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道济和尚酒肉不离却是活佛?佛法修学一定要持戒吗

印度佛教僧团的第一次大分裂,事由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是由于对僧人乞食时,能否自己带一点盐,以便于乞来的,淡而无味难以下咽的食物,较好的不浪费的食用,而产生分岐,最终引起僧团的第一次大分裂,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由此可见,佛教对戒律看得有多重,持戒对僧侣何其重要。那么修学佛法一定要持戒吗?八个老婆的维摩诘居士,酒肉不离的道济和尚,等大德,为什么可以不持戒,而一样能够成就呢?下面就来说一说。

为何道济和尚酒肉不离却是活佛?佛法修学一定要持戒吗

首先戒若从境界上来分,从低至高大略分有四种。

①事项戒

即在事项上戒。就是明确规定,哪些事不可以做。如出家在家四众弟子都需持的,五戒十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而入寺的沙弥及沙弥尼,则需持十戒,在前五戒的基础上,又加了五条戒律,即是离高广大床戒,离花戒,离歌舞戒,不蓄金银财宝戒,离非时食戒。而长大后正式出家,需持具足戒,比丘戒两百五十条,比丘尼戒五百条。以上都是事项戒,只要不做就不算破戒,是持戒的低层次。

②起心动念戒

也就是说,以上那么多的戒条,你不做还不行,还要你头脑不起这些念头,方算不破戒。比如饮酒,只要你头脑中,出现了一丝一念,要饮酒的念头,就算破戒。这个要求就比前面高多了,持戒的难度也大多了。

③本心自性戒

这种戒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持,必须是如《金刚经》中所说,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人,已生清净心的人,如禅宗中破了初关的人,找到自己本来面目,找到本心的人。其心一直不离此本心清净心,日常生活,行走坐卧而行万事万法,理事无碍。无论你在做什么,哪怕是在念经理佛,一旦离此本心,即为破戒。由以上来看,此戒非一般人能持所持。

④佛性戒

这种戒,是大彻大悟,已实修亲证佛地的人,为圆满佛果所持的戒。因其已实证真如佛性为法身,知真如佛性不生不灭,不离真如佛性所作,不受后有,只要守此佛性理万事万法,圆融无碍,则即是究竟佛果。那么怎么持此种戒呢?依此佛性,据自习气,反复折腾。折腾过程中,一旦迷失佛性,被境所转,即为破戒。若不迷失佛性,坚如金刚,则如幻三昧解脱,此义即是密教的金刚乘。

下面我们来看,维摩诘居士和道济和尚。在《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不仅日修梵行,同时可随时入不二法,现大神通,无上三昧,自在遨游。这样的人,要么已即身成佛,要么持佛性戒,在圆满成佛的过程中,别说八个老婆,就算八十个老婆,也只是维摩诘居士彻除淫习,成就金刚乘的磨刀石。再来说道济和尚,为何道济酒肉不离呢?酒肉为道济之习气所在,如何彻除呢?依所证之真如佛性,反复折腾,酒肉不离,炼就金刚不动乘,圆满佛果自现前。故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之偈。

为何道济和尚酒肉不离却是活佛?佛法修学一定要持戒吗

知道了以上内容,我们再来看修学佛法要不要持戒呢?只要修学佛法,想要成就,就必须持戒,不持戒不能成就。至于持何种境界的戒,学人可以自己对照自己的功夫境界,千万别自己骗自己,越级持戒,否则如道济之偈"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另外,自未彻悟亲证前,不说别人过,以免造了口业,自尚不知。说不定被你说的,是又一尊活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