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企業家的新年預言,你怎麼看?

導語

2018年過去了,到了2019年大家都很想未卜想提前知曉這一年的運勢、經濟走向、樓市情況等。因此,就會有一批“預言家”在這個時候誕生。結果是否準確我們沒有辦法立即驗證,只能將答案交給時間。

智能發展帶你遠離手機

这些企业家的新年预言,你怎么看?

圖:來源網絡

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手機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新年第一天,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開年預言稱,未來20年,很可能是人們對手機依賴程度越來越低的20年。這對現在嚴重依賴手機的我們來講似乎是一個不太現實,也不敢相信的預言。但李彥宏表示:“過去大家這麼依賴手機是因為,如果你用語音跟手機進行交互,手機需要離你很近,離遠了就不行。但在未來,如果是和人工智能進行交互,就算離3米、5米,它也能夠準確地聽明白你在講什麼,並且做出相應的反應。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在生活和工作的各類場景裡遍佈傳感器,它們可以很好地感知人類的需求。”也許作為一個普通人,並沒有辦法能夠看得那麼長遠。就像過去我們無法想象沒了紙幣如何生活,不知不覺間,進入“兜比臉淨”的時代。

这些企业家的新年预言,你怎么看?

圖:貓撲大雜燴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汽車行業將加深智能化趨勢

同樣是辭舊迎新的時刻,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也對整個汽車行業的趨勢做出了自己的預測。王傳福認為,2019年汽車行業將加深智能化趨勢。王傳福認為智能汽車是長了腿的超級手機,也是具有超級計算能力的移動空間,但汽車的傳感器、控制權遠遠多過手機,場景也更加豐富。未來智能汽車的生態將遠遠超過智能手機的生態,將對人類的生活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

買房VS租房

这些企业家的新年预言,你怎么看?

圖:來源網絡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未來5年房價很難再像過去那般瘋狂上漲了

在對未來的翹首期盼中,房價是大眾最關心的話題。近日,地產大佬潘石屹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未來5年房價很難再像過去那般瘋狂上漲了。原因很簡單,此輪以“房住不炒”為大局指導的樓市絕非兒戲,而經歷了兩年多的調控之後,他更加確信這一觀點的正確性。兩年來政府出手調控次數超過800次,涉及城市多達300餘座,充分展示了中央調控樓市的決心和態度;另外從疊加住房總量、居民負債、土地市場等方面的情況來看,潘石屹認為完全有理由相信:未來5年房價很難再像過去那般瘋狂上漲了。

这些企业家的新年预言,你怎么看?

圖:來源網絡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中國地產未來的出路是住房租賃

在2018年12月末舉行的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表示:“我搞一輩子金融,現在買房也賺不了錢,現在買就是高位接盤!”對於這樣的觀點可能一般人會半信半疑,畢竟現在的樓市和房價都處於低值狀態,但仔細想來未來房價是否會回升也是一個未知數。田國立還指出,房地產具有強大虹吸效應,現在居民資產配置60%-70%都在房地產,當大量貨幣進入房地產後,就沒錢幹別的,無論是科研也好、消費也好。目前中國房地產信貸總量38萬億,佔信貸規模28%,而且新增率還在不斷升高。中國房地產未來出路是什麼?他認為是住房租賃。

这些企业家的新年预言,你怎么看?

圖:產業金融博物館

華遠地產前董事長任志強:2019年商品房有可能出現供給嚴重不足局面

華遠地產前董事長任志強的觀點與我國第二大行董事長的觀點不同。任志強在博鰲論壇上主要有兩個觀點:未來20年,中國城鎮化仍然是一個高速發展過程;2019年,商品房有可能出現供給嚴重不足局面,特別是北京、深圳這些城市;開發商要放心大膽地往前走;中國房地產市場仍然巨大,仍然有利可圖。任志強在博鰲論壇上發言相對謹慎,沒有直接說買還是不買,但是根據前後邏輯判斷,至少在國內一線城市,剛需族可以放心去買。

情懷、利潤兩手抓

这些企业家的新年预言,你怎么看?

圖:量子位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物流供應鏈有很多機會,不看好P2P和O2O

在日前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分享了自己對當前投資機會的看法。他認為,雖然現在處在經濟寒冬,但寒冬中更容易誕生偉大的企業。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市場,有更多的機會隱藏在風雪中。第一個機會是人口紅利。近年來崛起的公司都是找到了新的人口紅利,不同城市不同人群帶來了非常多的商機。第二是後發優勢。中國信用卡普及率不高,才能讓移動支付快速崛起。在零售方面同樣有這樣的後發優勢,中國能夠把線上和線下融合做得更好,讓資本節約化和信息科技化兩者並行。第三是前中後端不均帶來的發展機遇。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等已經超過了美國,但在物流方面還有很大的挑戰。第四是單個垂直領域還有很多機會,比如物流。如果把物流拆分成快遞、整車、零擔等,裡面的市場依然很大。但他仍然重申了對P2P和O2O的不看好,暴起暴跌與泡沫加劇,都讓領域陰霾重重。2018年P2P各種爆雷事件也該讓投資者有所警惕了。

这些企业家的新年预言,你怎么看?

圖:每日經濟新聞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投資者應重新考慮對光伏企業的擔憂

近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 “到現在為止光伏行業沒有出現重大信用風險,金融機構對光伏行業、特別是對領先企業的擔憂,應該重新考慮。”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下調光伏發電上網電價,降低補貼強度。“531新政”被業內人士形容為“高速路上踩剎車”。因此,其出臺隨即引發資本市場的強烈反應。但業界也看到,進入到下半年,主管部門多次通過頒發文件、行業座談會等方式對“531新政”補充解釋,穩定行業預期。讓投資者看到未來光伏行業的曙光。同時高紀凡還指出,未來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的加入,也會為光伏產業的發展帶來新模式。

这些企业家的新年预言,你怎么看?

圖:來源網絡

泰和集團董事長黃其森:教育醫療成為今後投資方向

這是一條帶有愛國情懷的投資分析。泰和集團董事長黃其森認為,做醫療和教育是對社會最好的回饋,怎麼做也不過分。中國已經是世界發展最快的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們的教育、醫療與強大的經濟地位依然不相匹配,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而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在這一領域中所作的貢獻遠遠不夠。箇中原因,黃其森認為有兩點,一是企業實力不夠,投入太少。在教育、醫療領域,能投入十億八億的民營企業並不少,但如果需要拿出三五十億、上百億,對於絕大多數企業來說就會仔細衡量箇中利弊,最後很可能會放棄做教育、做醫療,因為這兩個行業確實回報低、週期長、風險大。因此才導致瞭如今的現象。黃其森還給大家一條建議,那就是做醫療、教育,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要有恆心和毅力。眾所周知,好的教育、好的醫療,需要幾十年、上百年的積累沉澱,中外都一樣,必須經歷這個階段。

從前一切都慢,現在能剎住車嗎?

这些企业家的新年预言,你怎么看?

圖:來源網絡

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慢下來,現在是捫心自問的時刻

近日,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向眾多企業家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表示,過去的40年裡,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見證者、受益者,我們吃苦耐勞、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績。但是現在,作為企業家,我們要反省、要捫心自問。這一問就問出了四方面。一方面問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在客戶身上?花了多少時間在瞭解自己的產品上?花了多少時間在提升產品服務上?一方面問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在研發上?花了多少時間去感受新的趨勢和方向?只有比別人學得快,才能比別人走得更好、更遠。一方面要問花了多少精力在組織升級和人才培養上?花了多少精力在年輕人身上?有沒有在90後、00後身上學到什麼?組織、人才,絕對是一家企業最核心的資產。最後一問,大概也是最重要的和最難做到的,就是企業家們是否願意慢下來去做一些事情?或者去做點慢的事情?從前什麼都慢,如今快餐文化,整個世界都沒有耐心慢下來。但慢下來就真的會錯失很多嗎?不盡然。

这些企业家的新年预言,你怎么看?

圖:來源網絡

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創新是找死 守成是等死

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如何做到改革先鋒? 柳傳志發給聯想全體同仁的公開信指出,創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聯想要做百年老店。1984年,年僅40歲的柳傳志遇上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找住機遇創立了聯想。他說,當時一是不願意看到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閣,二是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本事。就這樣踏上了改革先鋒的道路。柳傳志預言,未來的世界是科技主導的世界,但科技創新、科技產業化的道路異常艱險,必需堅持下去。(圖片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輯|錢馨瑤 校對|堅果 視覺|牛小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