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楓橋經驗”在九江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九江

九江市水域綜治辦

打造江湖治理“九江樣板”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九江

九江市綜治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與水域治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政府主導、綜治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水域綜合治理新機制,成功破解了九江水域治理的“三跨”(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難題,保護了鄱陽湖“一湖清水”,護航了長江“最美岸線”。

搭建“一個平臺”,形成“綜合治理”新格局

搭2009年鄱陽湖實行統一採砂管理模式,市政法委為確保統一採砂管理順利進行,從水上公安、水利、港航、地方海事四家單位抽調人員分別在廬山市(原星子縣)、永修縣成立了兩個綜合流動執法檢查點,並於2015年升級成立了九江市水域社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

打造“兩支隊伍”,開啟“聯合執法”新模式

九江市綜治委組建了長江聯合執法隊、鄱陽湖聯合執法隊,並實行“四統一”管理,即統一組織領導、統一隊伍管理、統一協調執法、統一經費保障。

創新“三項機制”,實現“內外聯動”新轉變

◆ 一是創新隊伍管理機制。在兩個聯合執法隊成立黨小組,制定“一案一會一紀要”制度,非法船舶扣押點社會化管理,提升了聯合執法的凝聚力、監督力、保障力;

◆ 二是創新水域聯動機制。九江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牽頭,聯合海事、港航、漁政、水利等7家涉水行政管理單位,構建了水域治安聯動工作模式;

◆ 三是創新聯誼聯防機制。市水域綜治辦分別與湖北、安徽、南昌、上饒等周邊地區建立了省、市、縣三級水域跨界聯動機制。

實現“四大效益”,取得“長效化”新成效

◆ 一是推廣效益。全市12個涉水縣(市、區)均成立了水域綜治辦,省聯誼聯防辦在鄱陽湖建立了省級聯合執法基地;

◆ 二是法律效益。實現了九江水域重大暴力案件的“零”發生和水上交通事故、水上違規行為的逐步下降;

◆ 三是社會效益。全市水域運輸秩序明顯好轉,近三年來水域邊界矛盾糾紛同比下降85%以上;

◆ 四是生態效益。築牢了長江中游生態安全屏障,保護了鄱陽湖“一湖清水”,助力長江最美岸線的打造。

九江市法院

打造環資審判工作品牌 護航綠色發展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九江

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精心打造環資審判工作品牌,護航綠色發展,被確定為最高法院環資司法實踐基地,市中院、武寧縣、永修縣法院被確定為全省環資司法實踐基地,3起案例入選全省法院十大環資典型案例。

找準切入點,做活護航九江山水文章

為服務和保障市委、市政府做好“攬山入城、擁江抱湖”文章,該院將加強環資審判工作作為切入點,做活護航九江山水文章。2017年以來,環資案件呈逐年增長趨勢,全市法院共受理環資案件237件,已審結218件,結案率91.9%,該院一起盜伐國家珍貴林木案入選最高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巡迴區環資審判十大典型案例之首。全國兩會期間,該院審理的一起濫伐林木案在《今日說法》播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抓住關鍵點,推進環資審判專門化建設

該院在全省率先設立環資庭,在全市推進環資審判機構建設,已有四個基層法院設立了專門環資庭,其他法院設立了環資合議庭,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環資審判體系。全市環資案件實現歸口審理和上下級業務對口,挑選既精通法律,又熟悉環境專業知識的人員充實隊伍,選派法官赴福建、貴州、浙江等地學習。

突出閃光點,擦亮環資審判工作品牌

該院結合當地實際積極創新環資審判方式,聯合基層法院先後設立了廬山、鄱陽湖、長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各地法院加大巡迴審理力度,在案發地審理破壞生態案件,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提升環資審判工作的知曉度和影響力。

立足新起點,謀劃環資審判工作新發展

該院力爭用2-3年時間,形成一套較為科學的環資司法保護機制和制度體系,並對環資審判工作品牌創建畫出路線圖、列出時間表;設立環資理論基地,籌建環資審判展示基地,探索形成環境保護多元共治機制;推動環境公益訴訟工作穩步進行,打造一批環資典型案例,以擴大環資審判工作影響力。

九江市潯陽區法院

妥善化解家事糾紛 增進家庭和諧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九江

近年來,九江市潯陽區緊緊圍繞創新發展“楓橋”經驗這個主旋律,以構建“和諧幸福家事關係”為目標,努力在創新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條“專業化審理與多元化解紛有效銜接聯動”的新路子。2015年5月以來,區法院共受理各類家事案件1378件,審結1313件,其中調解撤訴結案906件,調撤率69.0%,無一件信訪投訴,有力地促進了家庭與社會的和諧穩定。區法院家事少年庭先後獲得全國家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九江市婦女維權崗、九江市三八紅旗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

一是堅持專業方向,建立家事審判隊伍

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專門的家事少年審判庭,組建了由3名員額法官和3名書記員組成的專業審判團隊,並組建了家事調查員、家事調解員、情感觀察員等3支審判輔助隊伍。

二是堅持調解優先,促進案結事了人和

通過訴前重人民調解、訴中重心理疏導、訴後重情感修復,把調解優先貫穿家事審判工作的全過程,有效定紛止爭,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

三是堅持以人為本,體現司法人文關懷

在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制度、妥善審理特殊案件、注重良好的社會效果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出臺了一系列惠及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措施辦法。

四是堅持多方聯動,增強綜合治理實效

健全了家事審判規章制度,強化了庭審安全保障,推進了司法延伸服務。

九江市柴桑區

推行“一村一輔警”夯實治安根基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九江

九江市柴桑區發揚“楓橋經驗”,強化基層治安防範和服務群眾工作,創新推行“一村一輔警”工作,構築社會治安防控新體系。

110餘名村委會(社區)副主任同時被聘為本村輔警,明確村級輔警的工資、補貼、勞保福利及辦公費用由各鄉鎮政府予以保障,服裝、裝備配備及業務培訓等所需經費由區公安局承擔,為村級輔警履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同時,明確村級輔警負責協助駐村民警開展服務群眾、採集信息、調解糾紛、巡邏防範、安全檢查、安保維穩以及“天網”“警眼”監控巡護等工作,承擔巡邏員、調解員、服務員、信息員、宣傳員、安全員“六員”工作職責。管理模式實行鄉鎮黨委、政府和公安派出所雙重管理模式,嚴明各項工作紀律;建立日常考核制度,對村級輔警工作績效、遵章守紀、教育培訓等情況進行考核,並將考核情況報鄉鎮黨委、政府進行績效獎懲;建立獎勵激勵制度,對村級輔警調解重大矛盾糾紛、提供有價值情報信息或案件線索的,實行“一事一獎、一案一獎”。對違反紀律要求或者相關規章制度的,視情給予批評教育、扣發補貼、解聘等處理。

這一舉措形成了警力全覆蓋、工作無縫隙、服務零距離、管理無漏洞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修水縣

三位一體處置交通事故 提升工作效能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九江

九江市修水交警大隊在縣政法委的牽頭下,逐步建立了“綜治牽頭、交警主導、公安保障、鄉鎮參與”的集快速理賠、人民調解和速裁法庭為一體的交通事故處理機制。

該大隊在人員上落實保障,派出2名民警常駐理賠中心,縣內多家保險公司派員常駐,汽車修理廠跟蹤服務;事故處理中隊1名副中隊長負責調處中心各項工作,聘請3名退休或退居二線法官及1名律師任人民調解員;速裁法庭由縣法院委派法官擔任庭長,配1名書記員。調解員、法官、書記員接受交管大隊日常工作考核,保障了所有的辦公經費、個人補貼。

快速理賠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財損事故發生後,當事人雙方拍照後即可到快速理賠中心一次性解決保險理賠、車輛維修。快速理賠當日當次即可完成。

人民調處中心推行三種調解方式:

◆ 一是在諮詢服務中調解。由專業法官、律師向事故當事人提供法律諮詢和幫助,引導當事人接受調解;

◆ 二是在登門上戶中調解。針對邊遠山區或行動不便的當事人,人民調解員進行上戶調解;

◆ 三是在司法確認中調解。調解後由法院進行司法確認,司法確認具有同等法律效率,同樣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一般事故的調解可在10日內完成。

調解不成功的案件由速裁法庭受理,速裁法庭做到三個統一,即統一受理案件,全縣所有的道路交通事故訴訟案由速裁法庭進行受理;統一審判標準,所有交通事故訴訟案件全部由速裁法庭庭長一人審理判決;統一速裁速決,原則上所有交通事故訴訟案件均適用簡易程序進行速裁速決。交通事故訴訟案一個月內可以完成審理判決。

“三位一體”事故處理機制建立以來,事故處理滿意度上升,信訪投訴明顯下降,死亡交通事故處理實現“零”投訴。快速理賠中心快速、高效處理輕微財損事故,減少當事人奔波;人民調解委員會高效運行,提高了事故處理化解率和結案率;速裁法庭讓當事人不出交警部門的大門即可進入訴訟程序,方便了群眾。

都昌縣

推行漁民自治新理念 構建湖區穩定新常態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九江

九江市都昌縣地處鄱陽湖北岸,水域面積遼闊,達1390平方公里,佔鄱湖總面積1/3,全縣國土面積的1/2,可以說“湖區穩則都昌穩”。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近年來,都昌縣由縣綜治委牽頭,整合組織、政法、農業及基層力量,落實“五個堅持,五個前移”,探索水上“楓橋經驗”,走出新時代大湖治理新路。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旗幟前移到水上

以“化解湖區糾紛、促進漁民發展”為核心,著力打造“黨建+漁民協會”精品品牌。發揮基層組織戰鬥堡壘優勢,加強對各鄉鎮漁民協會建設和協會成員管理,徹底解決了漁民在從事漁業活動時,漁業糾紛無人管、大事小情不靠前的現狀。

二是堅持綜治協調,力量前移到水上

發揮綜治優勢,選派綜治特派員到沿湖一線進行掛點指導,充分發揮地緣、血緣優勢,利用鄉情、親情資源,協助鄉村兩級抓好協會建設、矛盾糾紛化解、平安建設宣傳等工作。牽頭梳理以往漁業糾紛隱患,化解“積案舊案”,著力從源頭上預防;依法指導漁民漁業生產,防止“跨界捕撈、非法捕撈”,著力在日常中管理。

三是堅持法治為先,宣傳前移到水上

結合“法律六進”活動,深入漁業重點村普法宣傳;發揮協會作用,在開湖前後等敏感節點,走上船頭艙內宣講政策;深度以案釋法,讓生態訴訟案件審判走進湖區一線,增強漁民法治意識,讓群眾形成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習慣。

四是堅持黨員定崗,網格前移到水上

對水域大致劃定區域,落實黨員分包,定人定區。對區域內的漁事活動跟班作業,對區域內的涉穩信息負責報送,對區域內的矛盾糾紛第一時間介入調處。

五是堅持依靠群眾,化解前移到水上

發動群眾參與漁民協會建設,提升漁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擴大協會在水上的影響力和覆蓋面;發動漁民參與平安湖區建設,在爭端糾紛面前,當“和事佬”,防止糾紛激化擴大。

瑞昌市

堅持多元融合化解矛盾糾紛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九江

近年來,九江瑞昌市按照 “依靠群眾、整合資源、依法調處、源頭管控、本地化解、內部解決” 24字工作方針,建立了信息渠道多元化、排調主體多元化、聯調機制多元化、科技手段多元化、責任體系多元化的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重大矛盾不出市,矛盾不上交”的總目標。

網格化設置,奠定精細化管理基礎

戶定格、人定心、事定責,為多元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的建立提供堅強的陣地和實用平臺。常態化運行,信息化引領。各級綜治中心建設與“放管服”改革深度融合,打造了“前臺平臺同受理、後臺整合齊交辦”的運行機制,堅持各類矛盾糾紛受理“四統一”,定期分析研判。“五條社會信息線”全覆蓋,即:專門線、維穩線、司法線、社會線、邊界線,實行社會化組織、人性化服務。

融合資源,借力信息化強化服務能力

資源融合,融合行政資源、專業資源、社會資源,建立矛盾糾紛調處人才資源庫。服務融合,實行一站式服務,形成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三級架構。依靠科技定證據,調解大廳統一安裝視頻語音同步錄入系統,以智慧城市建設為總抓手,深入推進“雪亮工程”和智能安防小區建設。依靠科技匯信息,建立完善市、鄉、村居三級聯網的綜治信息平臺。

聯動化調處,引導法治維權意識

以法治化為依託,各鄉鎮街道和市直及駐市單位均聘請一名以上法律顧問,矛盾糾紛調處資源庫中必須有一名以上法律人才;以規範化為輔助,鄉鎮綜治中心設立矛盾糾紛調處大廳,村、居設立專門調解室,市直行政調解單位設立專門調解大廳,建立十一大高效調處平臺。以聯動化為支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 “三調聯動”。大力推行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和涉穩突出問題領導責任制,完善“五位定職能、四化保運轉、三考驗實效”的運行機制。

德安縣

解心結敞心扉把平安帶回家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九江

近年來,德安縣創造性地開展社會治安“心防”工程建設,不斷提升預測預警預防能力,減少、消除社會風險。公眾安全感一直排在全省前列,2017年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

一所學校,起自心靈呼喚

德安縣啟明學校以心理教育為突破口,針對有不良行為青少年群體開展教育矯治,推進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和預防犯罪。學校堅持“五育”(心理教育、賞識教育、成功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教育,優化心理素質、維護心理健康,進而促進全面發展。5年來,共有近200名學生從“陽光班級”迴歸正軌,走向了新的職業崗位。

一位能人,緣自心中有愛

桂水姣,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是一名公務員,從鄉鎮幹部走上縣婦聯主席崗位,2016年辭去公職,專職從事心理諮詢和律師工作。桂水姣在婦聯工作期間,組織培訓出84名心理諮詢師和12名婚姻家庭諮詢師,為德安“心防”人才培育打下基礎。如今,桂水姣同志在網上開設了“桂水姣心理工作室”,通過網絡接受心理諮詢,進行心理疏導。

一組團隊,源於心繫平安

該縣整合心理專家、心理教師、心理醫生、心理服務志願者等社會各界心理專業人士,參與到“心防”工程建設中來,壯大“心防”服務力量。全縣有三級以上心理諮詢師資格人員165人、志願服務團848人、專業服務團12個,廣泛分佈在學校、醫院、政府機關和社會組織中。

一心為民,歸於心田浸潤

在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心防”工作區,設立談心室、心理測量室、情緒宣洩室、音樂放鬆室、團隊活動室、“四點半課堂”、留守婦女老人活動區等;中心小學以上的學校有“心理加油站”;部分單位還積極整合社會心理服務資源,成立社會心理服務小組,全縣“心防”網絡體系初步形成。

九江市濂溪區

強化科技支撐 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九江

近年來,九江濂溪區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引入基層社區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當中,精心打造了濂溪五里陶窪智能安防小區樣板,以“智能+安防”“微信+警務”“黨建+綜治”等3+工作法,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為平安濂溪建設提供引領示範樣板。

一、智能建設,促安居樂業

起到把住口、守住門、封住邊的作用。在小區出入口、主幹道、人員密集區域布建人臉、車輛識別等數據採集通道,做到“人過留影、車過留牌”,隨時掌握小區人員出行軌跡和移動數據;在每個樓棟單元建設含智能門禁機、人臉識別終端等前端設備的集成門禁系統,實時採集進出人員人臉照片、進門時間、進門方式等各項數據;圍繞小區四周佈設WIFI探偵裝置,打造全封閉“電子圍牆”,並整合“天網”“地網”等監控資源,實現小區監控全覆蓋。

二、大數據運用,助力精細化管理

運用大數據實有人口管理應用平臺圖像識別技術,將採集的小區居民人臉照片與身份證照片進行人證合一校驗,並捆綁居住房屋等實有信息後統一匯入平臺。門禁終端採集的全景照片、人像照片及開門記錄等數據,可實現“一覽式”統計查看,對進入小區的網上追逃人員、吸毒人員、社區矯正等重點人群進行信息預警,社區綜治中心及時組織社區民警和幹部、社區網格員進行現場核查,打造“24小時不打烊”智慧警務室。

三、互聯網+,提升貼心服務

針對小區居民需求,社區民警會對其設置關注標籤和時間期限,設定期限內平臺識別其未進出樓棟,系統會自動推送提醒信息,社區幹部和民警將上門核查或主動聯繫其親屬反饋近況,實現關注提醒。 同時,居民通過平臺“定製服務”項目,實現社區工作由“被動應對”向“主動服務”轉換。社區黨支部利用“黨建+綜治”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組織社區網格員、黨員幹部、流動人口協管員、禁毒志願者等進行日常巡查,調解矛盾糾紛,增加小區居民的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