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5個關鍵詞講透高品質內容的持續生產

所有自媒體在向機構轉型時都要解決兩個問題:組織化和規模化。他們大多死於習慣,而不是死於慾望。——趙何娟

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5个关键词讲透高品质内容的持续生产

3月28日,騰訊媒體研究院旗下芒種特訓營在北京舉辦,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老師在課上進行了分享,騰訊媒體研究院將部分內容整理成稿,以下為具體內容:

我們該如何理解“高品質內容如何持續穩定生產”這個命題呢?這個命題裡面每個詞都很重要的關鍵詞,並且每個詞都可以相對獨立存在,因此我的理解方式是將其中的每個詞拆開。

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5个关键词讲透高品质内容的持续生产

首先,什麼是“高品質”?這件事情在當下這個時代可能存在著爭議,比如咪蒙的內容在部分自媒體人看來質量就非常好,但在做嚴肅內容出身的人看來肯定會說“這個內容太情緒化了”。所以,當我們在想如何持續生產高品質內容的時候,首先就要定義“高品質”本身。

我在定義“高品質”時會跟鈦媒體平臺的定位關聯起來,因為鈦媒體的定位是做相對嚴肅的科技與財經類的資訊、研究和產品報道,所以當鈦媒體上出現大量咪蒙式內容時,平臺就難以被信服,畢竟用戶到鈦媒體不是來看心靈雞湯的。因此,“高品質”一定是跟你所在的平臺、你想打造的平臺定位是一致的。

繼續拆解,什麼是“內容”?我們可能要重新來思考內容這個關鍵詞的含義。對於當下的互聯網內容生態來說,大多數的內容形態其實並沒有超出傳統內容形態本身,依舊是圖文、圖片、文字、視頻等,這是對內容定義的廣泛共識。但當下也發生著一些比較顯著的變化,一些UGC的平臺例如雪球、知乎崛起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家也要關注一些新技術的出現,因為內容的形態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

關於“如何持續穩定生產”,我想先說對“穩定生產”的理解。穩定生產在你看來是否能理解為每天更新一篇微信文章?定時定點,我們可以從時間這一維度來界定它。另外,我們還可以從內容形態上去理解它,比如每天都有一個圖文,每天都有一篇漫畫,每天都有一條小視頻,這種是在形態上保持的穩定生產。我們甚至能從長度、從類型等各個方面來定義它。這就是我對這幾個關鍵詞進行拆解的意義——明確你自己的需求。

最後一個關鍵詞是最重要的“如何持續”,持續即意味著穩定的產出。而這就需要保持時間節奏和輸出質量兩個方面的穩定性。“如何持續”本身是一個非常大的學問,在“如何持續”裡面,從人的管理,到事的管理,到組織機構的管理,到本身對於內容判定水平一致性的保持,以及終極目標和結果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們從整體來看,“高品質的內容如何持續穩定生產”更多應該被定義為一個管理問題而不是一個內容生產本身的問題。

在過去幾年裡,我的體會是人們更容易陷在內容好壞的細節裡,比如這一篇內容我們要寫哪些東西、要怎麼求證、有多少信源。但是從每個細節裡面跳脫出來會發現,其實它是一個典型、新型的組織管理問題,而不單純是內容本身的問題了。這是我先來拆解並理解這個命題的意義。

第二部分我們再來看怎麼解答“高品質內容如何持續穩定生產”這件事情本身。

我把“如何做好持續穩定生產”從企業管理層面拆成了5個關鍵詞——敏銳、時空、邏輯、協作與流程管理。

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5个关键词讲透高品质内容的持续生产

關鍵詞一:敏銳

這個關鍵詞可能是做內容出身的同學特別容易理解的,無論是在產生高質量內容的過程裡還是跟別人的對外交流,敏銳都是非常重要的。敏銳一方面是你的敏感和銳度,另一方面其實是果敢。對於很多內容生產者與平臺來說,出一個10W+的爆款內容是不難的,可能正好踩到某個點或抓到了某個題就成了,但要持續產生10W+爆款的時候就需要你特別敏銳了。光有敏感度不夠,還需要非常銳利,要在敏感地發現爆點時還能非常尖銳的戳中要害。比如一個重大事件的爆料可能會引起比較大的關注,對於一些選題敏感的人來說他就能很快地抓住,但是你還需要非常銳利地抓住這個選題背後真正的本質、真正的核心是什麼,根據要害層層剝解的時候就會發現事半功倍。

而果敢就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在當下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內容都有很強的時效性,所以一定要快速反應,你認為這個事情值得做就非常堅定地去做,這是作為一個管理者、作為一個內容出身的管理者一定要非常果斷堅決的。

關鍵詞二:時空

第二個關鍵詞叫“時空”,時空就是時間和空間,剛才講的敏銳是說時效要快,要果斷出手,但是很多高質量的內容是需要時間來打造的,比如鈦媒體雖然對於很多內容的產出有時間限制,但是對於某些內容你必須要有時間的寬容度。比如我的同事做賽龍共青城那個案子,整個週期是四個月,我想現有的內容機構都不會有這種包容了。當你堅定地認為這個事情值得你去做、值得去弄清楚時,就給你的內容團隊足夠長的時間去做,這是時間。

空間則需要有多方的判斷力,一方面是你得給記者有足夠的空間、時間去發揮,另一方面得有多方面的對於綜合環境的判斷力。繼續舉賽龍的例子,當時在做的時候正好碰到了十九大,我們當時判斷在十九大期間出這樣的報道可能會有問題,權衡之後就把它留到了十九大之後。這樣我們又有更多的時間去確證中間各個相關的環節,掌握更多的信息。最後報道中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有采訪共青城官方,但其實大量的採訪來自共青城。這些就非常考驗一個團隊它對於整個環境、對於複雜生態的一些判斷和權衡。

關鍵詞三:邏輯

你會認為寫作裡面什麼東西是最重要?對於雞湯類的文章來說,它的寫作一定是煽動性最重要。怎樣能調動大家的情緒,怎樣能戳中G點就怎麼來。但是對於嚴肅內容來說,邏輯是最重要的。不管你做視頻還是內容,不管是推理邏輯還是敘事邏輯,邏輯本身必須要縝密。它可以在表面形式上分散,比如散文化的表達方式,但是它背後的邏輯要非常清晰。這樣它就能基於理性的思考給讀者構建一個清晰的認知,並且因為它縝密的邏輯框架,會誕生極具理性的說服力,有了認同才能有傳播。

關鍵詞四:協作

協作這件事在一個單打獨鬥的自媒體創作中似乎是不重要的,但一旦變成團隊作業,且是要持續產生優質內容的團隊作業,協作就變的非常非常重要。協作包括內容裡面涉及的環節、角色等很多方面。比如記者和編輯的協作,一線和後方的協作,管理層和主編,CEO和主編之間的協作,甚至可能還會出現不同平臺之間的協作。我們經常在做一個重大內容的時候幾個媒體一起上,或者幾個機構一起上,除了最開始的這個機構曝出來之後,它可能會迅速找到盟友,找到同行一起來做,

如果沒有很好的協作關係、如果沒有很好的協同的價值,其實是很難產生持續穩定的價值的。

協作一定建立對一件事情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認知上,所以如何去達成共同的目標、如何達成共同的認知就變的特別的重要。作為管理者來說更重要的就是怎麼調動和怎麼推動協作本身。就像我作為鈦媒體的管理者,我會思考更多的是怎麼讓同事之間能夠更好地產生協作效應,怎麼樣找到最合適的人來做。協作及管理的本質就是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事上,所以協作的背後還是人。

關鍵詞五:流程管理

在一篇內容上或者一篇報道上,你可能認為它的流程不是那麼強、對流程的感受不是那麼強,但是它要想有高品質內容持續的產生,就必須要有比較清晰的流程化的管理。比如關於一個線索或者爆料的討論如何進行,又或者一篇採訪必須要有哪些要素、需要經過幾次編輯修改。還包括什麼樣的內容要經過怎樣的流程,也就是內容的分級管理等等。這些在做的時候必須得有整個的一套流程,而且有相對清晰的流程管理,

這些雖然看起來很細節,但它們能夠讓進來的新人或相對成熟的記者編輯,都最好地發揮出他的效用來。幫助新人快速成長,不讓資深媒體人變成老油條,這些其實是靠流程管理及流程管理支撐的企業文化去達成的。

本文由 @騰訊媒體研究院(微信ID:TencentMRI) 整編髮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由文章整理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