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宗之祖龍樹菩薩的見地究竟嗎?不知道你就不會開悟

中觀派又稱空宗,是大乘佛法早期形成的標誌性宗派,是大小乘的分水嶺。中觀派的興起逐步替代其他小乘宗派而成為當時佛教的主流。中觀派由龍樹菩薩依據大般若經而產生中觀思想所形成,後世弟子逐步發展成為大乘佛法最重要的宗派。深入瞭解研究這個宗派思想法義對真正學佛實修的人非常重要,其不僅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也是實修開悟的鑰匙,可以這麼說不學中觀思想,不持中觀正見,不走中道實修,你就不能證入涅槃開悟,也就不會成就無上佛果。

八宗之祖龍樹菩薩的見地究竟嗎?不知道你就不會開悟

下面來簡單介紹一下龍樹菩薩。龍樹又譯為龍盛,龍猛,是公元二世紀中到三世紀初的南印度人,在說一切有部出家,後著書立論諸多,最著名的是《中論》《大智度論》,其釆取中道立場來彰顯般若真理。被佛教徒尊稱為"第二釋迦″,其開創了大乘佛教的興起,對整個佛教以後的發展影響巨大,這也是我國八大宗派共認其為祖師爺的重要原因。關於這位菩薩的種種傳說非常具有傳奇,說其年少經常結伴潛入皇宮偷窺調戲美女妃子,飲酒作樂等,被發現差點被抓,後洗心革面出家修行。這些傳說只是傳說無據可查,而有據可查的是龍樹年少出家後自負多智,命令他所有弟子穿特別黃色僧袍,與其他宗派的弟子區分開來,又向國王誇耀自己已圓滿了佛果。雖然這樣,但龍樹開創了第一個大乘佛法僧團,為佛教的振興做出了巨大貢獻。

下面來看一下龍樹菩薩思想的主要內容。龍樹的思想主要是緣起性空,無自性。而此處無自性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的頑空,而是無有一個實體的自性。那這無有一個實體的自性是怎樣的呢?是"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這就是著名的中觀八不。此義不著兩邊二元對立而稱中道,此義為六識思想妄念不可及,不可思議而稱般若。以上龍樹菩薩的思想是整個中觀派的基石,後來中觀派的弟子們只是在這些思想內容上修修補補,但卻沒有質的超越。

瞭解了以上基本內容,我們再來看龍樹菩薩的見地究竟圓滿嗎?①首先中觀的立論在因地,何為因地?就是站在普通凡夫的視角上的,而不是站在一個已實證自性的聖人角度上來解讀本源自性的。②正因為其立論在因地,所以其的八不自性解讀是遠離究竟真理的,甚至可以說是妄測,是錯的,並非實證究竟實相果地菩薩聖人的見地。所以龍樹菩薩的中觀理論思想是不究竟不圓滿的。那有人要問了什麼是果地聖人的見地?釋迦說的"常樂我淨",六祖說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好了下面說龍樹的中觀既然是妄測,是不究竟不圓滿的是錯的,為什麼後世弟子對其評價這麼高,大乘各宗派都認其為祖呢?因為中觀思想完善了釋迦的理論,說出了釋迦為何能菩提樹下得道的關鍵,說出了佛法區別其他宗教外道的核心。大家都應該瞭解釋迦牟尼是修四禪八定開悟得道的,但四禪八定是共法,所謂共法就是其他宗教的人大家都修學的,比如當時印度的婆羅門,耆那教,六師外道都修禪定。但為什麼其他宗教的大師沒得道,而釋迦卻能得道成佛呢?關鍵是定境非想非非想處向上一步,此一步能正確邁出就可得道成佛,邁不出來或邁錯了就一介凡夫或墮入深淵。其他宗教外道都止步於此,未能證達究竟。只有持此中觀正見者,不著空有,常斷,生滅,來去,垢淨…………兩邊,同時不可思議即不能有一點造作作意思維,還要具足無上福德之人,方可寂滅證入涅槃,了生死,超凡入聖。

八宗之祖龍樹菩薩的見地究竟嗎?不知道你就不會開悟

當然,此向上一步寂滅為凡聖分別處,因玄妙無比不可言說所以千聖不傳。這也是釋迦說法四十九年言其一字未說,若有所說即是謗佛的原因,怕你執法怕你執福怕你執有怕你執空怕你執其所說,因爾時能否寂滅依靠的只中觀正見和累生累世所積之福德。因此大多般若經典都只在因地,雖說是不究竟不圓滿的,如心經,金剛經等都講無我講空,是為對治大多數人都執我執有故講空講無我,但經典對執頑空的眾生就會講有,如涅槃經,楞伽經等經典講涅槃,講如來藏,瑜伽行派即是大乘有宗。無非開示讓後來眾生能走中道而開悟成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