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國留學要吃多少苦

在很多同學還在申請前最後關鍵時期完善作品集時,漢藝不少同學已然獲得了名校offer:


孩子出國留學要吃多少苦

Y同學皇藝(RCA)產品設計MA


孩子出國留學要吃多少苦

Z同學 多摩美術大學 空間環境設計修士


孩子出國留學要吃多少苦

M同學佛羅倫薩美院 裝飾專業MA


以上只是今年offer雨的開始,每一張offer都是同學們過五關斬六將的作品集創作過程最好的畢業禮物。但其實對於多數家長和學生來說,出國留學這四個字,不管你有多少心理預期,在飛機落地之前,美好幻想總是要多於現實辛苦。

成功獲得offer不代表未來留學之路一帆風順,在未來的求學過程中大家將面對各種不同人事物。作為一名老師,同時作為一名留學生過來人,今天的文章康石石盡力為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留學生活,希望能夠給即將開始新的學習旅程的同學一些更為真實的心理鋪墊,也希望有些能夠提前避免的問題,藝術留學預備期的家長及學生可以早做準備。


孩子出國留學要吃多少苦

安特衛普——藝術家workshop


生活不易


留學並不只是單純的上課讀書,生活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甚至在真正拿到offer後,海外留學生活是家長們最為擔憂的環節,尤其是在花銷開支上,素來是很多學生家長要擔心的問題,由此康石石寫過三篇文章,大家可以查看:


很多人戲稱出國留學是上新東方,學廚藝學外語,這句話其實也沒錯。不少同學在國內屬於十指不沾陽春水,但在經歷對家鄉實物的濃烈思念以及英國的各色黑暗料理的洗禮之後竟然被磨練出了一手好廚藝。

而更重要的一點,無論是去臨近的日本還是其他國家,大家都是去往一個語言不同、習慣不同、環境不同的地方生活1-3年,想要迅速適應這一環境,讓自己儘早進入學習狀態,語言壁壘是第一步要去攻克的。

剛到美國的時候,聽到電話聲響起來就覺得發怵,怕自己聽不懂,又怕自己說不出來。一個電話打過來了,不管是不是騷擾電話,都不能和他說幾句,電網欠費了,鼓足勇氣打電話過去,可能都說不明白,這種感覺還是挺喪的。


上面這段文字,是漢藝一位學生在SCAD學習半年後,和康石石聊起自己剛到薩凡納自己生活時的情景,而這不過才是“打電話”而已。

網上購物被多扣了款、傢俱報修了遲遲沒有人上門、學校選課出了問題、對話中有各種不同國家人員的口音很難交流......這些都是大家到國外常遇到的需要長戰線溝通的事件。疊加到一起,分分鐘可以讓人崩潰。


孩子出國留學要吃多少苦

安特衛普課堂照


學習吃力在哪兒


而語言問題還有一點十分不利:在課堂上無法很好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果各位家長及同學對國外教學模式有了解,便知道國外授課的四大模板:tutorial、presentation、lecture、critique,每一門課需要學生張嘴的時間遠高於老師要講的內容,——一個項目的創作過程就是一場漫長庭審,三天兩頭的presentation為自己的設計不斷辯護,證據便是圖紙和個人的表達。老師作為“對方”辯護人不斷對你提出質疑,其他同學則是陪審團成員,同樣對你的設計進行critique。

一般來說,你的講解會被要求在10~15分鐘內完成,這便要求每個同學能夠用簡短的語言將自己所做的工作以及所要表達的設計概念明確的進行陳述,還需要在聽到提問時快速的給出一個具有說服力的答案。

在這種狀態之下,你在前期作品集創作過程中得到提升的能力,便是能夠讓你快速適應國外教學模式的時候。比如,已成功入學SVA平面設計1年的漢藝16屆學員Klara,曾跟石石說過,在漢藝學會的嚴謹思維方式、調研方法以及拼貼等表現形式,為她在SVA的學習階段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貫穿了其整個設計生活。


孩子出國留學要吃多少苦

CSM Learning zone


另外,國外教學中大部分時間是留給學生自己做項目的:


孩子出國留學要吃多少苦

RCA


孩子出國留學要吃多少苦

CSM


上面的兩個截圖是最近康石石同事分別與已經在RCA、CSM就讀的漢藝學員的聊天記錄,兩位同學都提到在學校的時間比較自由,多是自己做項目,需要學一些特殊工藝內容時可以上一些對應課程。那麼能夠學到多少,也是孩子自己來掌握的。

這句話說出來,很多剛開始作品集創作的同學腦子裡面多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但康石石必須要告訴各位家長和孩子的是,如果想要孩子在國外學習開始的順利,入學前必須具備以下7點基本要求

  • 獨立完成一整個完整的設計項目的能力
  • 熟知項目創作的每一個環節
  • 瞭解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功課
  • 要有有趣的創意、較強的創作邏輯、豐富的調研方法
  • 具備很強的動手能力並且熟悉各種專業工藝
  • 對於每一個環節的分析與總結是整個項目繼續推進的動力
  • 一個項目進行到第三個月時,應該能夠拿出一大本的Sketchbook和大量的創作,拼貼、裝置抑或是材料模型了,而不只是用來交差的幾張紙


一個案例證明:


前些天我收到一個在BCU讀書的學生信息,她和我訴說導師Jivan在Seminar時將大半個班級的學生都痛罵了一遍。主要原因是今年9月入學至12月這近3個月的時間這些孩子們還停留在項目調研階段,對於項目沒有什麼進展,而在彙報時也沒有拿出足夠多的作業來展示這三個月的工作成果。

這讓導師覺得十分的失望,同時也會讓導師認為這些學生還沒有達到讀研究生課程的標準:

孩子出國留學要吃多少苦


孩子出國留學要吃多少苦


孩子出國留學要吃多少苦


“出國前周圍的親戚朋友都會說好好享受自己的留學生活呀,你肯定會去很多地方玩吧。開始上課之後,我心如止水甚至想回一句:呵呵你在說什麼啊。”

這是一位同學到LCC半年後,和康石石聊天時自嘲式評價,但是在後面還有一段話:

“不算之前的語言學習,我在LCC學習平面的時間不過三個月,所以我現在學習所用的方法和思考方式其實都是作品集創作階段學習到的,LCC的研究生階段不會教你這些,他們的責任要帶著你往前走,而不是教你回顧設計該怎麼做,這是本科就該掌握的內容。所以在學習上,我不會有什麼困難感和吃力感一步一步走的踏實。”

康石石接觸過不少學生及家長,聊天中透露出的想法是:找人弄個作品集得了,等我換了環境,到了皇藝、哈佛、羅德島再好好學。

藉著這篇文章,康石石也是做個回覆:國內本科和國外研究生之間的斷層不是朝夕之間就能自動填補,在國外頂級院校的研究生階段,也沒有時間為孩子的適應期買單。作品集培訓的結果視為“設計綜合素養提升”,拿到offer只是結果的副產品而已。

與我們聯繫,可微信關注康石石公眾號:kang-shishi,後臺留言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