各種遐想,是銷量冠軍上汽大眾不行了,還是經銷商日子不好過?

上汽大眾4S店總經理就集體請辭,經銷商日子到底有多難?

據重慶某上汽大眾的總經理向筆者透露,上汽大眾儘管在2018年繼續蟬聯銷量冠,但是榮譽和危機其實是並存的,所有的榮譽都是經銷商用帶血的肩膀給扛起來的,大家看到的也許只有榮譽,而背後真正出力的經銷商到底有多少人去關注?

目前,上汽大眾的產品沒有亮點,短板已經非常明顯,新能源基本上無所作為,特別是純電車型,而僅有的兩款混動產品如帕薩特和途觀L,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不強,因為當下行業的風口是純電,而上汽大眾並沒有給市場和經銷商帶來更多的產品和技術利好信息。

3.

上汽大眾4S店總經理就集體請辭,經銷商日子到底有多難?

剛離職不久的成都某上汽大眾經銷商總經理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認為,在車市寒冬裡,上汽大眾並沒有和經銷商站在一起共抗寒冬,尤其是去年下半年,繼續以銷量為目標壓榨經銷商,讓經銷商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據他介紹,現在的上汽大眾經銷商即使一年能賣出五六千臺銷量,其利潤也不過兩三百萬,但是要銷售幾千臺車其運作資金得上億,大量的資金佔用,加之其它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讓經銷商陷入深深的焦慮。

上汽大眾4S店總經理就集體請辭,經銷商日子到底有多難?

該人士還分析認為,按照目前的運營情況,如果不去抓經銷商的運營質量和過冬能力的提升,繼續一味追求規模和銷量的話,上汽大眾的經銷商肯定會死一大批。當然,廠家也許不以為然,因為圍城外面還有人等著想進來玩。但作為經銷商職業經理人早點離職讓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上汽大眾4S店總經理就集體請辭,經銷商日子到底有多難?

分析人士認為,汽車廠家和經銷商永遠都是一對矛盾體。主機廠一味追求銷量,而經銷商投資人只認投資回報即利潤指標。在這之前,汽車市場相對好的時候,銷量和利潤二者之間還能達到相對平衡,彼此之間相安無事。而今的汽車市場,很難達到“多贏”的結果。所以,夾在經銷商投資人和主機廠之間的職業經理人,就成為了兩頭不討好的“出氣筒”,逃離苦海就成為了大家不謀而合的選擇。

4.

根據筆者掌握的信息來看,除極少數經銷商屬於資金連斷裂被第三方託管之外,其餘的上汽大眾多家經銷商總經理離職的原因主要集中兩點:一是經營舉步維艱,賺不了錢,愧對投資人;二是主機廠銷售指標太高,根本實現不了,在利潤和指標的壓力下,只有選擇走人。

冠軍品牌上汽大眾的經銷商都如此艱難,其它品牌還會好嗎?這個行業是不是真的走到了洗牌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