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菜”是形容南京菜的名貴、典雅、華美、大方

京蘇大菜

京蘇大菜即南京菜,又稱“金陵菜”,江蘇菜系四大地方菜之一。據史料記載,約在清朝時,南京就已經出現京蘇大菜。所謂“京”,是指南京乃六朝和明初的京都;“蘇”是指清代南京乃江蘇省會之意。“大菜”是形容南京菜的名貴、典雅、華美、大方。

歷史上,京蘇大菜是由官府菜、市肆菜、民間菜、清真菜、素菜、船菜構成。其特點是選料嚴謹、製作精細、講究刀工,考究原汁原味,注重季節分明,鹹而不淡,淡而不薄,辣而不烈,肥而不膩,酥爛脫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生。在製作上,擅長野菜和締子菜(即花色菜);烹調方法上,一年四季燉、燜交替更換,叉烤肥鴨、叉烤鱖魚、叉烤酥方組合成“金陵三叉”。

“大菜”是形容南京菜的名貴、典雅、華美、大方

南京地處長江中下游,不僅有許多和外地相同的烹飪原料,還有許多為本地所特有的烹飪資源,如:頭小、背黑、肉厚的龍池鯽魚;莖短,葉肥的矮腳黃青菜;肉質細嫩的湖熟麻鴨;烏龍潭的青魚;鐘山的雲霧茶;南鄉的薄皮豬;長江的刀魚、鰣魚為製作京蘇大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多年來,京蘇大菜在眾多烹飪流派中,使歷史悠久的南京,越來越顯示出“天下美食之都”的輝煌。

無鴨不成席-金陵鴨宴:

鴨與金陵,有不解之緣;金陵人制鴨,久負盛名。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金陵人就擅烹製鴨餚,以板鴨、鹽水鴨最為有名。金陵人制鴨隨著時代變遷、技藝嫻熟,呈現出香酥鴨、茄汁鴨、裹炸鴨、八寶珍珠鴨、金陵鴨頸、翡翠鴨掌等知名鴨餚,並對鴨的下水,如鴨肫、鴨胰臟,連同鴨腸、鴨血,加以精心烹飪成為鴨餚珍饌,就連鴨油也成就了金陵大名鼎鼎的鴨油酥燒餅。金陵人因制鴨食鴨的淋漓盡致,而榮膺中華“鴨都”之稱謂。


“大菜”是形容南京菜的名貴、典雅、華美、大方

金陵鴨宴具有口味多重、變化萬千、技藝奇妙的特質,可謂中華一絕,味貫南北,技壓群芳。目前,金陵鴨宴已重現金陵,在小廚娘精菜館等處能品嚐到地道的金陵鴨宴。

秦淮八絕-名揚天下:

秦淮風味小吃歷史悠久,相傳在六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以後又不斷承繼發展。歷代名流賢達紛至沓來,爭相品嚐。目前秦淮風味小吃製作技藝已入選首批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