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清朝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明知庫兵從銀庫裡偷銀子卻不抓,這是為什麼?

夏傑


按道理庫兵偷銀子,管理戶部銀庫的官員必然有義務去抓庫兵,懲戒這種“公然運輸”行為。否則長此以往,偷盜的數量總歸會越積越大,暴露出來,管理戶部銀庫的官員也要跟著吃瓜落的。

但是如果明知道庫兵從銀庫裡偷銀子卻不抓,那隻能說明他不願抓,不能抓。

這就好理解了,不願抓,那是必然和這些偷銀子的庫兵有利益來往,彼此屬於利益共同體。也就是說庫兵偷的銀子,這裡面有一份是這些管理戶部銀庫的官員的。

至於不能抓,那就是這個偷銀子的組織比較龐大,甚至牽扯到很多直接管理這些管理戶部銀庫的官員的官員(雖然很繞口,但是意思就是這些當官的頂頭上司),所以你若是管理那些“偷銀子的庫兵”,那麼馬上就會有人來“管理”你。

整個清朝自入關以後到溥儀遜位,戶部的賬目就從來沒有查清過,哪怕是最清廉的雍正朝。清朝最著名的一次查賬,那就是道光28年(1848年),曾國藩當眾脫光了衣服進入國庫清點現銀的事情。

當時曾國藩是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不過一個四品小官。在達官顯貴的京城,本身自己一個漢人,有沒有什麼背景,靠熬資歷想一步步往上爬,機會沒有什麼太大盼頭了。時也運也,由於他的職責是主要負責稽查中書科事物,於是他當眾脫光了衣服進入國庫清點現銀,最終不避任何複雜關係,查明瞭“國庫虧空”的真相。深得道光器重,在此後的4年時間裡,他從一個四品小官被升為除了戶部之外的五部之長,這事絕無僅有了。

但是也側面反映了,大清在當時已經爛成什麼樣了。連道光都知道,戶部那筆爛賬若是讓曾國藩去管,怕那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會狗急跳牆,立刻禍起蕭牆。

事實上,由於“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習慣,戶部兼管著國庫。在清朝的王公大臣們的眼裡,除了內務府,戶部就是這樣的一個大肥差。

整個清朝的大部分時間,戶部都是虧空的,管賬的大肆借貸,各種巧立名目地往外搞錢,所以爛賬層出不窮,誰也搞不清國庫裡該有多少銀子,實際還有多少銀子。上面不碰銀子的都那麼貪,對於基層直接接觸銀子的更是坐不住,想的事情是怎麼能把銀庫裡的銀子給“公然運輸”出來,反正爛賬你也查不出來。能和銀子直接打交道的是庫兵,但管著庫兵的人很多。戶部銀庫設郎中1人、員外郎2人、司庫1人、大使2人、筆帖式6人、庫使6人、經承2人,這些職務,順治祖制,只能由滿人擔任。但是這個郎中只是個5品官,按照大清的俸祿,這會讓郎中心理無限失衡的。管著銀庫,裡面堆著全國的金銀。自己卻領著80兩的年俸、80斛

祿米、2400兩的養廉銀。

而這個位置卻又無數人在等著,給到郎中也就3年時間,郎中打算怎麼辦?因為郎中的職位很可能也是花大價錢買來的,也是有著鉅額成本在的。

所以郎中把目光轉向了那些直接接觸銀子的庫兵。庫兵是專門吃這碗飯的,能運所少銀子靠你自己本領。但是相當庫兵,至少先拿個6000兩(這是個按照庫兵運銀能力精確計算過的價格)來買這個職位。就單靠這種賣庫兵職位的錢,郎中每年進項都不少於8萬兩。

但是這些庫兵也不是普通人有錢就能當的。要想進來賺這份錢,他本身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的。

通常一個人同時具備“技術含量”又有錢,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久而久之就產生了這樣一個組織。這個組織有人專門負責打點戶部有關官員;有人專門豢養一些小孩,從小訓練肛門運物(具體的操作太噁心,不講了),呈生產線,批量生產“庫兵”;有人專門負責監管

入職的庫兵”,每天定時定點去收錢,少於一定額度的要懲罰,露出馬腳的要“定期清除”。而郎中發現那個庫兵連續幾天沒來上班了,就知道該換人了,又來一筆橫財。

根據一個“庫兵”的生存週期通常1年,和投入成本6000多兩算,這個庫兵至少每月運出600兩(基本上也是運銀子能力的上限了),才能有個1000多兩的收益。

碰到那些身體心理素質低一點的,脫肛漏銀被發現的,那這個損失只能由組織承擔了。而那些庫兵的命運就夠悽慘了。其實郎中早就把合理利潤區間都算好了,實際上庫兵是拿生命在替郎中賺錢。忙活一年,結果賺個零頭而已,還得還給組織做入職利息。郎中去找庫兵的不痛快,實際上也是在替自己找不痛快。不然那個組織被郎中壓榨得賺不到錢,人家必然去找郎中的上司,把郎中換掉。換掉以後,郎中的命運也就掌握到人家手裡了。



炒米視角


偷銀子那是影視劇作品加工出來的,康熙年間從庫裡借銀子導致國庫差點破產,後來在雍正年間徹底杜絕。進出銀庫都有流程,和現在進金庫一樣,穿的衣服都是那種無縫連體的,你就是拿著銀子也沒地方放。影響劇裡所說的夾帶不是沒人試過,我們自己試一下,把一個指甲刀一樣的金屬放進肛門,很快就會因為金屬的重量而破肛。朝廷當時的銀庫到內院需要走十至二十分鐘。金銀的密度足夠讓夾帶的人在這段時間內大出血。並且當時有制度規定,從銀庫到內院的庫司中途不得休息,並且是急步類似競走一樣。出入銀庫的時候會邁橫樑,說算夾帶這個過程就已經撕檔了,試想一下還有沒有可能夾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