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問檢察官」“熊孩子”打賞主播,家長能把錢要回來嗎?

「爱问检察官」“熊孩子”打赏主播,家长能把钱要回来吗?

「爱问检察官」“熊孩子”打赏主播,家长能把钱要回来吗?

“熊孩子”鉅額打賞主播的新聞屢見不鮮,現金不翼而飛的家長得知真相後,第一反應就是找直播平臺要求返還賞金,但賞出去的飛機、遊艇還要得回來嗎?今天,正義君邀請了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助理柳嵐聽聽她怎麼說吧↓↓

打賞主播的行為性質是什麼?

虛擬的打賞物品其實具有實際的財產價值,打賞也是對財產的一種處分。

“熊孩子在直播中打賞主播,其實是對主播的贈與,用戶與主播之間建立了贈與合同關係。所謂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與人,受贈與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熊孩子”可以自主打賞嗎?

可以,但受到一定的限制。《民法總則》規定,8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僅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此外,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

也就是說,熊孩子”不僅無權擅自處分父母的錢,即便是用自己的錢打賞,也不能明顯與自己的年齡、智力不相適應,否則,其效力是待定的。

家長如何才能要求返還打賞的錢財?

雖然家長可以對“熊孩子”擅自進行鉅額打賞的行為事後確認是否有效,但實際上,僅憑“未成年人鉅額打賞的行為無效”一句話,並不一定能順利要求返還。

因為,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還要提供客觀、充足的證據來證實。如果家長無法舉證“熊孩子”未經家長同意自行打賞,則要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

當然,直播平臺沒有盡到管理義務,如落實實名登記制、針對不同年齡用戶設立合理的打賞金額限制等,也應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

如何避免“熊孩子

肆意打賞?

與其事後要求返還,不如事前避免發生。家長們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帳號和支付密碼,更要盡到監管義務,控制孩子上網的時間和內容,築牢避免“熊孩子擅自打賞的防火牆。如果存在監管失職,也要承擔一定的過錯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