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2018年銷量又遇寒冬!

說到摩托車,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摩托車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概率也是非常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目前汽車行業的高度發展,我們能感覺得到,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依靠汽車出行。再加上國家對新能源車型的支持,電動兩輪異軍突起,在市場導向下,越來越多的摩企也開始把部分重心轉向電動兩輪市場。電動兩輪更低廉的售價、便捷的駕駛方式,讓很多人選擇以電動兩輪代替摩托車作為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

摩托車2018年銷量又遇寒冬!

在這種整體的趨勢下,摩托車的生存空間似乎越來越狹窄,以後完全消失、被替代也不是沒有可能。隨著社會發展,究竟摩托車,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摩托車2018年銷量又遇寒冬!

據行業統計,2018年摩托車行業總銷量下降約9%。二輪摩托車的降幅首超三輪車,全行業完成摩托車產銷122.26萬輛和120.87萬輛,環比增長5.59% 和4.24%,同比下降19.16%和17.17%。其中,二輪摩托車產銷107.71萬輛和106.41萬輛,環比增長4.99% 和3.62%,同比下降19.66%17.51%;三輪摩托車產銷14.55萬輛和14.46萬輛,環比增長10.24% 和9.04%,同比下降15.24%14.56%。中國摩托車內銷市場急速下跌120萬輛之多.造成內銷大跌的原因主要是如下幾種:

摩托車2018年銷量又遇寒冬!

一、被新能源兩輪電動車代替

在價格上,一輛摩托車的價格與一輛電動車相比是5:3,也就是說一輛摩托車價格至少要比電動車貴1500元。而對摩托車使用率最多的鎮、村單位來說,1500元的價格完全可以把摩托車pass掉。這是前期投入,在後期保養、燃油等方面,和電動車價格一比較,該選誰一目瞭然。

摩托車2018年銷量又遇寒冬!

二、交通使用範圍

在直徑30公里內,電單車可以覆蓋出行了,比如上街買菜,接小孩,老人代步都可以使用溫柔的電單車解決問題。而在30公里以外,可以靠四輪汽車去自由馳聘,春節期間很多人開私家車回家就是明證。


摩托車2018年銷量又遇寒冬!

四、摩托車排放切換產生市場觀望;

摩托車終端商家生存狀況已經相當艱難,銷量一年比一年年下滑,同時也要要面臨著產品排放標準的切換,國三不敢壓,國四不敢進,在產品銷售上造成青黃不接。因為考慮到國四排放成本大幅上漲,廠家一直還在生產國三產品,幾乎所有的廠家在國四通路產品上都沒有鋪貨,都是上點相對高端的產品唱唱高調,鼓舞士氣。而終端商家對於國三產品的進貨以前是按車算,現在是按臺算,誰都怕產生商品積壓造成損失。這就形成了國三不敢進,國四進不到的局面了,能不影響銷量?

摩托車2018年銷量又遇寒冬!

五、通路產品飽和、個性化產品沒量;

摩托車行業個性化市場成長較快幾乎成為所有行業人士的共識,但是,個性化產品目前也只在成長中,合資品牌沒產品,國產品牌無號召力,全進口的個性化產品貴族化,售價又過高,就算內銷個性化產品做的有點起色的春風與錢江貝納利,也都是在出口上佔有很大比重,內銷量按萬輛算的話,也都是個位數。

六、大城市禁摩後,農村市場又開始沒落了;

在從國家“禁摩”政策的開始實施,現在只剩一小部分人還在使用摩托車,大多數的電動車、電動三輪車,轎車、還有最近比較火爆的新能源汽車都開始逐步替代摩托車的使用,聽說最近市場又出現電磁車,性能比電動車還好。隨著的時代變化,摩托車終將會被淘汰,只靠摩迷們苦苦維持是遠遠不夠。大城市解禁就先別妄想了,有一兩個地級城市解禁就足以讓行業興奮好一陣子。

摩托車2018年銷量又遇寒冬!

摩托車已經有了100多年曆史,最後會不會被市場淘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