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怎么形成?又有什么意义呢?

地球围绕太阳固定的公转轨道周期,固定的倾斜角度,造成地球距离太阳有远近之分,分别是每年北半球6月22日为夏至日,12月22日为冬至日,南半球反之亦然!

一年四季怎么形成?又有什么意义呢?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亿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

一年四季怎么形成?又有什么意义呢?

公转示意图:自转角不变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自然心情也会随四季交替而跌宕起伏,所以四季分明让我们感受到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但是如果没有统一的科普教科书,除了北回归线附近和南回归线附近有比较明显的四季感受,其他地球纬度区域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四季分明!

一年四季怎么形成?又有什么意义呢?

春夏秋冬

例如赤道附近居住的人们一年之中只能感受天气的炎热,不曾想过还有寒风凛冽的冬天,更不曾见过大雪纷纷的场景!像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早年曾经有南方的同学从小到大不曾见过大雪,如果不是选择北方大学,可能以后都不会见到雪了,和他们的聊天中得知有些人一辈子也没见过雪,不过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步,我们可以旅行远方,短短一周内从南到北感受一年四季的四季交替!

一年四季怎么形成?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地球上从空间轨道视图

以上的经验和感受仅仅仅停留在地球地表,假如你乘坐航天飞机到达太空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地球四季,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了,更不会有地球文人墨客的感情丰富多彩,只有浩瀚无垠的太空和无数需要探索的星球!

结束语:一切恰到好处的巧合可能麻痹人类的大脑,只会让你感受风花雪夜,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让你忘记地球之外有更多人类未曾涉足的广阔天地,走出地球,走出太阳系,走出银河系之后再回到母星地球时刻,你又是怎么看地球的四季呢?

一年四季怎么形成?又有什么意义呢?

银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