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酒桌規矩為啥這麼多?不喝行不行?酒友爆料:有小竅門!

河南人不僅愛喝酒,而且酒桌上的規矩也是最多的,多數去過河南的朋友,想必都印象深刻。河南作為中原大省,地處南北通衢的要道,自古以來飲酒文化就相對繁榮,酒桌規矩自然相對也多。那麼河南都有哪些酒桌規矩呢?它又從何而來呢?讓我們從歷史變遷中來找出答案。

河南酒桌規矩為啥這麼多?不喝行不行?酒友爆料:有小竅門!

古往今來,無論帝王將相、文人雅士亦或是普羅大眾,喝酒一直是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正因為如此,喝酒的禮儀也就隨著應用而生啦!據說在上古時代,酒與禮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到了西周,周禮己經分別用“時”“序”“數”“令”來規範喝酒的時間、順序、數量、規範。並且在《周禮·鄉飲酒》中就已經對酒宴禮節和活動規範作出了完整的記載描述,詳細到主客的推讓辦法、飲酒時的致辭甚至禮讓動作以及飲宴時必須的伴奏音樂。西周以後,出現了“無酒不成禮儀”的說法。今天具體來說說,河南最具代表性的兩種酒桌禮儀:先端為敬和魚頭酒!

河南酒桌規矩為啥這麼多?不喝行不行?酒友爆料:有小竅門!

首先來說先端為敬:河南人喝酒有一個古老的酒桌規矩,就是“先端為敬”。因為河南地處中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頻繁的戰亂和天災,再加上封建統治者們的壓榨剝削,造成歷史上河南人生活的極度貧困。可是窮歸窮,河南人家裡來了客人,再窮也要備下薄酒。害怕酒不多,不夠客人喝,就自己儘量少沾,於是就有了“先端為敬”的習俗。“先端為敬”主要是先給長輩或者貴賓端酒,這是一種尊敬,如果主人端酒,自己能喝,就儘量不要推辭,因為這是主家把你當貴賓了。“先端為敬”可謂是河南當地酒桌上待客的最高禮節,它彰顯著河南人真誠善良、熱情好客的本性。但是,這種規矩常常讓有些客人會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喝得一塌糊塗。所以很多外地人覺得這裡的酒風不好,對這種熱情“怕了”。熱情待客本是件好事,強人所難就不美了。如果說“先端為敬”是河南待客的最高禮節,那麼“魚頭酒”就是河南酒桌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啦!

河南酒桌規矩為啥這麼多?不喝行不行?酒友爆料:有小竅門!

關於魚頭酒,自古以來,有“無魚不成宴,無酒不成席”的說法。河南的魚酒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安陽殷墟發掘的甲骨片上,就發現了“魚頭酒”字樣。關於喝魚頭酒風俗的來歷,也有各種傳說。其中最早的一個版本,跟商帝太甲有關。據說在商朝第四代帝王太甲即位時,大宴群臣。宴中,大臣伊尹為表心意,獻上陶製魚頭形佳釀一罈,高聲頌道:“魚頭酒,與王共享!”遂將佳釀分飲,舉坐皆喜。此後,魚頭酒方有榮譽、地位象徵之說 。 時至今日,在河南魚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道硬菜,而且魚頭酒待客還是比較普遍。魚端上來以後,魚頭要對準主賓或年長者。有句話叫“頭三尾四,脊五肚六”,就是說魚的這四部位對著誰,誰便要喝幾杯酒。若把魚眼睛夾給誰,誰便要喝3杯,此謂“高看一眼”,魚兩隻眼睛,便是6杯;若把魚臉(即腮)夾給誰,誰便要喝2杯,此謂“賞個臉面”,魚左右兩腮便是4杯酒;其間若把魚的背鰭夾給誰,誰便要喝3杯,此謂“一帆風順”;把魚尾夾給誰便是“委以重任,娓娓動聽”,需喝2杯;魚肚下面的魚翅夾給誰可謂“展翅高飛”,又是3杯,如能把四個魚翅都打發出去,便是12杯;有人從魚肚子裡夾出的肉送與誰,意為“肝膽相照”,同飲2杯,即4杯;有時為了湊熱鬧,把魚肚皮所指處,定為“心腹之人”,脊背方向是“背靠大樹好乘涼”;魚菜漸涼,可用一句“團團圓圓”同飲1杯,然後吃魚。吃一條魚都這麼多規矩,是不是聽著頭都大了?那麼如果自己不勝酒力怎麼辦?這裡交給大家一個小竅門,例如:魚頭對著的主賓不想喝魚頭酒時,就用筷子捅捅魚嘴叫“大家通通都喝”,然後便同飲1杯後吃魚。有的人不能喝酒,卻又被魚頭所指,可以用筷夾片菜葉蓋上魚眼,這叫“一概(蓋)不論”,隨便大夥怎麼喝吧。可見河南的酒禮中並不缺少以人為本、照顧客人感受的禮數,至於每個人如何理解,那就看自身具體情況啦!

河南酒桌規矩為啥這麼多?不喝行不行?酒友爆料:有小竅門!

河南人名為“好酒”,實為“好客”。而且,敬酒每一杯都有說法,每一種說法都有一套論證,人情世故,天文地理,無所不包,讓人覺得不滿飲此杯,簡直枉來人世!這樣推杯換盞之間,就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此人們總是把酒當作拉近關係,營造酒桌氣氛的靈丹妙藥。但是酒雖好喝,貪杯則不可取。 如今,外地人一聽說跟河南人喝酒,往往有些膽怯,他們認為河南人能喝也能勸 ,跟河南人拼酒必定會吃虧。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最後奉送大家一句萬能拒酒詞:只要感情有,喝茶也是酒!

河南酒桌規矩為啥這麼多?不喝行不行?酒友爆料:有小竅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