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被歷史低估的皇帝

提到唐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主要是李世民這個人光環太多了,先是在唐朝建立之初,自己主動平定四方,完成國家的同意,而且本人勤於政事,虛心納諫,在軍事上解決了東突厥這個非常強大的外在敵人,但是帶領唐朝走向輝煌並不是他,而是他的兒子李治。

李治,被歷史低估的皇帝

李治,李世民的嫡三子,本來皇位是輪不到他的,但是由於自己的大哥的糊塗和四哥的心性,才在最終被選中的。當時太子李承乾本來想學他老爸李世民來一場兵變奪權,但是很明顯挑錯了對手,最後失敗被貶為了平民。魏王李泰因為性子剛強,急功近利,李世民認為他當上皇帝,唐朝還會無休止的戰爭,對於百姓這就是磨難,同時李承乾和李治還會有性命之憂,最後讓這個性子中正平和的小兒子當上了太子。

李治,被歷史低估的皇帝

李治在接手李世民這個攤子可以說有利有弊。利就是李世民在位時打的周圍的鄰居都服服帖帖的,同時和吐蕃進行和親,關係十分良好,而且還留給李治一大批能臣武將,這些人無論是哪一個,其能力都是“核彈級別”的。李世民還給李治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李治只需要蕭規曹隨就好,不需要太大的變動,但是壞處就是李治必須施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唐朝由於在太宗時期連年征戰,特別是攻打高句麗的時候損耗了太多的國力,現在的情況不適宜再次征戰。總的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

李治,被歷史低估的皇帝

在李治的執政初期,,由於輔政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幫助下,,再加上自己一天一朝比自己的父親還要勤奮被人稱讚“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他的時期被人稱作“永徽之治”。但是有很多人說李治軟弱,這根本就是謬論。每個年輕皇帝長大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奪權,在這其中必然會和輔政大臣發生利益衝突,恰好當時武如意和王皇后爭奪皇后之位,身為輔政大臣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堅決不同意,之後,李治藉著武如意手下許敬宗的手將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踢出權利的核心位置,在途中害死了長孫無忌,自此,朝堂變成了自己的一言堂。

李治,被歷史低估的皇帝

在永徽四年,南方爆發了農民起義,起義軍首領是一名叫陳碩珍的女性領導的,此人也可以被稱為一名奇女子了,但是在一個月之內就被鎮壓了。李治也完成了他父親在晚年留下的遺憾,那就是平定高句麗,這也得益於李世民給李治留下的武將,再加上數年的休養生息,實力也上升了一個臺階。當時高句麗和百濟聯軍攻打新羅,由於新羅是唐朝的藩屬國,唐朝就有了出兵的藉口。之後李治先後派遣了蘇定方,劉仁軌,薛仁貴等人滅了高句麗,平定朝鮮半島。因為當時日本將百濟國的王子送回百濟,變相的和唐朝作對,但是在平定朝鮮半島的同時震懾住了日本,日本在之後年年朝貢唐朝,而因為此事日本老實了近千年。在西方,因為西突厥在西域方面和唐朝發生了利益衝突,於是雙方有當初的戰友變成了現在的敵人,但是被蘇定方直接給滅了,在之後唐朝的版圖達到了巔峰,東起朝鮮半島,西鄰里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國力空前強大,為後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治,被歷史低估的皇帝

李治的一生,憑藉自己的手腕控制住了權利,讓朝堂變成了自己的一言堂,同時因為自己的強硬,東定朝鮮半島,西滅西突厥,平定四夷,讓四方朝貢,打出了華夏的氣勢。同時在法治方面,編制了中國現有最完整最古老的封建法典,對後世甚至是對周邊的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從以上可以看出唐朝是在唐高宗時期達到了騰飛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