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離鄉,多年在外漂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白白白白黑黑


年少的離多想念家鄉,人在異鄉,心在故鄉。一些為了生計到外面打工的年輕少年,等到歲月熬白了雙鬢的時候,才有回到家鄉。那種歲月的滄桑,寫滿了思鄉的情感,寫滿了生活的滄桑。就像是一葉小舟飄蕩的不知所向,等回來時家鄉已經不再是那個家鄉。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多少回的夢裡,我想每個離開家鄉的人都會夢到那熟悉的景觀。都會想到那村口等待你的爹孃。那嫋嫋的炊煙,熟悉的飯菜香。真的讓人懷念,讓人久久地不能平靜。陌生的人,陌生的地方。往往容不下一個年輕的少年。又讓你這個來到異鄉的人飽經事件的炎涼。每一個闖蕩的人的心酸往事都可以寫成一本書,等到多年以後回想,又有誰會同情又有誰理解你這個異鄉人的哀傷?



我知道每一個人只要離開家鄉,就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你想一想,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做什麼事都是得心應手。遇到什麼困難都有人幫忙。可是如果離開家鄉,什麼事情都得自己扛。那種感受真的是十分的讓人你一陣陣的心傷。我沒去過遠方,也沒在遠方闖蕩。但是我理解那些在外拼搏的男人們,女人們, 因為他們為了生活付出的比我們這些在家鄉里的人要多得多。那種感受誰能理解?
不言而喻的困難和壓力,讓每一個離開家鄉的人在這個陌生的土地上感到人生的無奈和彷徨。不管怎樣,等到多年以後還能回到家鄉,不管富貴也好,不管貧窮也罷。等待你的父母不會計較這些。他們會用那粗糙的雙手為你抹去生活的哀傷。


伊春美食美客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22歲離家,20年漂泊在外,在外雖已成家立業。每次心中想起家鄉,總是隱隱作痛,無限惆悵。

離家這麼多年,家中的親朋除了過年相聚,平時生活沒有交集,再見面客套多,不復往日親切,是一痛;

父母年事已高,老態龍鍾,不能時時陪伴,是一痛;

家鄉城市建設鉅變,行走在陌生的新建築中,兒時的熟悉街景蕩然無存,是一痛;

只有家鄉的河水依舊,家鄉的雲依舊。

時常想:如果一直在家鄉,我是不是過得更快樂?

在時代的變遷面前,我們如同螻蟻一般身不由己。

49年,我的爺爺從農村到城市打拼,爺爺從鄉鎮收購農產品,挑回城市,我奶奶擺攤買賣,我的爸爸獲得了城市戶口,子女因此得到更好的機會;

而今,我從小城市到了大城市,子女也得到更好的教育機會。

人總是要往前走,一代人接著一代人。

註定的漂泊,唯有堅定的前行才是出路。

個人見解,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歡暢生活


記得當時小學畢業的時候,父母在外打工,家裡只有爺爺奶奶在家。那時候自己獨自去縣城讀書,那時12歲,第一次離家,經常自己躲在宿舍被窩裡偷偷地掉眼淚,想想真是沒出息啊,哈哈!


南宮小浪


吃不飽 餓不死 ,不想說說出來想哭😭心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