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邙山景陵,我國發掘的第二座帝陵,地宮內覺察了哪些文物?

位於河南洛陽市邙山鄉冢頭村東邙山上的北魏宣武帝景陵,是建國以來國家發掘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我國目前挖掘開放時代最早的帝王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宣武帝,名元恪,孝文帝第二子,北魏第八代皇帝。公元499年,宣武帝繼承帝位,公元515年死於洛陽,葬景陵。他在位16年,去世時年僅33歲,諡號“宣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景陵。

1961年,宣武帝景陵被列為洛陽市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籌建洛陽古墓博物館時,因選址在此陵旁,對此陵的保護提上日程。

1991年,國家有關部門採用沿墓道發掘的方式,完整保護了墓室地宮。發掘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1992年4月修復完畢並對公眾開放。

宣武帝景陵是我國為數不多主動發掘的帝陵,是中國挖掘開放時代最早的帝王陵,也是極少數對公眾開放地宮的帝陵。

景陵呈圓形,直徑110米,高24米。地宮置於封丘之下,由墓道、前甬道、後甬道和墓室的部分構成,全長56米多。

地宮門前是一對具有鮮卑族雕刻風格的石像。墓室是一座大穹頂的空間,青磚逐層砌築。

棺床置於墓室西部,由15塊方形大青石板拼成,整體為長方形。地宮內孤立的石棺,讓人到陰森恐怖。

由於宣武帝景陵在宋金時代和民國年間曾遭盜掘,後復原出青瓷盤口龍柄壺、陶硯、石帳座、殘石燈等十餘件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