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花老,雨风催,“兄妹”通信12年后,哥哥:妹妹,嫁给我吧!

莺花老, 雨风催,“兄妹”通信12年后,哥哥:妹妹,嫁给我吧!

民国时期虽然短暂,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同时可能也是诸多乱世之中,最为混乱的时期。新旧思想的碰撞,大小势力的冲突,无数人在这乱世之中挣扎。然而,正是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人性闪耀的光辉格外迷人,长相厮守的爱情也更可贵。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诸多耀眼的光环冠在他头上,往往让人忽略了他的另一个身份——蒋英的丈夫。

蒋英,“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著名钢琴家”,“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以及“钱学森的夫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她还曾有过一个名字,叫“钱学英”。专注于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因为“钱学英”这个名字,结下了不同于“爸爸的好友的孩子”的缘分。

钱、蒋两家是世交,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秀才,又都留学日本,后来也都在北京工作——这也是相当有缘了。因此,两家来往甚密,相互串门儿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蒋家夫妇带着自家5个可爱的女儿去钱家做客,而只有一个儿子的钱家夫妇眼馋得紧,就商量着把第3个女儿蒋英过继到钱家。

这次过继还是很正式的,两家办了酒席,请了亲朋好友来做了见证。之后,蒋英就改名为“钱学英”,于是13岁的钱学森有了个5岁的小妹妹。虽然没过太久,蒋家又反悔了把蒋英带了回去,钱家又认了她做干女儿,他这个“哥哥”也只是变成了“干哥哥”而已。

不过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轨迹,亲兄妹都难免分离,何况他们分居在不同的屋檐之下。为了各自的发展,他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她则随父亲去了欧洲,开启了音乐之旅。那年,他24岁,她16岁,他夸她的笑容特别美,她送了他一首钢琴曲和一本唐诗。

于是,长达12年的“兄妹”通信开始了。只是,大概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兄妹”之间的通信,变成了“鸿雁传情”——只是鸿雁飞不了那么远,派不上用场咯。

只是区区书信,难以解相思。正如他们曾经合唱过的那首《燕双飞》里写的:“莺花老,雨风催,景物全非。杜宇声声唤道:不如归……”1946年,蒋英回国。次年,钱学森应父母的“召唤”回国。

农历七月七日,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织女,终于能够踏着鹊桥相会。他也在这一天,终于下定决心,要带着蒋英一起去美国。他站在蒋英面前,言辞恳切地说,牛郎织女每年还能相聚一次呢,我们一别就是12年太残酷了!我这次回来,就是要带你一起去美国的,你愿意吗?(大意是这样)

这番话一出,我们都知道他是在说:“妹妹,嫁给我吧!”蒋英自然也听懂了。她还故意问:“为什么要跟你去美国?咱们还是再相互了解一下,先通通信吧!”然后钱学森急了,反反复复地说:“不行,现在就走。”(您倒是把“嫁给我”说出口啊!)

同年,他们在上海结婚,他36岁,她28岁,两人共同走过了62年的风风雨雨。民国时期轰轰烈烈的爱情很多,能够细水长流、白头到老的,却太少太少。并不是说短暂的爱情不美好,只是能够长相厮守的爱情故事,更能温暖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