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卖卫衣,闹得是哪样?

近年来,不少国际大品牌都先后试水跨界合作,美国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与服装、鞋子、箱包、美妆等品牌进行了合作;奢侈品巨头LV也与一些服装品牌玩起了跨界合作,并让后者从原本的街头品牌迅速走红。如今,这股跨界之风已经刮到了中国。

从酒水、食品,到化妆品,到服饰,随处可见中国品牌的跨界潮。

以生产辣酱闻名的“老干妈”,多年来一直坚持“不上市、不打广告、不贷款”的三不原则,堪称高冷又低调。然而,在2019春夏纽约时装周“中国日”上,这位“老干妈”也推出了“老干妈卫衣”。

这款卫衣,是“老干妈”与某服装潮牌合作的服饰,随即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消费者追捧。

近年,中国品牌在面临的竞争和生存压力日益严峻。

这主要来自于需求端的变化。中国中产阶级崛起,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升级,他们对生活所需产品从品牌到品质上都更加挑剔。

相较国际品牌,中国品牌普遍起步晚,在设计包装、品牌认知、产品品质、技术创新、安全性能等方面也经常被“洋品牌”压着,竞争力下滑,市场占有率萎缩。

跨界合作的一大优势在于,它创造出的“混血儿”,可以凭借新奇迅速赚取眼球,且能“关照”到多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并打下一场漂亮的营销战。

比如,中国某品牌自行车是20世纪中后期中国人心中的“四大件”之一,承载着那个年代很多人的美好记忆,通过与某年轻时尚服饰品牌“联姻”,实现了疯狂圈粉。

因为这个“混血儿”,既激活了人们的自行车情愫,也满足了时下年轻人对复古风格的需求。

这种合作模式,为富有历史感的老牌子注入了时尚潮流因素,打造出了“复古却不失时尚”的形象。

对年轻的新品牌而言,它们则通过“致敬经典”增加了品牌的文化厚重感,强化了品牌的生命力。这是一种“双赢”。

跨界合作,的确能够提升一些人对新品牌的认可度、认知度、青睐度。不过,回顾目前中国品牌的跨界合作,不少跨界则是高开低走——在初期迅速收割了一大波流量后,并未变现为消费行为。

近期,中国某款花露水与某品牌酒水合作推出了新产品,但在引发市场的短期追捧后,并未在酒水的品牌提升和消费数量上实现收获。

可见,仅仅会玩跨界潮是远远不够的。

可口可乐是最早进行跨界合作的国际品牌之一。即便有丰富的经验、一流的品牌影响力,但它的不少跨界合作也被认为更像是为他人做嫁衣。

观察近年的案例,很多企业借可口可乐的“加持”,一路高歌猛进,业绩持续飚红,但可口可乐的确并未从中受益多少。

根本原因在于,碳酸饮料市场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很多年轻人开始减少对可口可乐的消费。即便跨界潮玩得花里胡哨,同样不能改变碳酸饮料开始走下坡路的大趋势。

所以,可口可乐近年开始尝试在产品上创新,试图通过新的饮品,争夺更多消费者。

作为一种营销新模式,跨界潮并不能让中国品牌真正实现逆袭。

中国品牌要想与“洋品牌”争夺中国市场,甚至实现“走出去”,关键还要把重心放在产品创新、技术攻关上。

用品质说话,这才是牢牢抓住消费者的法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