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雨雨雨雨!这周天气太扎心,还要小心这些病

前段时间苏城的天气一直相对平稳,

冷空气温柔,体感比较舒适。

不过由于受到台风“玉兔”的环流影响,

华南、江南大部分地区的天空云系增多,

降雨也就随之而来,

连续的晴好天气终于要按下暂停键了。

雨雨雨雨雨!这周天气太扎心,还要小心这些病


从苏州气象公布的7天预报上来看,

随着冷空气扩散南下和暖湿气流交汇,

这周苏城将延续阴雨天气,

整个降雨过程可能要持续到11月8日左右。

雨雨雨雨雨!这周天气太扎心,还要小心这些病


雨雨雨雨雨!这周天气太扎心,还要小心这些病


平均气温也有所下降,

最高气温将走下20℃高地,

湿哒哒加上冷飕飕,一场秋雨一下一周,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雨雨雨雨雨!这周天气太扎心,还要小心这些病


而本周三就是立冬了,看来冬天也近在眼前了。

雨雨雨雨雨!这周天气太扎心,还要小心这些病


这段时间由于早晚温差大,”乱穿衣“的现象比比皆是,清晨的马路上到处都是裹着厚厚的风衣,甚至是棉外套的行人,到了午后的大街上也能看到短袖短裤的搭配。

俗话说”二八乱穿衣“,这都已经到农历九月底了,为啥还有这种情况?其实主要还是怪冷空气不给力,今年秋天的冷空气不但数量少,而且整体力度都不够,导致季节有所推迟。

不过秋天是气温变化比较大的一个季节,气候转换加上早晚温差,稍不注意就容易被忽冷忽热的气温刺激到呼吸道,引起感冒咳嗽等疾病

秋季缺乏水分,人体咽喉、鼻腔经常有干燥感,容易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所以千万不要因为爱美而贪凉,及时添加衣物,预防感冒,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雨雨雨雨雨!这周天气太扎心,还要小心这些病


雨雨雨雨雨!这周天气太扎心,还要小心这些病

日前,苏州疾控发布

11月份疾病风险提示

大家要注意哦!

流行性感冒

关注度:★★★★☆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潜伏期一般1-7天,多为2-4天。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而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能会威胁生命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过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常发生局部甚至大范围暴发流行,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工厂企业等人群聚集场所。

主要表现

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度,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预防建议

注意气温变化,添加衣物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睡眠和合理饮食,注意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摸眼、鼻和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注意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和室内空气流通。

尽量避免去人群比较聚集的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一旦患上流感要在家中休息,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在流感季节尽量避免聚集性室内活动。

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保护老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者等重点人群。

病毒性胃肠炎

关注度:★★★★☆

病毒性胃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点

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

冬季节为病毒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其中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该病毒对传统清洁消毒液如酒精等高度抵抗,想要控制其传播相对困难。患者、隐性感染者以及可能存在的健康携带者均可以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诺如病毒胃肠炎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引起暴发。潜伏期较短,通常是12-48小时,粪便中的平均排毒可长达4周,排毒高峰期为感染后的2-5天。感染病毒后通常1-2天发病,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发病急,先是恶心呕吐,紧接着腹泻,约1/3的患儿会发烧,病程持续1-3天较多见。成人感染主要表现为腹泻,24小时内大便4-8次,水样便。而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因此诺如病毒感染人们常把它称为

“冬季呕吐病”

轮状病毒肠炎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6月龄~2岁婴幼儿,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少见,发病高峰在秋冬季(10月-次年2月),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

孩子患轮状病毒性胃肠炎会发热、呕吐,大便呈稀水样,也可形容为“蛋花汤”样。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主要在青壮年中造成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或呈轻症表现。

预防建议

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

对病人呕吐物、粪便应消毒处理;

治疗是没有特效药的,只能是对症处理,注意休息、补充水分、预防并发症,小于5岁患儿和合并头痛、肌肉痛等症状的,要及时就医,以防重症发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注意水源及食物卫生,膳食健康;

应提倡母乳喂养婴儿。

记者:蒋世颖,部分内容来源:苏州疾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