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特雲藍李金柱:打造數據驅動的C2M智造模式,改變企業盈利模式

來源丨首席數字官

在傳統制造業激盪的浪潮裡,酷特雲藍獨樹一幟的創造了符合傳統工業發展的模式,形成了可複製的生產樣本。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酷特雲藍探索出了一整套的創新模式與理論,形成了C2M的商業模式,也因此在“2018中國數字化轉型與創新評選”中榮獲“年度數字化影響力企業”獎項。其董事長張代理提出的“酷特雲藍企業治理體系”為中國企業傳承和治理提供了普世的樣本,並獲得了“年度數字化貢獻人物”獎項。

在“2018中國數字化轉型與創新案例大會(第二季)”上,酷特工程系統總經理,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工業大數據驅動製造轉型升級標杆企業學習培訓基地"負責人李金柱,分享了傳統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兩大問題,以及酷特雲藍數據驅動的C2M智造模式。以下是「首席數字官」根據其演講內容整理而成,略有刪節:

酷特雲藍李金柱:打造數據驅動的C2M智造模式,改變企業盈利模式

酷特工程系統總經理,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工業大數據驅動製造轉型升級標杆企業學習培訓基地"負責人李金柱

什麼是C2M?C是需求,M是供給,C2M是指企業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讓需求和供給更好的匹配。對於企業來說,C是客戶,M是滿足客戶的資源,數字化轉型的目的是怎麼處理好客戶和資源的關係,讓客戶更滿意,讓資源更高效的利用,讓企業得到更高的利潤。

所謂C2M智造模式,就是通過新動能(數字化)激活存量資源,實現需求與供給的有效匹配,提高企業的運行質量和滿足能力,創造更大的價值。所以說,數字化轉型不只要考慮新產品、新行業、新資源、新客戶,而是要用一種新方式讓存量資源發生作用,將閒置資源利用起來,才能產生新的價值。C2M對於企業來講,就是通過數字化,整合優勢資源,滿足客戶需求,獲取利潤。

▌傳統企業轉型:要有效的利用資源,產生價值

傳統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做三件事,一個是客戶、一個是資源,一個是數字化的管理方式。並且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在轉型方向上出現的問題,很多的企業在做C端的時候和現在的大平臺、搶客戶,但是企業又不擅長做渠道,而且資金投入有限,其實是很難和成熟的大平臺搶資源的。

第二個是資源投入方面,很多企業想要採用機器換人,但是其實人工去做的庫存已經海量了,那麼機器換人做出來的大量產品怎麼辦?過去,企業的資源很少,代價很小,但是現在企業有外部的資源、內部的資源、設備、物流、軟件、金融、能源、客服、機器人、自動化等大量的資源,而一般的小企業沒有能力去承擔這麼多的資源。

在互聯網時代,所有的資源對於企業來講,如果不能產生有效的價值,都會形成“負資產”,因為它有成本和費用,如果再投入更多的資源,企業的負擔就會更重。所以,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叫整合資源,當我們知道客戶在哪裡,中間的連接關係很優化的時候,資源可以用社會上的,誰的好用誰的,誰的便宜用誰的,這才是這個時代的企業最應該做的事。

而傳統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要麼投入大量資源,要麼效率很低。會產生大量毫無意義的實體活動,比如使用ERP、OA等軟件、日常達開會、刷卡考勤等活動,是否給你的企業和客戶帶來價值了?如果沒有帶來價值,這些實體活動的就沒有了意義。大量的資源不能產生有效的價值,比如很多員工並不能做到8小時完全工作,而在酷特雲藍的工廠,員工全都是按件計酬,工廠提供場地和機器,員工就會努力工作,形成一種合作的關係,這樣企業就可以更好的利用資源,讓活動產生更大的價值。

管理的最大失敗,就是用最高的效率做最沒用的事情,經營的最大失敗,是以最高的投入做最虧錢的事。因為在這個時代,很多效率都是沒用的,比如,原本人工生產就有很多的庫存,但是還要用機器換人,這樣就會產生更多的庫存。原本用人工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卻採用大量高效率的軟件,耗費了大量的資金,卻不能帶來更大的價值。所以,企業要依靠機器和投入大量的軟件來進行轉型是很難成功的。

▌酷特雲藍:通過C2M優化客戶和資源的關係

酷特雲藍是通過C2M的轉型方式,讓企業真正運用數據化的手段,優化客戶和資源的關係。

通過數字平臺將客戶的需求和產品轉化成數據,提供平臺服務,將靠人工完成的研發管理等工作轉化成數據驅動,實現研發管理的智能化和無人化,通過治理平臺以精準的數據整合資源,和供應商、服務商一起完成訂單,滿足客戶需求,所以酷特雲藍已經實現了由傳統管理進化為數據治理的過程。

酷特雲藍對數字化的理解是,要實現運營平臺化,把客戶、消費者、員工、供應商、服務商放到一個平臺上進行互動。過程數據化,用數據來完成整個過程。結果數字化,得到的結果是精準的、實時的、高效的。背後邏輯智能化,在研發的過程中要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來自動提升背後邏輯的智能化。

C2M智造模式改變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利用閒置、消除浪費,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創共享共贏,提升C和M之間的“全部資源配置優化”,“全要素效率提升”。

從傳統管理到數字化的轉型,在需求和供給之間有四面牆:內部的管理問題、邊界文化、客戶問題、供應商問題。而企業要做的是通過數字化,由“靠人、部門、科層、命令驅動”轉型為“數據驅動”;通過打破傳統企業的管理障礙,以數據組織整個供應生態中的資源(供應商、生產商、服務商),快速反應,高質量運行,創造高價值。

總結一下,數字化轉型的實現路徑:轉型目的是要賺錢,所以要確定盈利模式。落地的方法是管理變革+數字化,如果沒有管理變革,數字化就沒有辦法實現,因為技術的應用取決於企業的能力,而管理決定了數字化是不是有效可行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最終的作用是提高效率。

企業變革的最大障礙是思維,企業發展需要的手段是數字化,通過數字化整合資源、滿足客戶需求,這才是數字化轉型比較可行的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