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是個什麼玩意?——低調的自我認知指南

仔細思考一下,用一句話概括你前二十年的生活,那麼那句話是什麼?

1962年,在美國國會就職的第一個女性克雷.布斯.盧斯(Clare Boothe Luce)曾向總統約翰.肯尼迪提過幾條建議;她告訴肯尼迪:“一個偉大的人,就是一句話。”亞拉伯罕.林肯的那句話是:“他維護了統一,解放了奴隸。”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那句話是:“他把我們從大蕭條中拯救了出來,幫助我們贏得了世界大戰。”盧斯擔心肯尼迪的注意力過於分散,可能會讓他的那句話變成混亂的一段話,她時常這麼提醒林肯(引用自驅動力 [美] Daniel H Pink)。

當今的偉人們也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比如馬雲的那句話是:“他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讓購物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距離。”那麼馬化騰的那句話應該是:“他革新了通訊方式,讓人們的聯繫更加緊密。”諸如此類;

舉了很多“偉大”的人的例子,那麼我覺得下面這句話同樣偉大:“我這輩子沒有什麼成就,我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媳婦,兩個孫子。”這句話出自我的祖母,當別的老太太在“炫富”的時候,她通常會這麼說。

所以,人們的那句話可能是千差萬別的,還可能是“我愛了他一輩子,他也愛了我一輩子”;也可能是“我有7套房,3輛寶馬,2輛奔馳”,還有可能是“我在過去的3年裡面,一直堅持閱讀”,當然,我認可以上所有的“那句話”,這或多或少都代表著自己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成就,或者別人做不到的事,在我身上就成為現實了。

那麼,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前二十幾年的那句話是什麼?比如說:“我從名牌大學畢業,並且找到了跨國企業的工作”;抑或是:“我和女友相戀和5年之後終於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或者是:“我畢業3年,憑自己的努力,賺了一套房的首付”;或者是:“我是我們鎮上第一馬可波羅”;

既然是談自我認知,那麼我為什麼浪費了這麼長的篇幅說我的那句話呢?其實這句話就是你當前所努力的方向,你只要把它再擴展一下就可以了,但是有一點需要尤其注意的是,這句話最好是給你帶來實際的價值,並且這個所謂的價值,不是嚴格的經濟學上的那個價值,可以是心態上的,情感上的,也可以是物質上的;

那麼前二十幾年像我一樣仍然沒有什麼詞彙或者短句概括的,那麼真得就需要來一個徹頭徹尾的自我剖析了,那麼怎麼弄清楚我到底是個什麼玩意這個問題呢?

前幾天看了一個TED演講,具體是哪個知名人士講的忘記了,但是她在面試的時候面試官讓她用114個詞(英文單詞)自我介紹的時候,她用一系列的形容詞清楚的表達了自己的性格特徵、優缺點、專業技能及職業發展願景,不知道她事前是否有準備,但是她精準對自己的認知讓我歎為觀止,於是我嘗試自己用114個詞來形容自己,結果是一塌糊塗,所以我到今天為止,還在對自己的這個114個詞進行“排版”,那麼我對自己初步的排版是這樣的:我是一個90後,遇事相對比同齡人沉著冷靜的,有理想和抱負的,雖然有鬥志但是內心仍然比較焦慮的,時長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進行思考的,知識面還不夠廣的,大多時候可以靜下心來思考的,思維比較敏捷的,帶著點理想主義色彩的,聲音比較有磁性的,做事情的框架思維比較突出的,想在金融風險領域有一點點自己的建樹的,對事情能有自己獨立的觀點並且能講出來其中的緣由的,手裡有工具的,腦中有智慧的平凡的人;(還在一步步精簡中……),當然我希望這句話能變得越短越好,為什麼呢?其實人這輩子應該是一步步取捨的過程,最後選擇一個或者是兩個(不推薦再多了)自己所擅長或者是喜歡的領域紮下跟來,向著專精的水平一步步前進,直到成為這個領域的領頭羊,那麼才能夠叫做有所成,但是當下大多數人的觀點是:我管這個是什麼東西,能夠賺錢就可以;首先我認可你在賺錢這個領域確實有自己的“幾把刷子”,但是如果你要是忙活來忙活去仍還是賺不到錢的話,那麼我勸你仔細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在“賺錢”這個領域的思路足夠清晰,嗅覺足夠靈敏,有足夠的資本、足夠專精於賺錢這件事情;舉個例子,我一個大學同學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不太在乎自己從事的是什麼領域,但是他總能夠找到這個領域足夠專精的人替他出謀劃策這件事情,而且他對什麼東西目前賺錢非常敏感,比如現在這個城市搞磚廠特別賺錢,那麼他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從什麼都不知道到磚廠投產燒出磚來,並且把磚賣出去;還有一個大學的同學,她大學的專業是藥學,研究生畢業之後,仍在美國攻讀生物製藥專業,雖然她目前的專業技能並沒有應用出來,但是依照她對“製藥”這件事情的這樣的鑽研程度,那麼在這件事情比較普通人的認知可能高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個維度的;

其實體現一個人的聰明並不是他懂得多少知識,而是他的腦中有多少準確的概念,舉個例子:現在請你回憶一下自行車什麼樣子的,你腦中肯定有一個模糊的圖像,那麼,你可以拿出紙筆來畫一下,畫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去查資料,畫完之後你再搜索一下自行車和你畫的東西對比一下,你會發現自己畫的自行車好像和正常的不太一樣,如果你能清楚的畫出來,那麼恭喜你,你一定是一個非常敏銳的,對事情的細節都觀察的細緻入微的人,但是給製造自行車的人去畫這樣一個東西呢,他肯定可以給出你一個清楚的答案,甚至每個零件應該是什麼尺寸他都可以清楚的描述出來,那麼這樣的人,我稱之為專精;

所以,在我看來,清晰的自我認知應該是有以下幾個要素:1.我是誰?(性格特點、職業技能、發展方向)2.我在哪(我目前有什麼缺陷、我目前理想中的我的差距是什麼?)3.我要去哪(挑剔了很久之後剩下的那個想去專精的領域)雖然聽起來有點像“門衛大爺”對人生的三大拷問,但這確實是你不想活的渾渾噩噩所必須想清楚的問題。

我到底是個什麼玩意?——低調的自我認知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