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雨雨雨雨!這周天氣太扎心,還要小心這些病

前段時間蘇城的天氣一直相對平穩,

冷空氣溫柔,體感比較舒適。

不過由於受到颱風“玉兔”的環流影響,

華南、江南大部分地區的天空雲系增多,

降雨也就隨之而來,

連續的晴好天氣終於要按下暫停鍵了。

雨雨雨雨雨!這周天氣太扎心,還要小心這些病


從蘇州氣象公佈的7天預報上來看,

隨著冷空氣擴散南下和暖溼氣流交匯,

這周蘇城將延續陰雨天氣,

整個降雨過程可能要持續到11月8日左右。

雨雨雨雨雨!這周天氣太扎心,還要小心這些病


雨雨雨雨雨!這周天氣太扎心,還要小心這些病


平均氣溫也有所下降,

最高氣溫將走下20℃高地,

溼噠噠加上冷颼颼,一場秋雨一下一週,

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雨雨雨雨雨!這周天氣太扎心,還要小心這些病


而本週三就是立冬了,看來冬天也近在眼前了。

雨雨雨雨雨!這周天氣太扎心,還要小心這些病


這段時間由於早晚溫差大,”亂穿衣“的現象比比皆是,清晨的馬路上到處都是裹著厚厚的風衣,甚至是棉外套的行人,到了午後的大街上也能看到短袖短褲的搭配。

俗話說”二八亂穿衣“,這都已經到農曆九月底了,為啥還有這種情況?其實主要還是怪冷空氣不給力,今年秋天的冷空氣不但數量少,而且整體力度都不夠,導致季節有所推遲。

不過秋天是氣溫變化比較大的一個季節,氣候轉換加上早晚溫差,稍不注意就容易被忽冷忽熱的氣溫刺激到呼吸道,引起感冒咳嗽等疾病

秋季缺乏水分,人體咽喉、鼻腔經常有乾燥感,容易引起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的發作,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愛美而貪涼,及時添加衣物,預防感冒,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雨雨雨雨雨!這周天氣太扎心,還要小心這些病


雨雨雨雨雨!這周天氣太扎心,還要小心這些病

日前,蘇州疾控發佈

11月份疾病風險提示

大家要注意哦!

流行性感冒

關注度:★★★★☆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潛伏期一般1-7天,多為2-4天。流感起病急,雖然大多為自限性,而部分因出現肺炎等併發症可發展至重症流感,少數重症病例病情進展快,可能會威脅生命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源,主要經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也可經過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常發生局部甚至大範圍暴發流行,暴發疫情主要發生在學校、托幼機構和工廠企業等人群聚集場所。

主要表現

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39-40度,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痠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痛、乾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部分以嘔吐、腹痛、腹瀉為特點,常見於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

預防建議

注意氣溫變化,添加衣物注意保暖,保證充足睡眠和合理飲食,注意鍛鍊,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摸眼、鼻和口,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注意室內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清潔和室內空氣流通。

儘量避免去人群比較聚集的通風不暢的公共場所,一旦患上流感要在家中休息,直到症狀完全消失,在流感季節儘量避免聚集性室內活動。

接種流感疫苗可有效預防相應亞型的流感病毒感染,保護老人、兒童,孕產婦、慢性病者等重點人群。

病毒性胃腸炎

關注度:★★★★☆

病毒性胃腸炎又稱病毒性腹瀉,是一組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臨床特點

起病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排水樣便或稀便,也可有發熱及全身不適等症狀,病程短,病死率低。主要通過人傳人,經糞—口或口—口傳播,亦可能通過水源汙染或呼吸道傳播。

冬季節為病毒性胃腸炎的高發季節。其中諾如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和快速傳播能力,該病毒對傳統清潔消毒液如酒精等高度抵抗,想要控制其傳播相對困難。患者、隱性感染者以及可能存在的健康攜帶者均可以為傳染源。傳播途徑多樣、全人群普遍易感,傳播途徑主要包括人傳人、經食物和經水傳播

諾如病毒胃腸炎容易在學校、托幼機構和醫療機構等人群聚集場所引起暴發。潛伏期較短,通常是12-48小時,糞便中的平均排毒可長達4周,排毒高峰期為感染後的2-5天。感染病毒後通常1-2天發病,最短12小時,最長72小時。

發病急,先是噁心嘔吐,緊接著腹瀉,約1/3的患兒會發燒,病程持續1-3天較多見。成人感染主要表現為腹瀉,24小時內大便4-8次,水樣便。而兒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現嘔吐,因此諾如病毒感染人們常把它稱為

“冬季嘔吐病”

輪狀病毒腸炎主要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病原體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普通輪狀病毒主要侵犯6月齡~2歲嬰幼兒,以9~12月齡發病率最高,6月齡以下少見,發病高峰在秋冬季(10月-次年2月),故又名嬰幼兒秋季腹瀉

孩子患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會發熱、嘔吐,大便呈稀水樣,也可形容為“蛋花湯”樣。成人輪狀病毒胃腸炎(流行性腹瀉)常呈水型暴發流行,主要在青壯年中造成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也可通過生活接觸傳播,成人感染後多無症狀或呈輕症表現。

預防建議

及早發現和隔離病人;

對病人嘔吐物、糞便應消毒處理;

治療是沒有特效藥的,只能是對症處理,注意休息、補充水分、預防併發症,小於5歲患兒和合並頭痛、肌肉痛等症狀的,要及時就醫,以防重症發生;

保持良好的手衛生;

注意水源及食物衛生,膳食健康;

應提倡母乳餵養嬰兒。

記者:蔣世穎,部分內容來源:蘇州疾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