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的鄉土藝術

小刺蝟又來了,最近每天都早起,睡不醒心情就不好,最近在家讓媽媽把我養得太好又胖了幾斤,估計找男朋友的事,可能又無望了,唉,寶寶很不開心.但是我還是堅持給大家寫文章,我給大家講講小時候沒有電視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叫皮影戲,每個地區有每個地區的不同,先給大家講些通用的皮影知識吧.

中國地域廣闊,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製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經過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餘刀,是一個複雜奇妙的過程。皮影的藝術創意汲取了中國漢代帛畫、畫像石、畫像磚和唐、宋寺院壁畫之手法與風格。

皮影人的四肢和頭部是分別雕成的,用線聯綴而成,以便表演時活動自如。一個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縱,藝人手指靈活,常常玩得觀眾眼花繚亂。不僅手上功夫絕妙高超,嘴上還要說、念、打、唱,腳下還要制動鑼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塊1平方米大小的白紗布做成的。白紗布經過魚油打磨後,變得挺括透亮。演出時,皮影緊貼屏幕活動,人影和五彩繽紛的顏色真切動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場地限制,演員也不需正規訓練,所以深受人民的喜愛。在皮影戲盛行的地區,人們會親切地稱它為"一擔挑"藝術。

我一直就覺得皮影是個神奇的存在,不僅在製作過程上,還是在唱法上都體現出了它獨特的魅力。下面我再和大家講講我家鄉的皮影戲吧.

特色的鄉土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