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上世紀初由於錄音的出現,使一般的聽眾有機會聆聽到大師們的指揮錄音,這也使得很多指揮大師為普通愛樂者所熟知。尤其是上世紀下半葉,立體聲錄音的出現使古典音樂欣賞不用必須走進音樂廳才能欣賞滿意的效果了。另一方面,立體聲錄音在一開始就達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那時很多大師又都在巔峰狀態,這使得大量高質量的錄音唱片出現並使指揮家成為古典音樂唱片的中心。併為音樂愛好者所熟知(當然,其中的皎皎者比如卡爺,收穫的不僅是名稱,還有豪宅和私人飛機)。

就讓小編給大家數一數上世紀的著名指師家吧,排名不分先後,歡迎討論!觀點僅代表個人,想來這個應該不會有人噴吧。

一、伯恩斯坦 美國

倫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年8月25日-1990年10月14日),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勞倫斯,美國指揮家、作曲家。 1939年入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習指揮。師從布魯諾·瓦爾特。1958年成為紐約愛樂樂團有史以來第一位土生土長的音樂總監。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1943年,他臨時代替生病的布魯諾·瓦爾特上臺,指揮了三個難曲中的難曲而大獲成功,自此在樂壇上嶄露頭角。當時他就已經有不少作品面世,包括第一號交響曲《耶利米》、芭蕾舞劇《自由想像》、音樂劇《夜生活》等等。自1943年起頻頻擔任紐約愛樂樂團的客席指揮,在1959年升任為該樂團音樂總監,成為土生土長美國人中,第一位獲得指揮國際級樂團殊榮的指揮家。他在任的十一年間,開創了該團的黃金時代,其間他曾榮獲“桂冠指揮家”的稱號,從此一舉確立了第一流指揮家的名聲。這十一年間號稱紐約愛樂的黃金歲月。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1989年12月23日和12月25日兩天,伯恩斯坦在鋼琴家朱斯圖斯·弗朗茲的邀請下到柏林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地點分別是柏林愛樂廳和音樂會堂,由Unitel攝影。當時正值柏林牆倒下,伯恩斯坦將交響曲中席勒的歡樂頌改為“自由頌”。伯恩斯坦對此說道:“我肯定,貝多芬會同意咱們這麼做的”。超過20個國家,一億人通過電視轉播收看了這場音樂會。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他的指揮曲目曲目範圍廣大,從巴洛克,到現代,各家都有涉獵,尤其是浪漫派作品。其中又以馬勒的作品為最。但是,作為作曲家,他也有不少著名作品。1935年他完成了第一部作品,為鋼琴與人聲所作的《讚歌148》。他一生共創造了3部交響曲(第一交響樂“耶利米”、第二交響樂“焦慮的年代”、第三交響樂“猶太詩文”),《西區故事》、《天真漢》、《在小鎮上》等多部音樂劇,以及一些歌劇歌曲等。

二、祖賓.梅達 印度

梅達(Meida Zubin Mehta , 1936--)1936年出生於印度孟買的一個音樂世家,父親梅里·梅塔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小提琴教師和指揮家、孟買交響樂團和絃樂四重奏團的創始人。他7歲隨父學鋼琴、小提琴,並在學校管絃樂隊擔任低音提琴手。他還曾隨父親到美國紐約,拜著名小提琴家加拉米安為師。18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師從斯瓦洛夫斯基,學習指揮。24歲任加拿大蒙特利爾交響樂團音樂指導、美國洛杉磯愛樂樂團副指揮,後升為常任指揮和音樂指導。32歲兼任以色列愛樂樂團音樂顧問。42歲任紐約愛樂樂團常任指揮。他和小澤征爾都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著名東方籍指揮家。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梅塔身在樂壇40年,獲得無數殊榮,如尼基什指環、維也納愛樂樂團名譽指揮、名譽團員以及印度、意大利、法國頒授的勳銜等 。在以色列,他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特拉維夫大學以及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榮譽博士,希伯來大學以他和他父親的名字命名該校音樂學系教學樓。1986年,他登上《時代週刊》封面。1991年,他在以色列獎頒獎典禮中被授予特別獎,也是1995-1996年度沃爾夫基金會頒發的音樂獎得主。祖賓·梅塔也是佛羅倫薩市和特拉維夫市的榮譽市民,1997年、2006年、2007年分別成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以及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榮譽會員。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梅塔是樂手出身,對樂隊瞭如指掌,很能統馭樂隊的音響,特別強調絃樂,宛如人聲。他的音響既有明晰度,又有渾厚度。早年,他一味追求許多音響效果,表面的東西多了些。他的指揮有音樂,有情感、有個性、有美感、具有現代氣息;他的風格,既有富特文格勒的氣質、托斯卡尼尼的熱情,又有瓦爾特的浪漫、卡拉揚的流暢,更有他自己的豪爽,兼收幷蓄、博採眾長,集各方大師之特色於一身,揉成自己的指揮風度。最令人欽佩的是,梅塔把各國作曲家的音樂作品消化為自己用,然後又把音樂作為一種國際的語言,生動地表現出來,這鮮明地顯示出他的獨特的指揮風格。他最擅長指揮後期浪漫派作曲家布魯克納、馬勒、理查·施特勞斯等人的作品,也熱心指揮現代音樂。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三、小澤征爾 日本

小澤征爾(Ozawa Seiji) ,生於1935年中國瀋陽,在他出生後的第二年,他們便舉家遷到了北京,在這裡一直居住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前夕,他們全家才回了日本的東京。早年師從卡拉揚,曾經在美國紐約交響樂團做指揮大師伯恩斯坦的助手。1962年在日本廣播協會交響樂團擔任過短期指揮工作,然後去了美國,先後在芝加哥交響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多倫多交響樂團等擔任過常任或客座指揮。從1973年開始,小澤征爾一直擔任美國波士頓愛樂樂團總監之職。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1994年,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回到出生地瀋陽,他決定指揮遼寧交響樂團上演《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 樂團團長後來回憶說:“第一天,在排練完第四樂章快板後,小澤的臉色驟然沉了下來,緊皺眉頭,低沉地自語道:怎麼會這樣?這樣的樂團怎麼去演出?忽然,他將指揮棒重重地敲了一下樂譜架後說:從明天起,我們進行個人演奏過關訓練。這時,等候在演練廳的地方官員要與他商量安排接見和宴請事宜,小澤一一謝絕。他說,我這次來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送給瀋陽市人民一臺滿意的交響樂。我不想見任何與音樂會無關的人。 “此後,每天訓練6個鐘頭。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小澤征爾除了擔任波士頓交響樂團的終身指揮以外,還曾擔任過世界上眾多的交響樂團和歌劇院的客席指揮,其中包括柏林愛樂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巴黎管弦樂團、新日本交響樂團和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等等,另外,他還曾是薩爾茨堡音樂節和坦格伍德音樂節等世界著名音樂節上的主要特邀指揮和音樂指導。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小澤是指揮界中出名的“大動作”指揮家,他很善於利用自己突出的形體動作來誘發和引導樂隊隊員的音樂表現力。雖然他在指揮時全身沒有一個部位不參加運動,但卻絲毫沒有給人以故弄玄虛的不良感覺,這是因為,他所採用的全部動作都是音樂內容所需要的,而並非為了譁眾取寵而加的生搬硬套的誇張手法,當然,他的這種風格也曾遭到過一些評論家的非議,但從全面上來看,這種突出的形體動作與音樂之間的完美而巧妙的結合,的確是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也許放在別人的身上不合適,但在他的身上則確實是一種很有效的藝術手段。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小澤征爾是20 世紀指揮史上的一位指揮奇才,他是那種非常善於利用自己的技巧和風格來使樂隊發揮潛力和形成輝煌音響效果的指揮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十分善於用自己的情感來揭示作曲家的作品內容的傑出大師。他對待藝術的嚴肅認真的態度和勤奮追求的刻苦精神,的確是很多人都望塵莫及的,當人們看到站在指揮台上的,以自己全身心的熱情投入在音樂意境中的小澤征爾時,沒有人不是從心底裡對他產生欽佩之情的,當他拿起指揮棒開始指揮樂隊演奏時,他身上的每一個部位和每一根神經都會被音樂所驅動,而代之以來的便是那從他的指揮棒下流淌出的美妙而動人的音樂。還是評論家們說得好:“小澤征爾是一位真正的、具有高雅藝術鑑賞力的藝術家,從他的風格和特點上來看,他真不愧是一個渾身都是音樂的指揮大師。”

四、巴倫勃伊姆 阿根庭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年11月15日出生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作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音樂家之一,丹尼爾·巴倫博伊姆一直以鋼琴家、指揮家、室內演奏家令人驚歎的“多重身份”活躍於國際樂壇。、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1952年,隨父母移居建國不久的以色列之港市特拉維夫。 巴倫博伊姆熟練掌握七門語言(希伯來、德、英、法、意、俄、西班牙),持阿根廷,以色列和西班牙護照。是阿根廷-以色列的鋼琴家、指揮家。也是我國著名青年鋼琴家郎朗的老師。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巴倫博伊姆開始從事指揮活動是在1962 年,而到了1965年他就已經擔任了英國室內樂團的指揮了。1967年,巴倫博伊姆首次以指揮身份與倫敦愛樂樂團合作。在這幾年裡,他曾以充沛的精力和大膽的精神,多次指揮了歐洲許多富有影響的交響樂團,如新愛樂交響樂團、哈勒交響樂團和倫敦交響樂團等。

1975年,他接替指揮大師索爾蒂,成為巴黎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兼音樂總監,正式跨入了世界一流指揮家的行列。作為一名才華橫溢的指揮家,巴倫博伊姆有著天才的鋼琴演奏技藝,同時又精通作曲和室內樂演奏。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進入20世紀90 年代以後,他又繼索爾蒂之後,成為大名鼎鼎的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新任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他還指揮了2009年以及2014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新一代指揮家,巴倫鮑伊姆的藝術修養是很深厚的,他有著天才的鋼琴演奏技藝,同時又深通作曲法和室內樂演奏藝術,再加上他本身所具有的浪漫藝術氣質,因此他總能給人以一個敏捷、精幹和完好的藝術形象。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他的指揮風格細膩、簡潔和明快有力,從技術上來說,他的指揮棒技巧準確而有功夫,能夠在任何複雜的情況下都牢牢地控制住樂隊。因為他有著多年指揮室內樂團的經驗,並以此種形式打下了他牢固的指揮業務根基。此外,他還是一位情感豐富和充滿浪漫氣息的指揮家,這種天生的特徵是與他身上帶有的猶太血統緊密相連的。

五、鄭明勳 韓國

鄭明勳(Chung Myung-whun)1953年1月22日出生於首爾。他是奧利弗·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的學生,他對法國作曲家作品的詮釋尤為出名。他指揮過世界上很多著名的交響樂團,如維也納愛樂樂團。鄭明勳在法國和意大利極有聲望。

鄭明勳從小學鋼琴。1960年與漢城愛樂樂團合作時首次以鋼琴家的身份登臺演出。1974年獲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銀牌。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他曾就讀於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1979年在指揮大師卡羅∙馬里亞∙朱里尼底下擔任洛杉磯愛樂樂團助理指揮,兩年後擔任該樂團副指揮。

之後,鄭明勳相繼指揮了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紐約愛樂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等歐美世界頂級交響樂團,又在紐約大都會、巴里巴士底、史卡拉、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等世界知名歌劇院指揮歌劇。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1984年開始成為德國留聲機公司(DG)專屬藝人,錄製30餘張唱片並席捲著名唱片獎。尤其是梅西安的《時間結束四重奏》和他的其他作品——《圖倫加利拉交響曲》、《冥間閃電》、《昇天》——與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羅西尼的《聖母悼歌》、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天方夜譚》、威爾第的《奧賽羅》、肖斯塔科維奇《姆欽斯克的馬克白夫人》等唱片都得到了極高的評價。2011年,首爾愛樂樂團成為首個與德意志簽約五年的亞洲國家。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鄭明勳一直在為人道主義堅持不懈地努力著。除了為兒童開設多樣的音樂節目,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鄭明勳2010年訪問了西非國家貝寧,並保證了對艾滋、飲水衛生與教育的支援。

六、萊文 美國

詹姆斯·萊文(James Levine),生於1943年美國俄亥俄辛辛那堤,美國著名指揮家。曾任慕尼黑愛樂樂團音樂總監(1999-2004)以及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2004-2011)。另外,萊文自1976年起一直擔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音樂總監至今,是美國本土最為傑出的指揮大師之一。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他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從小就表露出他的音樂天才,10歲就以鋼琴家的身份聯同辛辛那提交響樂團首次登臺演奏門德爾松的《第二鋼琴協奏曲》。自1956年隨魯道夫·塞爾金(R.Serkin)學習鋼琴、後又拜小提琴家瓦特·萊文(Walter Levin)學習音樂。1961年僅18歲的他進入了紐約朱利亞德音樂學院,隨莫雷爾(J.Morel)學指揮。

1964年畢業後成為克利夫蘭管弦樂團最年輕的助理指揮,藝術指導則是喬治·塞爾。1971年他轉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上任,首演的劇目是普契尼的托斯卡。

之後他在大都會歌劇院扶搖直上,1973年成為首席指揮,1976年任音樂指導到1986年成為藝術總監。他在那裡指揮超過2000場,75部歌劇作品,其中很多都是該樂團首次接觸到。

他不但指揮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而且還作為鋼琴家演奏和為歌曲伴奏,和他合作的歌唱家有巴托莉、包羅丁娜和卡娜娃。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他指揮過世界上所有最重要的樂團,包括柏林愛樂管弦樂團、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和芝加哥交響樂團。他還經常做客薩爾斯堡音樂節(1975—1993)和拜羅伊特音樂節(1982—1998),三大男高音卡雷拉斯、多明戈和帕瓦羅蒂的世界巡迴就是由他陪同的,還為迪士尼的電影幻想曲2000配樂。當然還有錄音也是他的藝術生活之一,從1972年起他已錄製超過200款唱片。

在2004年夏天,他轉到波士頓交響樂團上任,2011年他因為健康因素卸下這個職務。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老一代的指揮家中,如托斯卡尼尼、卡拉揚、伯姆、卡洛斯·克萊伯、索爾蒂等都是歌劇指揮的高手。而在他們之後,既擅長交響樂、又精通歌劇的指揮家卻越來越少了。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商業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指揮家情願或被迫追求一種短期行為,即馬不停蹄地趕往世界各地指揮一場場的交響音樂會或歌劇,而很少像老一輩指揮大師那樣專注和沉下心來,為指揮好一部歌劇花上幾個月時間分析研究腳本,與樂隊、獨唱與合唱隊精心排練,和導演一起籌劃舞臺佈景、道具和燈光的設計安排,精雕細刻,打磨精品。對於歌劇這樣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藝術形式,如果一個指揮家不投入相當的時間和精力,是演繹不好的。萊文則是20世紀晚期世界樂壇上少有的以歌劇指揮為主、而且成就卓著的指揮大師,這當然與大都會歌劇院為他提供了一個能充分施展才華的平臺有關。然而萊文本身就是一位具有出眾的歌劇指揮天賦的音樂家,對於歌劇中包括聲樂和器樂在內的各個聲部的佈局、特點和作用胸有成竹,因此他指揮的歌劇作品結構均衡,佈局合理,層次分明。他的指揮頭腦冷靜清楚,動作果斷優雅,大氣磅礴。他善於發掘歌劇中的戲劇性因素,能把握好歌劇音樂的戲劇性和抒情性之間的平衡點。

七、普列文 美國

安德烈·普列文(André Previn,1929年4月6日-)20世紀樂壇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音樂全才。出生於柏林,有俄國猶太人血統。世界著名的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1939年逃出納粹德國前往美國,1943年成為美國公民。他是舉世公認的指揮大師,成功統率倫敦交響樂團十一年之久,並曾擔任多個歐美著名樂團的首席指揮 ,他是傑出的電影音樂大師,曾經四度獲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大獎; 他同時還是室內樂演奏家、百老匯舞臺劇作家、音樂編輯、音樂評論家、電視節目主 持人,而且每一行都獲得了令人驚歎的成功。目前是休斯頓交響樂團榮譽指揮。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身兼指揮家與作曲家、鋼琴家的普列文在嚴肅音樂方面的表現比較傳統。不論是鋼琴或是指揮,他指揮或演奏的曲目大多是較為現代的佈列頓、肖斯塔科維奇、普朗克、伯恩斯坦這幾個人的,而莫扎特以前的作品則是幾乎沒有演奏過。普列文經常在鋼琴協奏曲中同時身兼指揮與鋼琴獨奏,如:普列文與維也納愛樂合作的莫扎特第十七號鋼琴協奏曲。協奏曲是莫扎特1784年作品,和第十四號鋼琴協奏曲都是為維也維鋼琴家芭芭拉·普洛伊爾而寫。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1953年回到好萊塢後,普列文以Z由身份在各處擔任指揮或是演奏鋼琴,1954年為金凱利的電影編寫長約四十分鐘的音樂,五八、五九、六三、六四年以電影《金粉世家》、《乞丐與蕩婦》、《愛瑪姑娘》、《窈窕淑女》得到奧斯卡獎。爵士樂在五、六零年代的加州相當盛行,並且形成相當特別的「西岸爵士」。「西岸爵士」和所謂的「酷派爵士」有一點關係。「酷派爵士」在四零年代與bebop結合後,成為一種更高階的創作形式以及演奏方法。普列文相當熱衷演奏、創作這些音樂,他在這段期間留下不少唱片。不過,這些唱片多半隻有標示樂團的名稱,並沒有特別強調普列文。但是某些個人習慣與特色中,仍然可以分辨出演奏者是普列文。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普列文在爵士領域最大的成就是在三重奏以及根據著旋律所做的鋼琴即興演奏。這時候,普列文也和著名爵士伸縮號演奏家為哥倫比亞唱片公司錄製懷爾的作品。對於一般人來說,電影配樂與錄音的工作已經夠忙了,但是普列文卻同時投入為爵士樂辯護請命的工作,特別是針對好萊塢那些對爵士樂有偏見的人,雖然普列文日後在指揮交響曲及演奏嚴肅音樂方面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普列文從1962年開始指揮聖路易交響樂團;經過多場客席指揮的邀約後,他在1967到69年接任巴畢羅裡的位置成為休斯敦交響樂團常任指揮。普列文早在1965年就和倫敦交響樂團合作灌錄多張唱片,他在1968年到79年出任該團首席指揮,現在則是倫敦交響樂團的桂冠指揮。

八、邁克·提爾森·托馬斯 美國

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 Michael Tilson Thomas(簡稱MTT,1944年12月21日-)出生於洛杉磯美國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父輩是電影人。托馬斯從小學鋼琴,早年在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接隨克朗(John Crown)學鋼琴,隨達爾(Ingolf Dahl)學指揮和作曲。19歲被任命為青年音樂家基金會首演樂團(Young Musicians Foundation Debut Orchestra)音樂總監,曾與斯特拉溫斯基、布萊茲、施托克豪森(Stockhausen)、科普蘭等大師合作,在洛杉磯的週一晚音樂會上演出他們的作品。還曾擔任大提琴家皮亞蒂戈爾斯基、小提琴家海菲茲的鋼琴伴奏和樂隊指揮。作為瓦格納的後人弗裡德蘭(Friedelind)的學生,託瑪斯還擔任過拜羅伊特音樂節的助理指揮。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託瑪斯畢業後在奧雅伊音樂節中擔任布萊茲的助理指揮,並隨這位大師學習。1969年參加博克夏(Berkshires)音樂節,獲得科烏謝維茨基指揮獎,之後被指定為波士頓交響樂團助理指揮。1971年就任布法羅(水牛城)愛樂團音樂總監兼常任指揮,1979年辭職。1981年經指揮家朱利尼推薦,擔任洛杉磯愛樂樂團首席客席指揮,至1985年離任。1988-1995年繼阿巴多之後,擔任倫敦交響樂團指揮。1995年9月出任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同時改任倫敦交響樂團首席客席指揮。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1988年2月創建了新世界交響樂團,自任音樂總監兼指揮,樂團以美國為基地。1991年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約請,創作了《來自安妮·法蘭克的日記》(From the Diary of Anne Frank),並帶領新世界交響樂團在美國舉行了一連串的慈善音樂會。1990年與伯恩斯坦在日本札幌創辦了太平洋音樂節,1995年8月,指揮太平洋音樂節樂團首演他創作的《昭和》,紀念廣島原子彈爆炸50週年。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託瑪斯1993年獲得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狄遜獎,1995年獲得《音樂美國》的年度最佳指揮家獎,還曾獲得過法國政府的藝術與文學勳章獎等。

九、卡普蘭 美國

吉爾伯特·卡普蘭(Gilbert Kaplan,1941-2016),馬勒基金會的創始人。他於1984年以重金從荷蘭基金會拍得“馬勒第二”曲譜手稿,精心比對馬勒的日記和信函後復原的這個版本,號稱高保真地“再現了馬勒的音樂意圖”,這也是超級“票友”卡普蘭向馬勒百年紀念日的獻禮。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我們不能把吉爾伯特·卡普蘭稱為一個“專業”指揮家,他的職業不是指揮樂團,他在華爾街是搞財務管理的。在開始接觸指揮之前,他是華爾街《機構投資者》的創辦人,由於對讀者群體的精準把握,這讓他在短短几年之間就成為了百萬富翁。讓他與古典音樂過電的的原因,是他在1965年被拖去觀看了“白頭佬”斯托科夫斯基的排練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馬勒的音樂對他產生了一種奇妙影響和衝擊,他在第二天的音樂會中淚流滿面。我們有理由相信這部交響曲喚醒了他內心中一種隱藏已久的情感,以至於在後來,卡普蘭與他的未來妻子萊奧納到皇家節日大廳聽完這部作品止之後,後者告訴他必須對此做個了斷,要麼放棄它,要麼掌握它。

這位只在幼年上過三年鋼琴課的華爾街才子選擇了後者,他請了一位指揮老師,並在接下來的十八個月裡飛遍全球觀看所有的馬勒作品演出,他請頂尖指揮吃飯,或者直接登門拜訪尋求建議。索爾蒂答應給他二十分鐘,但是兩個人卻談了半個小時,索爾蒂彈琴,卡普蘭指揮。在這三個小時後,索爾蒂告訴卡普蘭,第一他已經成為了一名指揮,第二要把拍點打準。伯恩斯坦則跟他強調,音樂中所有處理的依據,都可以在樂譜中找得到,音樂中所有美感,一半來自於樂譜。

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大師們(美國、亞洲等)

在他的訓練已經初見成效之後,他開始了他雄心勃勃的探索計劃,在1981年,他聘請了一支樂隊進行排練;而在1982年9月,他在林肯中心為2700名參加國際貨幣基金會議的各國代表們演出了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這場音樂會懟聽眾的控制極其嚴格,只有拿到請柬才能入場。此時,離他第一次聽到這部作品,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

“馬勒第二”是卡普蘭四十年的“業餘指揮”生涯中唯一一部交響樂全曲,他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的“馬勒第二”版本,是迄今為止“全球最暢銷的馬勒唱片”。讓老頭頗為自得的是,“伯恩斯坦說過,要是在歐洲尋找接替他的“馬勒第二”指揮,我是他能想到的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