鄜州遍開文明花

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少了,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多了;農閒時節聚眾賭博的少了,健身娛樂的多了……近年來,富縣在培育鄉風民風上下功夫,引導群眾崇德向善、勤儉節約、崇尚科學、健康生活,文明新風尚正在該縣落地生根。


鄜州遍開文明花


紅白理事會:宴席簡辦引領新風尚

“菸酒菜統一標準:煙不超過20元,酒不超過100元,宴席不超過20桌……”2015年臘月二十,富縣交道便民服務中心桐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按照相關標準,每場紅白事宴席可為村民節約4000元至8000元。同時,村裡還建起了便民服務餐廳,餐具、桌凳、炊具等用品一應俱全。

村民李國清成為該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我兒子在2016年正月初三結婚。按照村上紅白理事會的相關規定,我一共擺了15桌宴席,每桌八涼八熱四蒸碗,只要400元,當時大家也吃得很高興。算下來,一共節省了4000元。”說起兩年前為兒子舉辦婚宴的情形,李國清覺得宴席簡辦既沒有讓他失了面子,也節省了開支。

“以前村裡人辦紅白事圖排場、講面子,花費少則四五萬元,多則十餘萬元。一場紅白事過下來,主家精疲力盡、負債累累。”說起舊風俗,該村黨支部書記李聖昭深有感觸,“自從有了紅白理事會,大家都按照標準辦事,剎住了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陋習。”

桐村紅白事的改變也是富縣提倡宴席簡辦,引領新風尚的一個縮影。如今,在富縣,婚事新辦、白事簡辦的新風尚已深入民心,全縣137個村已全部建立紅白理事會。


鄜州遍開文明花


德育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樣本”

今年清明節,北道德鄉緱家莊村有著600多年曆史的緱氏宗祠改名為德育堂。昔日的祭祖之地,如今成了村裡的理事委員會,12名德高望重的老輩人被請來做委員。

“德育堂是一個說理的地方。村委會解決不了、村規民約制約不了的事,在德育堂也能解決。”該村黨支部書記緱俊龍介紹,村裡的德育堂開辦至今,已經為村民解決各種矛盾糾紛20起。

常年在外工作的緱廣軍家宅基地荒廢,院牆倒塌,影響村容村貌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為此,村委會多次與其協商退還宅基地,但均沒有結果。

德育堂70歲的委員緱萬合主動請纓:“我年齡大,輩分也算高,我去和廣軍協商解決。”

“廣軍,你佔著舊宅基地不退還,犯了家訓不說,還影響咱村的整體建設。”

“宅基地退還以後,所有權還是你的。你如果不蓋房,村裡就進行美化綠化;等你哪天想蓋了,村上就還給你。”

經過緱萬合多次勸說,最終緱廣軍同意退還宅基地。

像緱廣軍這種情況在村裡共有4戶。在德育堂的教育引導下,最終問題都得到有效解決。如今,緱家莊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和緱家莊村的德育堂一樣,其他村也建立起相應的試點。據瞭解,目前富縣已在24個行政村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


鄜州遍開文明花


好人榜: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18年前,張家灣鎮小山子村村民陳天強將路過家門口乞討的老人帶回家,成了他“撿來的老孃”。“我媽沒得早,她又孤苦無依,無依無靠,我就想著把她當做我的母親,在她身邊盡孝。”

18年來,陳天強夫妻倆把老人家當成自己的母親精心照顧。2017年12月18日,他們還為老人落了戶口。

和陳天強一樣,北道德鄉湫塬村村民陳萬明家中贍養著4位非親老人。

“以前我家條件不好,飯也吃不飽,四位老人把我當親兒子一樣對待,有啥好東西都想著我。現在他們年紀大了,又沒有子女,我應該好好照顧他們。”說起照顧這四位非親非故的老人的初衷,陳萬民說。為此,他已經整整堅持了32年。

多年來,夫妻倆將四位老人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照顧。其中,李秀英老人癱瘓在床5年,兩人就一直悉心照料,直至老人去世。

2018年1月,陳天強榮登“中國好人榜”;12月,陳萬明成為“陝西好人榜”候選人。

下一步,該縣將加快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工作,著力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為建設實力綠色幸福新富縣提供堅實的思想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