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同心鏖戰洪魔 維西縣“11·14”抗洪救災工作紀實

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於12日凌晨2時開始過流洩洪,雲南省迪慶州維西縣塔城鎮其宗村上組、中組、徐卡組、小河口組、扒生統組等五個村民小組在此次洩洪災害威脅範圍內。11月14日15時,白格堰塞湖洪峰過境維西縣,其春大橋水位站水位到1895.57米,水位漲幅達16.5米。

攜手同心鏖戰洪魔 維西縣“11·14”抗洪救災工作紀實

“災情就是命令,責任重於泰山”。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維西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切實抓好抗洪救災各項工作。做到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難。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最紮實的作風,開展抗洪救災和災後恢復工作,盡最大努力把洪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一幅幅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動人畫卷在塔城鎮徐徐展開。

攜手同心鏖戰洪魔 維西縣“11·14”抗洪救災工作紀實

未雨綢繆嚴陣以待

維西縣“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應急工作要求和省州的安排部署,縣委、縣政府在第一時間安排專人密切關注堰塞湖洩洪工作推進情況,通過前方傳回的堰塞體視頻、圖像和現場測量水情等資料分析,並結合“10·11”堰塞體過流情況,預估維西縣涉險區域。同時,進一步完善好相關應急預案並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金沙江干流白格堰塞湖下游防範工作的緊急通知》,11月4日維西縣根據省防汛抗旱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正式啟動維西縣防範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洪水災害應急救援預案,成立了應急指揮部,增設前線應急指揮部,緊急啟動防汛特大(Ⅰ級)應急響應,指揮部按照“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屬地管理、分級響應、加強監控”的原則,負責對專項應急行動的組織指揮和協調調度,並增設前線指揮部,以確保在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過流洩洪期間,切實做好受災群眾的撤離、轉移和安置等工作。

攜手同心鏖戰洪魔 維西縣“11·14”抗洪救災工作紀實

11月5日開始,維西縣多次召開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應急防範工作部署會議,要求各相關部門和鄉鎮做到周密部署,周密開展,全力保障好應急救災資金和物資,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實現安全渡險。

13日上午,應急指揮部緊急召開應急防範任務推進會,著重討論涉險群眾撤離安置點位置及安置方式,研究制定周密、嚴謹、合理的應急防範措施。當晚,維西縣縣長餘春橋組織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召開“涉險區群眾撤離安置緊急部署會”,進一步深入細化各職能組的職責。

攜手同心鏖戰洪魔 維西縣“11·14”抗洪救災工作紀實

提前預警從容應對

11月14日上午8時,隨著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洩洪過流到達迪慶境內,從縣級到鄉村,各部門的“敏感神經”被緊緊繃起,前線指揮部指令一道接著一道。

攜手同心鏖戰洪魔 維西縣“11·14”抗洪救災工作紀實

維西縣委書記格桑納傑要求調動一切力量,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縣長餘春橋帶領相關縣領導,連續30多個小時在一線指揮,調度人員和物資。各職能組工作人員按照應急行動方案從容應對、科學調度,撤離工作組緊急轉移涉險區域群眾,武警維西中隊、消防指戰員、公安民警以及塔城鎮、村組幹部、各志願服務隊將涉及的637名群眾全部轉移安置到位。與此同時,安置點工作人員通過詳細核對,確保不漏一人。安置點上,民政部門發放救災物資,醫療衛生部門做好了安置點消毒和群眾身體檢測,交通部門認真研究保通工作……應急救災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攜手同心鏖戰洪魔 維西縣“11·14”抗洪救災工作紀實

抗災自救不等不靠

“整整30多個小時,大家不眠不休應對洪峰過境。”11月15日,洪水退卻後,塔城鎮人大常委會主席陶勇帶著嘶啞的聲音告訴記者,在這場洪災中,縣、鎮、村三級黨員幹部堅守在一線,和群眾一起抗災救災,保障了受災群眾生命安全。

攜手同心鏖戰洪魔 維西縣“11·14”抗洪救災工作紀實

11月15日,維西縣召開災後恢復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安排部署災後恢復相關工作,成立了以縣長餘春橋為組長的災後恢復工作領導小組,下設18個專項工作組,由相關縣級領導幹部擔任工作組長,組織開展各領域災後恢復工作,並印發了《維西縣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洪水災害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實施方案》,各相關職能部門迅速聯動,開展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攜手同心鏖戰洪魔 維西縣“11·14”抗洪救災工作紀實

維西縣交通部門著手恢復徐卡村民小組的受阻路段,組織人員和應急機械進行道路搶通;電網部門積極進行電路搶通;通訊部門積極恢復受損線路;住建部門迅速排查受損民房;民政部門妥善做好受災農戶安置工作;武警官兵、消防指戰員、縣衛生防疫等部門和民兵、志願者、鎮村幹部等前往受災村組,開始組織抗災自救。

攜手同心鏖戰洪魔 維西縣“11·14”抗洪救災工作紀實

從臨時安置點返回徐卡家中的楊玉清看到家裡被洪水“洗劫”一空,頓時手足無措,一時緩不過神來的他在工作人員的安撫下心情逐漸得到平復,在親朋好友、鄰里鄉親、武警官兵、消防指戰員的幫助下,經過近9小時的奮戰,楊玉清的家被清理乾淨。“政府很關心我們,鎮、村幹部一直陪著我們,現在我們在過渡安置點能吃上熱飯,有溫暖的被窩可以睡覺,我們心裡很踏實,也有信心重建好家園。”楊玉青感動地說著。

“村幫村,戶幇戶,輕災幫重災,志願服務隊齊參與,攜手重建美麗家園”成為其宗村災後重建新模式。塔城鎮組建的民兵應急分隊、巾幗志願服務隊、黨員服務隊、團員服務隊部、政府服務隊開展義務救援隊,到受災最嚴重的徐卡村民小組進行清淤排險救援工作。

張燕/文 李建生 和倩/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