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楓橋經驗”在萍鄉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萍乡

萍鄉市湘東區

全面推進農村社會治理綜合體建設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萍乡

2018年以來,萍鄉市湘東區大力弘揚“楓橋經驗”, 構建“4+X”綜合體模式,推進農村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湘東區在近年來公眾安全感位列全省第一方陣、社會治安好轉率連續列全省前三位基礎上,2018年上半年,全區公眾安全感持續提升,政法各部門滿意度均列全市第一、二位。

構建“4+X”綜合體模式。建立了綜合體“4+X”總體框架模式,“4”即治安巡防、火災消防、矛盾調解、便民服務,具體為:一支綜合體志願隊伍,一個治安廣播站,一個法律明白人,一套覆蓋全村重點區域的視頻監控系統;“X”為各村根據村情需要組織開展基層平安創建或社會治理服務。目前,該區已建成綜合體52個,涵蓋全區11個鄉鎮街。綜合體隊伍隊員達到1200餘人。

建立五大運行機制。建立綜合體五項運行機制,且確保正常有效運行。

① 常態化日常巡防機制。各村(社區)均組建了一支善於工作、甘於奉獻的群防群治隊伍,開展常態化巡防服務;

② 隊員工作一年一承諾制度。綜合體隊員每年簽訂一次承諾書;

③ 隊員考核評價機制。採用“以獎代補”、網格補助經費、森林防火經費等補助的形式給予表彰獎勵;

④ 綜合保障制度。每個綜合體都有獨立的辦公場所、配置了警棍、盾牌、巡邏車、消防器材,設立了視頻監控室和便民服務窗口等。

⑤臺賬管理制度。建立綜合體日常工作基礎臺賬,作為督導考核的重要依據。

推行“五化”運行管理。每個農村(社區)社會治理綜合體均實行“隊伍服務志願化、法律明白人專業化、視屏監控動態化、治理手段多樣化、治安廣播日常化”,保障了綜合體正常有效運行。將綜合體隊員做義工的累計時間作為評選文明市民、村民等優先條件,納入個人誠信檔案。根據形勢發展和群眾實際需求,社會治理綜合體也逐步由單一的治安巡邏向矛盾調解、應急處突、政策宣傳、微型消防、扶貧濟困、志願服務等社會治理綜合性服務拓展,由行政引導型向民主自治型轉變。

蓮花縣

打造“龔全珍工作室”推進服務型社會治理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萍乡

近年來,蓮花縣以學習弘揚龔全珍精神為契機,在全縣全面推廣建立龔全珍工作室,促進了農村社會治理水平的提升,有效維護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建立龔全珍工作室,服務代替管理。2011年11月,縣委在金城社區建立了由龔全珍同志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目前,全縣已在13個鄉鎮、157個行政村和5個社區完成了龔全珍工作室(站)全覆蓋,有龔全珍志願者5000餘名。工作室下設六支服務隊伍。

◆ 一是“紅色傳承”志願者服務隊。主要開展黨的革命傳統教育、青少年思想輔導工作和黨的政策方針宣傳等活動。

◆ 二是“愛心家長”志願者服務隊。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單親兒童和困難兒童活動,輔導功課等。

◆ 三是“情暖基層”志願者服務隊。開展孤寡老人走訪慰問活動。

◆ 四是“美麗家園”志願者服務隊。教育居民愛護環境。

◆ 五是“和諧鄰里”志願者服務隊。抓好矛盾糾紛調解、治安巡邏活動、法律法規宣傳和重點人員關愛幫扶等。

◆ 六是“快樂快遞”志願者服務隊。開展文藝演出、體育競賽和義務健康檢查活動。

開展“民情夜訪”,服務“白加黑”

◆ 一是訪民情,收集社情民意。

◆ 二是解民憂。切實做到為群眾排憂解難。

◆ 三是惠民利。對影響穩定的歷史遺留問題、重大現實問題或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提交到黨委、政府以及政府各職能部門研究解決。

◆ 四是保民安。及時發現隱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開展民情夜訪活動以來,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295起,幫扶困難群眾2137戶,辦實事好事4200件,創建 “十無”和諧平安村51個。

推行“360”工作機制,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各鄉鎮依託“龔全珍工作室”,積極探索“360”新做法。“3”,即定點、上門和網上三大服務,“6”,即鄉、站、隊、村、組、員六位一體,“0”即零距離。目前,鄉有“360”中心,村有“360”站,組有“360”點。“360”服務站天天有人坐班,負責為群眾代辦事務。2013年以來,通過“360”服務平臺,全縣鄉村兩級受理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0000餘起,調處成功率達到98%。

上栗縣

村級義務巡防隊伍推進基層共建共治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萍乡

2018年以來,上栗縣按照“綜治牽頭、公安指導、鄉鎮負責、村級管理、公眾參與”的原則,圍繞“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重點工作聯動、平安建設聯創”的總體思路,在全縣162個村(社區)全面組建村級義務巡防隊,編織了一張警民聯手、社會參與、人防技防相結合的治安防控“天羅地網”。

一、做好加法,破解難題,全面組建村級義務巡防隊伍

該縣在傳承發揚過去“群眾貼心人”好做法的基礎上,在全縣各村全面組建村級義務巡防隊。目前,全縣共組建162支村級義務巡防隊伍,登記義務巡防隊員2059人。

二、做好乘法,各方聯動,強力推動綜合保障建設

① 將村級義務巡防隊建設作為2018年全縣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② 縣鄉兩級分別成立村級義務巡防隊伍建設推進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將義務巡防隊伍建設納入綜治工作目標考核。

③ 縣鄉兩級共列支300餘萬元作為專項建設經費予以保障,縣綜治委還為全體巡防隊員購買了人身意外團體保險。

④ 對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村(社區)村級義務巡防隊伍組建工作實行重點掛點幫扶指導。

三、完善機制,規範指導,促進隊伍有序健康發展

堅持規範建設與管理激勵雙同步。

① 加強統籌指導。相繼下發了《關於在全縣推進村級義務巡防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村級義務巡防隊建設過程中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明確職責定位,統籌規範指導。

② 規範職責任務。明確了村級義務巡防隊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原則,主要做好安全守護的巡防員、社情民意的信息員、政策法規的宣傳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平安創建的倡導員、社會矯正的幫教員。

③ 分層教育培訓。明確縣裡對義務巡防隊隊長進行培訓,各鄉鎮組織全員培訓。

④ 強化調度巡查。建立三級微信工作群,建立通報點評制度,每月印發工作簡報並進行工作點評。

⑤ 嚴把“進出關”。在隊伍組建過程中嚴把入口關,探索建立積分評價方法,隊員掙取相應積分,將積分作為表彰獎勵的依據。

萍鄉市安源區

“段華勝工作室”探索幫教工作新途徑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萍乡

近年來,萍鄉市安源區充分發揮名人品牌效應,設立了全省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幫教工作室——“段華勝工作室”,開展親情幫教工作,為失足人員及其親屬搭建“連心橋”,探索了新形勢下開展幫教工作的新途徑,打造了社會幫教工作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條新形勢下幫教工作社會化、多元化和專業化的新路子。

深度融合,破解社區矯正瓶頸問題

“段華勝工作室”與司法行政機關在社區矯正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實行深度融合,創新開展“公益矯正”系列活動,針對每一名社區矯正人員的個性特點,綜合評估,制定服務方案,對症下藥,使順利迴歸社會。2017年,社區服刑人員在矯正期間重新違法犯罪率為0.22%,低於全省0.75%的平均水平。

打造品牌,大力推進幫教工作精準化

針對服刑人員家中老人無人贍養、年幼子女無人撫養、適齡學童失學、婚姻瀕臨破裂等現實難題,“段華勝工作室”打造了“點亮微心願,助力大幫教”精準幫教品牌項目。累計幫助服刑人員完成微心願2000餘人次,實現遠程視頻幫教近3000人次,為服刑人員與其家人及社會搭建起新的溝通渠道,有效降低重新犯罪率。

創新模式,精準幫扶幫教戒毒康復人員

廣泛運用“三情三定三幫”精準幫扶模式,即依託“親情、友情、鄉親”資源,為幫教對象制定“一人一檔一策”精準幫教措施,“定人、定點、定時”開展幫教活動。以這一模式為基礎,啟動“戒毒康復人員幫扶救助(就業)發展示範項目”,作為2018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獲得民政部立項,實現了全省禁毒幫扶示範項目零的突破。

關口前移,開展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

以“段華勝工作室”為依託,將戒毒幫教的關口前移,成立了萍鄉市禁毒志願者協會,打造了萍鄉市青少年禁毒戒毒警示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已有1萬餘愛心人士、556家愛心企業主動加入了禁毒志願者協會。在重點時節組織開展市、縣(區)大型普法、禁毒主題宣傳活動。

蘆溪縣

社區“心防工程”走進尋常百姓家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萍乡

蘆溪縣上埠鎮積極打造社區“心防工程”,著力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

整合資源,建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東方紅、解放路、板埠、南溪四個居委會地處上埠鎮中心,居民居住比較集中,地域管轄範圍重疊,居民隸屬關係複雜,導致居委會工作難開展。為破解這一難題,上埠鎮在四個居委會推行“聯建、聯創、聯服務”的“三聯”工作法,統籌整合社會治理資源,把各居委會的資金、資源優勢整合起來,統一建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針對區域特點,推行社會工作“網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構建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多元化參與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立足防範,創建社區心理諮詢室

社區在推行聯合辦公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社會心理服務的有效路徑,斥資3萬餘元在社區打造了心理諮詢室。全力打造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體”的社會治安防控網,防止引發各類風險。心理諮詢室致力營造輕鬆舒適的環境,裝備了沙盤遊戲、情緒宣洩室等心理諮詢專業設備,配備了4名專業的心理專家,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其中兩名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兩名長期致力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社區心理諮詢室充分發揮心理諮詢及服務的優勢,在群眾信訪、人民調解、防範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教育轉化邪教人員、關懷弱勢群體和社區矯正人員,以及幫教刑釋人員方面都發揮了很好作用。

截至目前,社區心理諮詢室共發放心理科普宣傳單2000餘份,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30餘人次,為邪教人員、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心理疏導50餘次。自心理干預介入矛盾調解以來,社區情緒類糾紛調解成功率達到100%。社區心理諮詢室還將開設心理諮詢大講堂,每月設一個主題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向廣大社區居民宣講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家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問題,共同打造和諧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