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怎么了?到处都在人员优化!

就在昨天,又有穿出知乎大裁员的消息,甚至有说裁员比例高达20%。其实这已经不是我们今年第一次听到类似的消息了,之前就有消息爆出锤子手机将裁员60%;还有某家在美国上市的某互联网金融企业,将裁员上百人;更不要提最近几个月一直在风口浪尖的小黄车了。今年以来,不少互联网公司,也都或多或少的爆出过裁员的消息,还有之前阿里、京东们爆出的大幅减少招聘的消息。虽然这里面有些已经被辟谣,有些还没有被澄清,但是面对如此大密集的此类消息,人们不禁要问,互联网行业到底怎么了?

互联网行业怎么了?到处都在人员优化!


根据智联招聘最新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互联网行业的招聘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1%,这也是今年第二次出现招聘数季度性负增长的情况。而岗位数量的明显减少,也使得这个行业人员的流动性大幅降低。另一方面,不少身在这个行业的人,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因为与与往年大手大脚相比,今年的互联网行业着实低调了很多。

其实,互联网行业的这波寒冬,早就有了先兆。还记得今年初,当一大波科技企业纷纷涌向香港和美国,寻求上市的时候,当时市场就隐约觉得,这或许不是一个好的预兆。因为我们都知道,一级市场的融资成本远高于二级市场。而对于企业来说,一旦上市,除了很多企业信息需要公开外,也意味在未来将很难再引入风险投资了。所以一般来说,企业对于上市都会比较谨慎,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既是创投们套现的环节,也是科技企业融资的最后一环,所以对于是否上市,一般来说企业都会比较谨慎。这对于很多还处于成长阶段,财报上还无法体现盈利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尤为如此。

互联网行业怎么了?到处都在人员优化!


所以,与其说是互联网行业的寒冬,还不如说是资本的寒冬。从最新的M1数据上,我们可以明显发现这点,最新公布的M1数据,其增幅已经跌到了历史次低的位阶。市场没钱了,或许是一个不大准确,但是却很直白的解释。而当资本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的时候,企业的表现就出来了。因为我们知道,在增量市场的时候,那个时候企业追求的是速度,因为只有更快的发展、夸张速度,才会让你拥抱更多的资本拥戴,可是当转入存量市场上,盈利、现金流就成了赖以为生的根本。

想想前几年烧钱做生意的情形,一些公司,每个月光工资支出就是营收的好几倍,他们活下去的方法,就是一轮轮不断的融资,有时甚至一笔融资只够勉强维持几个月的生存。眼下的情况,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便是一次很好的挤水分,由膨胀转为务实的机会。可如果一边面对资本市场的寒冬,一边自己的造血机制还没有健全,那断臂求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互联网行业怎么了?到处都在人员优化!


当然这其中,我们也要承认,在这些消息中,确实也有一些夸大和渲染的成分,以往每年年底,也都有离职、优化的情况。我们也看到一些人把部门正常优化,写成裁员,特别是在今年的这个经济下行压力变大的时候,这样的情绪,有些被放大了。大潮退去,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这一波资本退去的时候,对于企业来说,做好现金储备,少些浮夸,多些务实,或许才是上策。

我的论述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我希望可以让你对于事情有多一个方面的了解,希望借此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事情的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