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你是怎樣看待他的呢?

曾國藩是晚清名臣,他與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被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入翰林、升學士、造輪船、建學堂,他對清王朝可謂功勳卓著,讓他名垂青史的功績當然要數建立湘軍,剿滅太平天國運動了。然而,也正是因為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中他大肆殺戮讓他有了人生汙點。經此一役,他被冠以“曾屠夫”的惡名。

曾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你是怎樣看待他的呢?

那麼,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首先,我們評價歷史人物時,不能偏執得看待他的缺點,我們也要客觀公正的辯證地去看待歷史人物,畢竟古今無完人。

01

年輕的時候比較少讀曾國藩的書,覺得太正(枯)經(燥)。稍微年長一點就會發現,曾國藩的書裡,到處都是道破天機的大實話。

比如這句——古今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古今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讀第一遍覺得沒什麼,但仔細想想確實是這個理兒。

一個,一個,古今天下多少人都栽到了這兩個字上。

曾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你是怎樣看待他的呢?

02

曾國藩說的“庸人”,是指平常人、普通人。

只要你生下來不是像哪吒那樣長著三頭六臂的官二代,這輩子就註定要不斷努力。

而努力最大的敵人,就是懶惰。

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勵精圖治、勤奮刻苦,為搖搖欲墜的清王朝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是中國近代化的開拓者,他進行洋務運動,改革吏治,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他創辦了兵工學堂,並派遣留學生赴外留學,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曾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你是怎樣看待他的呢?

03

曾國藩從小就非常的聰慧並且還勤奮好學,後來在官場上更是一路攀升,其親手創建的湘軍更是滅亡了太平天國平復了這起動亂,他還和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三人並稱為“晚清 中興四大名臣”。

不論自己有多大的功德,都不要被此功德所誤而生起驕傲,一定要保持之前的謙虛,讓自己住在謙卑的低處。

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高手。

曾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你是怎樣看待他的呢?

04

13歲那年的一個晚上,曾國藩在書房背一篇300字的短文,結果愣是背了三四個小時還沒背下來。

這時房樑上跳下一個小偷,一字不落的把文章背了出來,並對曾國藩說:“我實在聽不下去了,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

曾國藩同時代有很多名士。李鴻章17歲考中秀才;張之洞16歲考中秀才;左宗棠14歲考中秀才;梁啟超11歲考中秀才;

曾國藩16歲開始考,結果考了7次才勉強中了(倒數第二名)。

曾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你是怎樣看待他的呢?

後來曾國藩一舉成名,人們歸結了三個詞。

  1. 早起。
  2. 耐煩。即不求快,不貪多,不弄明白誓不罷休。
  3. 有恆。即堅持。

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成名後極其謙虛。

按照當時清朝的制度,四品以下的官員坐四人抬的藍色轎子,三品以上的官員坐八人抬的綠色轎子。

但曾國藩官至二品的時候,堅持坐藍色轎子,就是為了向同僚釋放自己為人謙虛的信號。

敬人者,人恆敬之。

曾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你是怎樣看待他的呢?

曾國藩的一生完美的詮釋了什麼是勤奮和謙虛。在人之上,要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生為庸人,應當以勤補拙;生為才人,應當謙虛穩重。

庸人惰,廢;才人傲,亡。

曾國藩給清朝帶來了很多積極的影響,最後被封為“一等毅勇侯”,他的事蹟一直被人們傳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