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紙幣,花起來費勁,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世界上最大的紙幣,花起來費勁,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世界上最大的紙幣,產生於中國明朝,是明朝官方發行的唯一紙幣。而且只發行不回收,還竟然發行二百七十多年之久。在今天看來,比人民幣的發行時間都要長。其實古代貨幣的材料不僅有金銀銅,還有紙和帛!對紙幣的印象,也只有鹿鼎記中韋小寶大把揮霍銀票的橋段!至於帛,在古代歌舞藝人表演時以錦纏頭,表演結束,客以羅錦為贈,稱纏頭。後來表示贈送女妓財物。白居易在《琵琶引》寫到:“五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這裡實際錦帛就是一種貨幣!可見古代人並不是沒有經濟學意識,智慧也並不比現在人差!

世界上最大的紙幣,花起來費勁,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這種紙幣在當時被稱為“大明寶鈔”!怎麼樣,有沒有覺得很霸氣!“大明寶鈔”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始造。由於當時金屬銅比較缺貨,在明洪武七年頒佈“鈔法”,設寶鈔提舉司,其下設抄紙、印鈔二局和寶鈔、行用二庫。並於次年以中書省南京名義發行。此幣高約30釐米、寬約20釐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紙幣。寶鈔分六等:壹貫、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不過由於當時受造紙技術限制,也沒有像如今保定604廠這種專門生產鈔票紙的地方!造成這種紙幣質量低下和基本無防偽,所以只能發行,既不分界,又不回收舊鈔,致使市場上流通的紙幣越來越多。根本原因是明政府增發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降低百姓手中貨幣的購買力,簡直就是“通貨膨脹稅”,成了明政府掌握經濟的一種工具。最後導致“大明寶鈔”發行當年就通貨膨脹,貶值極快,花起來費勁,老百姓苦不堪言,最後以失敗告終。

世界上最大的紙幣,花起來費勁,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那麼在古代,貨幣到底是什麼兌換關係呢?除了紙幣,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下來我們就看看大致的兌換標準:

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因為每個朝代都不盡不同,這裡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大約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吊)銅錢=10000文銅錢

其中金銀的比價變化最大,據統計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世界上最大的紙幣,花起來費勁,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那麼在當時來說,各種貨幣的購買力如何呢?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的。我們常常看到古裝戲裡用銀兩做錢的單位,那麼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概念?夠不夠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呢?我們這點工資和古代人比如何呢?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臺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

世界上最大的紙幣,花起來費勁,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以上是粗略的計算方法,看來旅遊是不夠了,來個農家樂近郊遊還是不錯!中國的古代貨幣制度,與其它國家不同,不存在什麼本位制度,也沒有主幣副幣之分,往往金、銀、銅、谷、帛以及後來的紙幣都同時不同程度地行使貨幣的職能,只不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有所側重而已!不管怎麼看,貨幣只是保證商品交易、流通的媒介!無論是什麼材質,如果沒有信用做保證,也只是普通的金屬布帛和紙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