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祕之金星

金星是地球的孿生姐妹,確實,從結構上看,金星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金星的半徑約為6073公里,只比地球半徑小300公里,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於地球。但兩者的環境卻有天壤之別:金星的表面溫度很高,不存在液態水,加上極高的大氣壓力和嚴重缺氧等殘酷的自然條件,金星不可能有任何生命存在。

宇宙探秘之金星

金星假色圖像

金星周圍有濃密的大氣和雲層。這些雲層為金星表面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只有藉助於射電望遠鏡才能穿過這層大氣,看到金星表面的本來面目。金星大氣中,二氧化碳最多,佔97%以上。同時還有一層厚達20到30公里的由濃硫酸組成的濃雲。

宇宙探秘之金星

蘇聯探測器成功著陸金星


金星的自轉很特別,是太陽系內唯一逆向自轉的大行星,自轉方向與其它行星相反,是自東向西。這很可能是太陽系形成初期金星遭遇過一顆小行星的撞擊所致。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金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很接近正圓的橢圓形,且與黃道面接近重合,其公轉速度約為每秒35公里,公轉週期約為224.70天。但其自轉週期卻為243日,也就是說,金星的“一天”比“一年”還長。

宇宙探秘之金星

金星在宇宙中真實影像

金星與地球有許多共同處。它們大小、體積接近。金星也是太陽系中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也被雲層和厚厚的大氣層所包圍。同地球一樣,金星的地表年齡也非常年輕,約5億年左右。

宇宙探秘之金星

著陸器發回的金星表面圖像

不過這些基本的類似中,也存在很多不同點。金星的大氣成分多為二氧化碳,因此它的地表具有強烈的溫室效應,其表面的氣壓比地球高達90倍。這差不多相當於地球海面下一公里處的水壓。蘇聯的幾個探測器就是還沒到金星表面就被壓壞了。

金星地表沒有水,空氣中也沒有水份存在,其雲層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因此金星上經常下硫酸雨,而且較地球雲層的高度高得多。由於大氣高壓,金星上的風速也相應緩慢。這就是說,金星地表既不會受到風的影響也沒有雨水的沖刷。因此,金星的火山特徵能夠清晰地保持很長一段時間。

金星沒有板塊構造,沒有線性的火山鏈,沒有明顯的板塊消亡地帶。儘管金星上峽谷縱橫,但沒有那一條看起來類似地球的海溝。

跡象表明,金星火山的噴發形式也較為單一。凝固的熔岩層顯示,大部分金星火山噴發時,只是流出的熔岩流。沒有劇烈爆發、噴射火山灰的跡象,甚至熔岩也不似地球熔岩那般泥濘粘質。這種現象不難理解。由於大氣高壓,爆炸性的火山噴發,熔岩中需要有巨大量的氣體成分。在地球上,促使熔岩劇烈噴發的主要氣體是水氣,而金星上缺乏水分子。另外,地球上絕大部分粘質熔岩流和火山灰噴發都發生在板塊消亡地帶。因此,缺乏板塊消亡帶,也大大減少了金星火山猛烈爆發的幾率。

宇宙探秘之金星

站在金星上看天空的樣子

金星表面的溫度最高達447℃,是因為金星上強烈的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金星上的溫室效應強得令人瞠目結舌,原因在於金星的大氣密度是地球大氣的100倍,且大氣97%以上是“保溫氣體”——二氧化碳;同時,金星大氣中還有一層厚達20~30千米的由濃硫酸組成的濃雲。所以金星上下的不是雨而是硫酸。

二氧化碳和濃雲只許太陽光通過,卻不讓熱量透過雲層散發到宇宙空間。被封閉起來的太陽輻射使金星表面變得越來越熱。溫室效應使金星表面溫度高達465至485℃,且基本上沒有地區、季節、晝夜的差別。它造成金星上的氣壓很高,濃厚的金星雲層使金星上的白晝朦朧不清,這裡沒有我們熟悉的藍天、白雲,天空是橙黃色的。 雲層頂端有強風,大約每小時350千米,但表面風速卻很慢,每小時幾千米不到。十分有趣的是,金星上空會像地球上空一樣,出現閃電和雷暴。

這樣一個地獄般的世界使的人們很早就對金星失去了興趣從而將視線轉向了火星,下期我們就來談談目前深空探測的熱門目標——火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