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狀閃電到底是什麼?誰有目擊球狀閃電的親身經歷?

安衛通


球形閃電,俗稱“滾地雷”,以一種比較罕見的現象,通常人們看到它是一個漂浮在空中的發光球體,移動速度不定,甚至可能出現靜止的狀態,球形閃電一般維持數秒,也有幾分鐘的記錄,顏色則非常豐富有橙色、紅色、黃色、紫色、藍色、綠色和白色等。

球狀閃電因為劉慈欣寫過的一本同名小說而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但是人們對球狀閃電的瞭解依然非常少,它對人類來說還是非常神秘。

首先,球狀閃電被人目擊到的情況就比較少,因為它的持續時間並不長,而且它的出現是沒有任何預兆的,甚至有目擊報告顯示,在沒有雷暴甚至沒有下雨的天氣,它都會出現,而且球狀閃電的出現一般時間比較短,短的也就幾秒,很多目擊者從震驚中清醒想要拿相機把球狀閃電拍下來的時候,它已經消失了。

其次,球狀閃電太過詭異了,它呈球形,而且溫度很高,五顏六色,行動起來還很隨心所欲,有的靜止不動,有的到處亂飄,而根據一部分目擊者的描述,球狀閃電還會穿牆,鑑於這些太過怪異的描述,半個世紀之前,球狀閃電一直不被科學界所認可,知道後來,有了更確鑿的證據,球狀閃電才被科學界所承認。

但是,對球狀閃電的探索是非常艱難的。一個科研人員把球狀閃電作為一個研究方向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因為就如同小說裡寫的那樣,你雖然是一個研究球狀閃電的,但是,你卻很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親眼見到球狀閃電一次,試想,讓你去研究一個你可能一生都沒法親眼看到的東西,你會如何?

所以,要想研究球狀閃電最好的辦法,就是能再實驗室創造出一個人造的“球狀閃電”,這樣研究才能繼續,你的研究結果才能讓社會大眾所信服。

事實是,已經有一些實驗室無所畏懼的開展了對球狀閃電的研究,並在實驗室嘗試模擬出球狀閃電。

馬科斯.普朗克研究所通過在水箱中釋放高壓電產生了類似球狀閃電的效果,但他們也承認說,這也只是類似球狀閃電而已。

伊萊·傑比和弗拉基米爾·迪克蒂亞在實驗室中,用微波爐製造了一個等離子球,同樣的,這也只是類似球狀閃電,因為大自然中並沒有微波爐那樣的環境。

巴西的兩位科學家用電焊蒸發一塊硅片,產生了在地上彈跳的小火球,而這和中國研究人員2012年6月所觀測到的現場情況較為相符,根據光譜分析,球狀閃電中,硅元素佔比最高,科學家認為,閃電在幾種土壤時,會瞬間蒸發裡面的二氧化硅,得到硅蒸汽,硅蒸汽和空氣中的氧結合產生熱量,併發光。

但是這解釋不了為何球狀閃電會有穿牆的現象,而且很多球狀閃電的目擊在高空,可高空中又沒有硅。

有科學家提出了更加大膽的一種設想——黑洞假說。

這種設想認為,球狀閃電很可能是原初黑洞又稱太初黑洞(這種原初黑洞不是因為恆星的坍縮形成的,而是從宇宙大爆炸遺留至今,根據大爆炸模型,大爆炸之後又一段時間極高的壓強和高溫,這種情況下就會形成原初黑洞。),這些神秘的黑洞就是球狀閃電!

當然,這種沒有詳實論述與證據的假想並不能為科學界廣泛認可,但是面對著完全不把物理定律當回事的球狀閃電,我們似乎腦洞就得開的大點才好。

球狀閃電現在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未解之謎,真心希望有一天我們能解開球狀閃電之謎,到時候說不定會有顛覆我們世界觀的發現呢

我,圖騰,你,關注。


圖騰觀天下



雖然我沒親眼見過球狀閃電,但看過一些視頻和資料。球狀閃電是最奇怪的現象之一。暴雨期間,它通常被視為一個西瓜大小的光球,亮度大約為40W燈泡。它以大約人類步行的速度移動,離地面大約一米,持續大約十秒鐘。

數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都有數百人看到它——但它仍然是個謎。簡而言之,我們不知道它是什麼,是什麼提供了它的能量,或者它為什麼移動。



有資料認為球狀閃電只是雷擊產生的熱空氣——熱空氣球冷卻得很慢,給了它幾秒鐘的壽命,而不是雷擊持續的幾分之一秒。但是“熱空氣”理論有一個問題:熱空氣上升,球狀閃電一般不會上升。

雖然許多球狀閃電是在室外看到的,但在室內也能發生。資料顯示最近在法國的350次觀測中,發現室內球狀閃電比室外多得多(181:94次)。

更可怕的是,球狀閃電會出現在飛機內。

幸運的是,出現在屋內和飛機內部的球狀閃電似乎是無害的,沒有受傷的報道。我看過一個報道,一個球狀閃電沿著飛機的中央過道飛行時,正好穿過或繞過一名空姐。



相比之下,戶外的球狀閃電被認為會引發破壞性極大的雷擊。

那麼這些閃電球是如何進入房屋和飛機的呢?為什麼球狀閃電幾乎總是在移動?

人看到球狀閃電通過一扇關閉的玻璃窗進入房子,但隨後對窗戶的檢查沒有發現玻璃損壞甚至變色。

資料顯示已經有數百篇論文發表在科學期刊上,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推測,將球狀閃電的能量來源分為核能、反物質、黑洞、微波……不知道哪個對?

關於球狀閃電的最新理論是2000年約翰·亞伯拉罕森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球狀閃電是一團燃燒的硅絨毛枝晶(分支突起),是雷擊蒸發地面物質後形成的。


但這種機制似乎不可能在房子或飛機內引發球狀閃電。

球狀閃電最讓人接受的解釋是由離子(帶電粒子)在大氣中形成的,特別是由閃電形成的,其中幾公里長的閃電是由雷擊產生的“電離空氣路徑”。

這樣,球狀閃電就不會“穿過”封閉的玻璃窗,而是由聚集在窗戶內表面的離子形成在窗戶的表面。

玻璃外表面(電絕緣體)上堆積的離子會增加玻璃內部的電場,並會引發電離–即帶電粒子的產生。

與窗戶外面的相反的電荷將被吸引到窗戶的內部,留下一個帶電的等離子體球自由離開窗戶。這種放電是球狀閃電。

利用電場中電子和離子運動的傳統方程,科學家能夠從撞擊玻璃的離子流中預測出這種球狀結構。

這樣,科學家就解釋了球狀閃電的主要秘密。能量來源是雷擊後留在大氣中的離子。球狀閃電大約10秒的壽命可以解釋為離子擴散到地面所需的時間。

球狀閃電由於聚集在絕緣體上其他離子的電力而移動,例如房間或飛機牆壁上的離子。例如,球閃電放電產生的離子會聚集在塑料或木頭表面,如果球狀閃電接觸到它,就會排斥球狀閃電並呈現“彈跳”的現象。



當然,任何理論的決定性證據都是實驗。科學家需要的是一個實驗,以可控的方式重現球狀閃電。

飛機上的一些觀察是在沒有明顯雷暴的時候進行的。假設這種情況下的離子是由飛機的無線電天線產生的。

如果這是真的,這種球狀閃電的生產實驗應該是可能的,與自然閃電的電源無關,自然閃電通常產生高達1億伏的電壓。

如果這些實驗取得成果,在不久的未來,球狀閃電這個由來已久的謎團很有可能最終得到解決。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球狀閃電它曾經被誤認為是不明飛行物,對家庭造成了嚴重破壞,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沒有理性的解釋。但現在科學家們解釋了這種閃電,一種在雷暴期間出現的大而神秘的光芒,當雷擊期間發出的微波輻射被困在等離子體氣泡內時,會產生怪異的球狀光,這就是球狀閃電。

球閃電,也被稱為火球和幽靈之光,已經讓天空觀察者震驚了數百年。這種奇怪的現象可以出現在天空中,從高爾夫球的大小到幾米之間,可以持續一秒到幾十秒。球體主要出現在雷暴期間,但也可能形成飛機內部和封閉的房間。球狀閃電的形成是當微波被困在等離子體氣泡內時會產生明亮的閃電球,在雷擊到達地面的尖端,可以產生相對論的電子束,從而激發強烈的微波輻射,被困在內部的微波會繼續產生等離子體片刻,以保持球閃電時看到的明亮閃光。隨著氣泡內的輻射開始消散,火球最終逐漸消失,當微波洩漏時,閃電球會急劇爆炸。當遇到強烈雷暴天氣時,在野外有一定幾率可以遇到球狀閃電,當然最簡單的辦法還是在實驗室生成球狀閃電。


老劍客看球


要想了解球形閃電,必須知道閃電是怎麼形成的!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怎麼解釋都是沒有根據的,只能是猜想、假設。

閃電有幾種,強對流下雨閃電、火山閃電、沙塵暴閃電、核爆炸引起閃電、木星上也觀測到閃電現象。

閃電是怎麼形成的?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科學家解釋說是摩擦起電。如:強對流天氣時候,水滴相互摩擦,使雲端上部帶正電荷,雲端下部帶負電荷,當電荷量聚集達到放電條件時候,就會形成閃電現象。閃電有云與雲放電,也有云與大地放電,大多是雲與雲之間的放電。火山閃電、沙塵暴閃電、核爆炸引發閃電,這些科學家認為都是摩擦產生的。但是有些說的有矛盾,如:現在我們國家這方面的權威專家認為是冰晶顆粒起電說,我就想問一下冰晶顆粒起電說,你解釋不了火山閃電,它沒有冰晶顆粒參與活動怎麼還會有閃電呢!沙塵暴閃電也是,冰晶顆粒也沒有參與活動也有閃電現象!但是有一個現象,凡事有閃電發生的時候這些都離不開濃密的雲團,火山爆發閃電也是這樣,火山灰濃密的時候才發生,不是所有的火山噴發都有閃電現象, 沙塵暴閃電不是很多,但是隻要達到一定濃度會有閃電現象出現。

所以我們現在知道的閃電形成機制理論是個錯誤的理論,科學家找不到合適的解釋覺得這個比較靠譜,才有這些理論存在。

沒有把閃電形成正確理論搞明白,就不要想再把球形閃電搞清楚。

我個人對閃電形成機制有自己理論,閃電是一種高能帶電粒子在滿足它的釋放條件後,產生的自然現象。但是還沒有去實驗證明,還沒有說服力。就不敘述了,等實驗證明了再分享給大家。


閃電的秘密


球形閃電是金屬態氫離子——等離子體。

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時伴生電磁波。有研究發現球形閃電裡出現二氧化硅的光譜。



金童希瑞


球形閃電是自然界不常見的一種放電現象,成因不明。

閃電是我們司空見慣的一種自然現象,專家曾經統計過,全世界平均每一秒鐘就會有100次閃電。我們常見的都是枝形閃電,而球形閃電也叫“滾地雷”卻很少見到。這也引起了科學家的好奇,也進行了多年的研究。

科學家認為球形閃電是一團密度不大的常溫等離子體,由於“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轟擊,包圍地球的空氣被電離成正、負離子和自由電子形成的離子層。當離子層部分離子和電子集聚,便可能形成球狀閃電。

氣象專家介紹,突發雷雨天氣時,帶電雲層離地面很近,地面又有一些突出物體產生感應電荷,兩者之間形成放電,因此形成了滾地雷。滾地雷容易對地面上的人員和物品造成電擊傷害。

巴西物理學家安東尼奧·帕弗奧和博士生葛森·派瓦,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了和高爾夫球般大小的電火球,與自然界的球形閃電相類似。這些電火球會旋轉、放出火花、跳動。它們會作不規則的移動,在地面上滾來滾去,將靠近它的物體彈開,而且還會將它碰到的物體燃著。但並不能確定可以代表球形閃電的全部。

科學家從自然規律出發,對球形閃電的形成提出了幾十種模型,都是可以部分解釋它的特性,但都不能完全解釋它所有的性質。

因為球形閃電比較稀少,所以親身經歷的人不是很多,這也使它更加神秘。


思想有益


球狀閃電是陰雨天,陰電陽電相碰產生的火花形成的球狀。如果碰到,非死即傷。關鍵時刻站在幹木椅上,木櫃上可保命,千萬別慌,此球遇風跟人趕。


天使259933768


是閃電的大哥,屬於團伙作案


娍赬澂


球閃電,柱閃電,點點滳滴均閃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