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国留学要吃多少苦

在很多同学还在申请前最后关键时期完善作品集时,汉艺不少同学已然获得了名校offer:


孩子出国留学要吃多少苦

Y同学皇艺(RCA)产品设计MA


孩子出国留学要吃多少苦

Z同学 多摩美术大学 空间环境设计修士


孩子出国留学要吃多少苦

M同学佛罗伦萨美院 装饰专业MA


以上只是今年offer雨的开始,每一张offer都是同学们过五关斩六将的作品集创作过程最好的毕业礼物。但其实对于多数家长和学生来说,出国留学这四个字,不管你有多少心理预期,在飞机落地之前,美好幻想总是要多于现实辛苦。

成功获得offer不代表未来留学之路一帆风顺,在未来的求学过程中大家将面对各种不同人事物。作为一名老师,同时作为一名留学生过来人,今天的文章康石石尽力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留学生活,希望能够给即将开始新的学习旅程的同学一些更为真实的心理铺垫,也希望有些能够提前避免的问题,艺术留学预备期的家长及学生可以早做准备。


孩子出国留学要吃多少苦

安特卫普——艺术家workshop


生活不易


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上课读书,生活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甚至在真正拿到offer后,海外留学生活是家长们最为担忧的环节,尤其是在花销开支上,素来是很多学生家长要担心的问题,由此康石石写过三篇文章,大家可以查看:


很多人戏称出国留学是上新东方,学厨艺学外语,这句话其实也没错。不少同学在国内属于十指不沾阳春水,但在经历对家乡实物的浓烈思念以及英国的各色黑暗料理的洗礼之后竟然被磨练出了一手好厨艺。

而更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去临近的日本还是其他国家,大家都是去往一个语言不同、习惯不同、环境不同的地方生活1-3年,想要迅速适应这一环境,让自己尽早进入学习状态,语言壁垒是第一步要去攻克的。

刚到美国的时候,听到电话声响起来就觉得发怵,怕自己听不懂,又怕自己说不出来。一个电话打过来了,不管是不是骚扰电话,都不能和他说几句,电网欠费了,鼓足勇气打电话过去,可能都说不明白,这种感觉还是挺丧的。


上面这段文字,是汉艺一位学生在SCAD学习半年后,和康石石聊起自己刚到萨凡纳自己生活时的情景,而这不过才是“打电话”而已。

网上购物被多扣了款、家具报修了迟迟没有人上门、学校选课出了问题、对话中有各种不同国家人员的口音很难交流......这些都是大家到国外常遇到的需要长战线沟通的事件。叠加到一起,分分钟可以让人崩溃。


孩子出国留学要吃多少苦

安特卫普课堂照


学习吃力在哪儿


而语言问题还有一点十分不利:在课堂上无法很好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各位家长及同学对国外教学模式有了解,便知道国外授课的四大模板:tutorial、presentation、lecture、critique,每一门课需要学生张嘴的时间远高于老师要讲的内容,——一个项目的创作过程就是一场漫长庭审,三天两头的presentation为自己的设计不断辩护,证据便是图纸和个人的表达。老师作为“对方”辩护人不断对你提出质疑,其他同学则是陪审团成员,同样对你的设计进行critique。

一般来说,你的讲解会被要求在10~15分钟内完成,这便要求每个同学能够用简短的语言将自己所做的工作以及所要表达的设计概念明确的进行陈述,还需要在听到提问时快速的给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答案。

在这种状态之下,你在前期作品集创作过程中得到提升的能力,便是能够让你快速适应国外教学模式的时候。比如,已成功入学SVA平面设计1年的汉艺16届学员Klara,曾跟石石说过,在汉艺学会的严谨思维方式、调研方法以及拼贴等表现形式,为她在SVA的学习阶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贯穿了其整个设计生活。


孩子出国留学要吃多少苦

CSM Learning zone


另外,国外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己做项目的:


孩子出国留学要吃多少苦

RCA


孩子出国留学要吃多少苦

CSM


上面的两个截图是最近康石石同事分别与已经在RCA、CSM就读的汉艺学员的聊天记录,两位同学都提到在学校的时间比较自由,多是自己做项目,需要学一些特殊工艺内容时可以上一些对应课程。那么能够学到多少,也是孩子自己来掌握的。

这句话说出来,很多刚开始作品集创作的同学脑子里面多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但康石石必须要告诉各位家长和孩子的是,如果想要孩子在国外学习开始的顺利,入学前必须具备以下7点基本要求

  • 独立完成一整个完整的设计项目的能力
  • 熟知项目创作的每一个环节
  • 了解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功课
  • 要有有趣的创意、较强的创作逻辑、丰富的调研方法
  • 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熟悉各种专业工艺
  • 对于每一个环节的分析与总结是整个项目继续推进的动力
  • 一个项目进行到第三个月时,应该能够拿出一大本的Sketchbook和大量的创作,拼贴、装置抑或是材料模型了,而不只是用来交差的几张纸


一个案例证明:


前些天我收到一个在BCU读书的学生信息,她和我诉说导师Jivan在Seminar时将大半个班级的学生都痛骂了一遍。主要原因是今年9月入学至12月这近3个月的时间这些孩子们还停留在项目调研阶段,对于项目没有什么进展,而在汇报时也没有拿出足够多的作业来展示这三个月的工作成果。

这让导师觉得十分的失望,同时也会让导师认为这些学生还没有达到读研究生课程的标准:

孩子出国留学要吃多少苦


孩子出国留学要吃多少苦


孩子出国留学要吃多少苦


“出国前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会说好好享受自己的留学生活呀,你肯定会去很多地方玩吧。开始上课之后,我心如止水甚至想回一句:呵呵你在说什么啊。”

这是一位同学到LCC半年后,和康石石聊天时自嘲式评价,但是在后面还有一段话:

“不算之前的语言学习,我在LCC学习平面的时间不过三个月,所以我现在学习所用的方法和思考方式其实都是作品集创作阶段学习到的,LCC的研究生阶段不会教你这些,他们的责任要带着你往前走,而不是教你回顾设计该怎么做,这是本科就该掌握的内容。所以在学习上,我不会有什么困难感和吃力感一步一步走的踏实。”

康石石接触过不少学生及家长,聊天中透露出的想法是:找人弄个作品集得了,等我换了环境,到了皇艺、哈佛、罗德岛再好好学。

借着这篇文章,康石石也是做个回复:国内本科和国外研究生之间的断层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自动填补,在国外顶级院校的研究生阶段,也没有时间为孩子的适应期买单。作品集培训的结果视为“设计综合素养提升”,拿到offer只是结果的副产品而已。

与我们联系,可微信关注康石石公众号:kang-shishi,后台留言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