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生物:利好兑现后行情如何演绎?


信达生物:利好兑现后行情如何演绎?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12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把一则消息放到了官网上。


信达生物:利好兑现后行情如何演绎?


这则消息的主角,就是今年10月底在港上市的信达生物(01801-HK)。

“嫌贫爱富”的资本市场

自今年上半年港交所开放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以来,生物科技公司迎来资本市场近些年最大的制度性红利,内地尚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纷纷赴港上市。至2018年年终,先后有5家尚未实现盈利的研发类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交所敲钟上市。

信达生物,便是这5家享受制度红利的生物公司中一员。

然而,虽然同为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但是在赴港上市之后,各家在资本市场上遭受到的待遇并不相同。

最先上市的歌礼制药(01672-HK),自8月1日以16元港币的发行价在港上市以来,股价一路走低,最低见至5.58元港币,区间的最大跌幅达到65.13%,至今仍未见走稳的迹象。

第二家上市的百济神州(06160-HK),自挂牌交易后股价一路下滑,最大跌幅43.58%。最近虽有反弹,仍未回到108元港币的发行价。

紧随其后的华领医药(02552-HK),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上市后股价一直在发行价8.28港币附近徘徊。走势相对稳健,暂时未见趋势性方向。

很明显,三家公司虽然借助于港交所的新规得以上市,但是截止到目前来看,孱弱的股价说明其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相较来说,新近上市的信达生物(01801-HK)和君实生物(01877-HK),更受资金的追捧。


信达生物:利好兑现后行情如何演绎?


信达生物以13.98元港币的价格发行,自上市后股价一路攀升,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75%,并最终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摸至本年度的最高价24.45元港币,显示出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受捧的热度。

刚刚在港上市仅有数日的君实生物,也通过其强劲的股价表现,表达出同样的境况。

弱势行情下,资本市场风险偏好的降低

资本市场的厚此薄彼,不是没有缘由的。虽然同为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然各家研发进度并不尽然不同。

诚如文本初始部分所列示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信达生物研发生产的用于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PD-1产品——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为公司股价的强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此之前,12月17日,由君实生物研发生产的特瑞普利注射液获CFDA批准上市。作为国内首个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的PD-1单抗产品,其成功上市的消息,亦提振了君实生物的股价。

同样拥有获批上市的药物,歌礼制药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就让投资者比较沮丧。作为一个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针对丙肝、HIV和乙肝创新药的一体化抗病毒平台,歌礼制药当前上市的产品为丙肝类药物戈诺卫。根据歌礼制药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数据,2017年,国内丙肝感染者有2520万名,其中参与治疗人数为7.4万人,治疗率仅为0.3%。虽然长远来看,市场潜力广阔。但在当前的时间点,市场容量比较小,竞争比较激烈。而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抗HIV创新药目前尚处于临床二期,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至于百济神州而言,作为一家研发投入最高,具有明星光环的生物医药公司,公司当前拥有六款核心在研产品,其中有两款——分别为用于治疗R/R套细胞淋巴瘤的Zanubrutinib和用于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PD-1单抗产品Tislelizumab于今年下半年提出上市申请,进展速度虽较信达生物和君实生物为慢,但亦可期待。

对于一家聚焦于糖尿病创新药研发的创新型公司来说,华领医药的主要产品Dorzagliatin目前已经进入临床三期,虽然距离真正获批生产还有很大的未知性,面对着庞大的糖尿病病人群体与市场渗透率,其市场想象空间还是比较庞大的。

可以看到,在当前美联储加息,市场流动性整体较为匮乏的宏观环境下,市场的风险偏好降低,对于诸多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机会不再偏爱,更愿意寻求确定性比较强的机会。对于创新药的研制来说,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特别是从临床二期到临床三期,创新药研制失败的概率更大。如此,当前5家在上市新规下上市的生物科技股各自的表现,也就不难理解了。可以看到,相对而言,市场更愿意选择接受研发产品已经成功获批上市的医药科技公司。

挑战仍在继续

然而,药物获批上市,就意味着万事大吉了吗?

当然不是。

虽然市场更愿意接受风险较低的上市公司,公司的产品获批上市也确实极大地降低了不确定性。然而,在拿到上市批文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公司将面临着一个新的风险:残酷的市场竞争。

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虽然是国内第二家获批的PD-1单抗产品,但是在国内两家PD-1单抗产品获批之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了另外两家国外医药巨头的PD-1单抗产品在境内上市。至此,国内PD-1单抗领域的玩家已经有了4家。


信达生物:利好兑现后行情如何演绎?


除了四家已经获批的PD-1单抗产品,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也于今年先后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其PD-1产品的上市申请。料在正常进度之下,将会很快获批。

然而市场的玩家不仅仅是进入上市或提交上市申请环节的这六家,后续的玩家仍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个市场。不仅国际医药巨头罗氏制药和阿斯利康正在进行多项PD-1药物三期临床实验,以期尽快进入国内市场。国内的各医药公司也在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试图在创新药领地占有一席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50余家公司在布局PD-1/PD-L1领域,后续的竞争态势可见一斑。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一些这些公司及其产品。


信达生物:利好兑现后行情如何演绎?


如此多的市场参与者,不免让人心慌慌。那么,市场的空间又有多大呢?按照医药魔方提供的数据,2017年,全球PD-1/PD-L1的市场空间大致在100亿美元左右。其中,PD-1单抗药物Opdivo和Keytruda作为主流产品,其销售量分别为49.48亿美元和38.09亿美元。

国际市场如此巨大,国内的情况又怎么样呢?在上海医药(601607-CN)提供的三季报中,让我们追寻到O药和K药在国内的销售数据:


信达生物:利好兑现后行情如何演绎?


整体而言,自获批上市之后,在大致一个季度的时间内,O药和K药实现了合计3.4亿元的收入。静态来看,今年国内的收入应该在1亿美元左右。推而广之至全年来看,静态收益应该在2亿美元上下。

中国有句老话,叫“先入为主”,一个行业一旦有先行者,市场的跟随者想要进入,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在中国这个国情下,价格战,是最有效的方式。当O药和K药先行进入国内市场之后,信达生物和君实生物想要切入市场,价格战是不可避免。

事实上,不论是君实生物还是信达生物,其切入市场的思路都是以低价切入市场。按照各家公司公布的价格,O药的费用为36万元人民币/年,K药的费用为19万元人民币/年。按照信达生物董事长余德超先生的表态,“患者一年的费用不应该超过10万元”。

数据对比下来,信达生物的治疗成本不足O药的三分之一,更不足K药的二分之一。算下来,如果依据信达生物的定价,2018年中国PD-1的静态市场容量应该不足3亿元人民币。

这个收入,维持正常的运营都应该有困难,

虽然世界并不是静态的,单抗的市场规模会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不断在提升市场渗透率的过程中提升市场规模。但就当前的市场环境而言,诉求于未来都很遥远。这样的市场规模和市场竞争业态,并不足以支撑信达生物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未来的研发所需。

如此,当前的股价能不能保持稳定,就要打上一个打打的问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