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分拆中集车辆赴港上市,估值扩张的要件齐备

中集集团:分拆中集车辆赴港上市,估值扩张的要件齐备

近日,即于2018年12月27日,中国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代表企业中集集团发布公告称,旗下控股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车辆”)已经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在其主板独立上市的申请,并获得港交所受理。

中集车辆若成功在港发行H股上市,则是中集建立继中集集团(A+H)、中集安瑞科(H)、中集天达(H)后第四个独立上市平台,而中集仍是中集车辆的控股股东,后者仍继续并入中集集团的财务报表。

中集若成功分拆中集车辆上市融资,一方面有助于中集车辆进一步推进业务转型及国际化业务,为投资者提供独立清晰的市场估值体系及指标,为提升中集车辆估值水平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有助提升中集车辆的公司治理水平,提升中集及中集车辆的管理效率及营运能力,实现中集车辆及中集集团整体价值的上升。最后,中集车辆拥有独立的上市平台后,能与集团母公司保持相对独立的财务系统,可有助提升各自稳定现金流、降低彼此负债水平及彼此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力及行业核心竞争力。中集车辆拥有独立的上市平台后能精准地吸引更多专门在半挂车等专用车相关领域的新战略投资者,有利于专业投资者进一步厘定、挖掘及认识公司价值。

综上,中集集团分拆中集车辆独立上市的策略,无论对集团母公司(即中集集团),还是对中集车辆自身,或者对中集集团旗下的其他单独发展的业务板块来说,是一个双赢乃至多赢的计划。

接下来可具体研究一下中集集团的业务分拆上市历史和发展趋势,观察一下分拆上市计划对集团母公司及被分拆主体的影响几何?

中集集团的业务分拆进程及后续上市主体的发展态势

(1)中集安瑞科

设立于2004年的安瑞科在2006年7月转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代码:3899.HK),2007年7月中集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Charm WiseLimited出资11.29亿港元收购安瑞科42.18%股份,并以此为平台,着手整合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板块。在其后的发展中集团母公司通过注入资产的模式渐进式地让该业务板块全面“独立”起来,并逐渐发展壮大,例如2008年9月中集集团将旗下的南通中集、圣达因、Holvrieka有关资产和业务作价85亿港元注入了安瑞科。2015年8月,安瑞科亦因拥有上市公司平台而得以发起对SOE(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的收购,后因遇SOE母公司债务问题而一度被迫中止,最终在2017年7月重新把握住机会对SOE进行全面收购,此次成功收购标准着中集安瑞科将天然气设备及服务产业链自陆地拓展至海洋,自下游拓展至上游,成功建立起海陆一体化的天然气净化、液化、储存及储运能力。

被分拆上市的中集安瑞科逐渐凝聚起行业乃至全球的核心及优势竞争力,在其布局的领域取得全面领先地位,而在天然气装备全产业链领域已无竞争对手,近年其获得一些成就或评价如下:中集安瑞科在ISO液体罐箱取得全球第一的份额,高压气体储运装备业务规模全球领先,并在啤酒厂交钥匙工程保持全球领先;作为天然气装备及运输龙头,其在LNG、CNG、LPG三大能源储运装备领域保持中国第一;另外,低温设备业务规模也取得中国第一。

另外,A股投资者是否能正确理解业务或子公司在海外实现分拆上市的举措?

其实,在A股市场对“分拆上市”的实践尚为空白,虽然国内法规对于分拆这种行为并没有说不行,但是现实的监管口子似乎尚未打开。恰恰由于A股市场暂时无法让上市公司旗下的资产能够拥有独立的资本平台,使资产能够获取正确的市场估值,让直接融资发挥出更大活力。简而言之,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有多元化或控股集团存在,却没有让这些上市公司释放出更大潜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市场一般给予这些公司较低的估值水平(备注:这里指较市场均值要低)。

而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多元化或控股集团如果长期被证明其业务能够享受到多元化的优势,长期增长及业绩波动性较低,增长预期稳定,资产增值稳定且存在持续释放的途径(即可分拆上市),则备受长期投资者的青睐,因而会容易获得较优估值。特别在分拆上市的前后或整个企业发展周期的分拆计划初期,这种估值提升就更加明显。

在经历过2018年资本市场寒冬,A股市场在整体估值方面,已经跟成熟资本市场历史上的估值所接轨,在此时此刻,若有上市公司能够找到分拆上市的实现模式,比如像中集集团,把资产或业务板块分拆在海外市场上市,那么其估值按照资本市场历史的发展逻辑来参考,有望实现母集团公司在上市主体的估值提升的过程。另外,对于它自身来看,不同于过往渐进的模式,本次中集车辆一次性整体亮相香港资本市场,对母集团中集来说,是否用实际行动认可了加快分拆上市进程能给公司带来巨大好处或优势这一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