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運作牛股手法的動態研究,這樣的個股成為牛股主流

作為股民,自然對於牛股最為敏感,但同樣是看到牛股,卻未必都在研究。我們可以思考,這一年來市場的牛股情況,有很多的特點,值得我們思考。

玉名認為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近期每個月總有一個行業的跳水,從芯片、釀酒、醫藥、5G等哪個都逃不過;其次是牛股中“妖股”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且沒有什麼邏輯,就是遊資推動,貼上各種標籤;還有就是作為股民,一些牛股只能欣賞,但有一些可反覆使用,我們通過一些研究,熟悉,將其轉化成自己的操作,問題股,波段股等很多都是如此。


​主力運作牛股手法的動態研究

數據顯示,2018年A股總成交量為81662.96億股,總成交額為897632.06億元,創下自2015年以來新低,較2017年環比下降19.78%。年內滬指單日成交額共有12次跌破千億。顯然,資金的情緒是比較謹慎的,靠波段來賺錢,玉名也反覆給大家介紹過,震盪市週期中,不存在所謂的長牛行業,哪個行業都有地雷效應,芯片、釀酒、醫藥、5G等,哪個都有。12月份跌幅最大的是醫藥生物行業,跌幅接近10%;11月,跌幅最大的是鋼鐵指數,下跌近12%;10月,食品飲料指數大跌近22%;8月,家用電器指數大跌逾12%。如今2019年1月份,我們看到依然有大企業在跳水。

主力運作牛股手法的動態研究,這樣的個股成為牛股主流

​ 所以,想要有長牛行業幾乎不可能,包括我們想象2018年初的芯片、醫藥等,也是類似的情況。因此,要樹立明確的波段思路。A股市場跌跌不休,股價上漲幅度較大的個股並不太多,主要還是集中在各個時期的題材炒作中,比如上半年的醫藥股,下半年的科創板概念。

主力運作牛股手法的動態研究,這樣的個股成為牛股主流

​ 除去2017年12月以來上市的次新股及長期停牌股、退市股,在可統計的3435只個股中,2018年以來跑贏大盤的不足1000只,佔比不足30%;而錄得漲幅的有200只左右,佔比6%左右,全年漲幅沒有翻倍股;且不少大牛股年度回落幅度50%以上,如建新股份、亞夏汽車等都是典型,順鑫農業等也是差不多的先反彈再陰跌派發的走勢。

主力運作牛股手法的動態研究,這樣的個股成為牛股主流

​ 除了板塊之外,牛股中“妖股”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且沒有什麼邏輯,就是遊資推動,貼上各種標籤。東方通信則是另一個典型,從大跌超過50%,年末則開始持續大漲,使得年度漲幅變為60%。

恆立實業、超頻三、華鋒股份等更是回落兇猛,大起大落的波段特點,是年度牛股的重要特徵。而從實際角度來看,東方通信和弘業股份等,都自己分別澄清5G項目、科創等因素,遊資的貼標籤炒作,僅此而已。所以,要參與就投機模式,嚴格紀律和風控措施,否則只能欣賞而已(在《漲停板數據揭秘,原來遊資是這樣做短線股的》​中有過詳細的圖解)。

主力運作牛股手法的動態研究,這樣的個股成為牛股主流

​ 如恆立實業,在2018年10月19日到11月16日的短短18個交易日中,漲幅超過3倍。而通產麗星,有過兩次連續一字板漲停,但其餘時間則是陰跌的狀態,是典型的妖股;和仁科技比弱一些,走勢模式差不多。這樣個股,顯然是超過我們大多數人的能力範圍之外了,啟動前沒有徵兆,發掘時已經高位了,天地板、地天板都頻頻出現,只能欣賞了;但可以作為遊資熱情風向標,以及判斷管理層的監管默認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