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新作为 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


展现新作为 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

同安区新老城区提质扩容。图为同安新城滨海旅游浪漫线。


展现新作为 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

同安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图为同安区邀请专家为民企高管授课。


展现新作为 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

同安区城市功能持续提升,路网建设提速增效。图为珠厝互通。


展现新作为 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

同安区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图为同安美丽乡村顶村。

同安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昨天上午开幕。会上,同安区区长王雪敏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18年工作成效,提出2019年的工作思路目标。

即将过去的2018年,同安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面对赶超发展的迫切需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迈入新阶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同安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落实“双千亿”工作为抓手,以强化创新驱动为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城区品质,守好青山绿水,增进民生福祉,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奋力开创富美同安赶超发展的新局面。

本版图/陈嘉新

关键词:实体经济

2019年,同安区将继续抓好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2018年,同安的经济表现可谓是“又好又快”,在继续保持高速度增长的同时,加大力度扶持实体经济,实施“双千亿”工作、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等一系列重要战略,落实企业改制上市、总部经济发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质量效益稳中向好,赢得赶超发展主动。数字显示,高技术产业企业占规上工业产值的份额比前一年扩大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34.3%提高到40%。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新的一年,同安区将继续抓好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其中,同安区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我市12条千亿产业链群布局,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旅游文化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等5条产业链群,力争在新的一年规上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

在2018年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的基础上,2019年同安区将继续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培育“两高”企业,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

2019年,同安区还将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加快完善一批惠企政策,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宏观环境。

展现新作为 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

关键词:项目带动

2019年,同安区将抓好“项目建设年”活动,继续围绕项目带动,积蓄发展新动能。

一切围着项目想,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一直以来,同安区始终把项目带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关键。2018年,同安区不断加快项目建设,105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1亿元,同翔大道等48个项目超序时推进。此外,全年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57个、总投资1010亿元,第二季度“五个一批”正向激励综合考评位列全省第七。强有力的征拆则为该区的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土地征收量和房屋征收量连续三年排名全市前列。

进入2019年,同安区将继续围绕项目带动,积蓄发展新动能。

这一年,同安区将抓好“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对接全市千亿投资工程,推进实施产业投资、地铁及配套、新城建设等7个工程包,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等440多个主要支撑项目建设。同翔大道(沈海高速—洪新路段)、厦安高速云埔互通有望在2019年迎来通车,同安的交通路网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同安区还将进一步健全“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紧盯重点产业链群、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领域,加大晒任务、晒项目、晒进度、晒成效的力度,加快推进项目的谋划生成、招商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达产,确保项目滚动接续。

同时,同安区一方面将加快项目用地的收储和出让,清理盘活低效闲置厂房、土地和边角地块,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另一方面将加大土地房屋征收力度,为项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

展现新作为 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

2019年,同安区将继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提升乡村旅游项目。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同安的乡村处处洋溢着生机。2018年,同安的农村环境持续优化,“一把扫把扫到底”扫除了困扰多年的垃圾围村问题,“一革命四行动”不断刷新同安农村的颜值,5座农村公厕、265个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1208公里污水管网、农房“平改坡”和裸房整治300余栋等建设,让同安农村既有颜值又更加宜居。同安的都市农业得到了更大发展,22个转产项目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以上,30个“一村一品”实现收入超4亿元,农业完成总产值18.85亿元。

新的一年,同安区将继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计划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个以上,推进百利现代农业科技园等8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9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5个设施大棚,提升顶村村、军营村等乡村旅游项目,在北部山区适度集中发展乡村民宿。

同安将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年安排2.6亿元,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全力推进“7+10+8”三级试点村、10个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军营村和白交祠村“山上戴帽”造林绿化、古坑三角梅基地、竹坝农夫集市等27个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外有形象、内有亮点、产业有典型”。

同安区还将大力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订单式”农村人才培训平台,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一批转产增收项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村级合作组织,探索资源利用、劳务输出、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增收新途径。

关键词:城市建设

2019年,同安区将继续聚力新城建设、提升老城功能、强化精细管理,建管并举,构筑宜居宜业城区。

年终岁首,同安区包括文笔塔公园、美峰生态公园在内的5个公园将先后投用,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好去处。2018年,同安区在城市建设领域持续发力,新改建城区道路54条,投用4座人行天桥,新增8座公共停车场、2500个停车位,有力保障了市民的出行需求。同时,同安区统筹新老城区建设,同安新城完成投资139亿元,同安老城也不断实现“微更新”,启动了第二轮城市改造提升,市容管理、“两违”治理、卫生保洁等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城市形象日新月异。

进入2019年,同安区将继续聚力新城建设、提升老城功能、强化精细管理,建管并举,构筑宜居宜业城区。

“新城+基地”的建设将高标准加速推进,目标是全年完成投资196亿元。其中包括了围绕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丙洲和美峰两个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打造全市高端产业集聚新高地。此外,将持续加快新城“三公”建设,促进产城深度融合。

老城区的承载力将进一步增强,千年同安的文化魅力将进一步彰显。新的一年,同安区将把绿道系统通山连海,并新改建苏颂公园等4个市民公园,打通一批断头路,新建一批人行天桥和公共停车场,畅通交通微循环。

城市管理领域则将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推进城市管理、文明创建、综合执法等多领域融合,探索“路长制”“街长制”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展现新作为 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

关键词:绿色发展

2019年,同安区将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

绿色生态是同安的一张烫金名片,2018年,同安积极落实各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强化生态管控,加强环境治理,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的美丽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又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同安区以最大力度、最严措施推进控源截污,整治小石材、小作坊383家,清退牛蛙和规模化畜禽养殖4000余场,建成餐饮隔油池400多个,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汀溪水库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国家、省控监测断面达标率100%,顺利通过国家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省环保专项督察。

2019年,同安区将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

作为全市流域面积最大行政区,同安区将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深入开展四大流域治理攻坚行动,控源截污,加快建设118公里河道安全生态水系,推进退养地块复垦,加强流域沿岸“两违”综合整治,实现河畅、水清、岸绿、生态。此外,同安区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污染防治攻坚战。

围绕绿色发展,同安区将形成产业结构、生态空间和总量控制“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绿色产业。同安区还将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损害生态环境终身追责制度,推行“信息化+网格化”模式,推动智慧环保平台与基层环保网格员互动互补,实现环保监管全覆盖,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关键词:民生福祉

2019年,同安区将继续改善民生福祉,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安区今年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持续发力,支出各类就业补助1.85亿元,全面加大补短板力度,实施民生领域项目131个、完成投资5.3亿元,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文化等领域持续发力,促进公共服务更加均等,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同时,同安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启动全市首个“执行110”联动机制,破获一批涉恶案件,打掉一批涉黑涉恶团伙,刑事警情下降26.2%。移风易俗成效明显,社会风气持续净化,节约人情开支近3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人民群众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新的一年,同安区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民生福祉,凝聚共建共治共享新合力,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历来重视教育工作的同安区继续把教育事业的发展摆在突出位置。2019年,同安区计划投入7.5亿元,加快推进第二外国语学校扩建等44个学校项目,确保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420个、幼儿园学位1980个。

以建设“健康同安”为目标,在医疗领域同安区计划投入2.2亿元,加快推进疾控中心改造等21个项目;同时,不断完善区总医院运行机制,深化分级诊疗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同安区还将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完善困难群众帮扶平台,健全精准帮扶机制,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强住房保障。2019年,同安区计划完成保障房建设4500套。

在社会治理领域,同安区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推进“三社联动”;深化平安同安建设,推动扫黑除恶由治标转向治本。

关键词:深化改革

2019年,同安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推进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多领域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高质量发展释放动力活力。

进入新时代,在推动富美同安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征程中,同安区政府不断深化改革,不断通过加强内外联动、资源统筹和上下互动,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效果和公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赢得人民的满意和信任。

2018年,同安区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办结代表议案和建议78件、委员提案91件,按时办复率和答复规范化率100%;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证照分离”,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压减审批特殊环节22项,清理证明事项43项,实现90%依申请类事项“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

2019年,同安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推进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多领域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高质量发展释放动力活力。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着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区直部门和镇(街)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网通办”等新模式,实现90%以上审批事项“最多跑一趟”;加快政务服务大厅和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同安区还将积极对接全市跨岛发展战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主动融入全市建设“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大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