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人人网!再见!我的青春!

别了!人人网!再见!我的青春!

11月14日,人人网卖了!

人人网作为国内互联网社交平台的鼻祖,它是80后青春岁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难以抹去,然而在短暂的辉煌过后,也终究是匆匆落幕。

1

站在2018的节点上回顾人人网的开始,是在2005年的冬天,王兴赋予了它生命,那时名字叫“校内网”,其最开始的基点是从清华、北大、人大等几所高校做起,短短三个月注册用户便达到3万。

随着用户的增多,有效的成本与高昂的服务器维护费用让王兴捉衿见肘,在陈一舟开出高价之后,王兴转手给了陈一舟。

陈一舟手下有员大将——许朝军,因其深谙网络社区经验,陈一舟便将校内网交予其管理。

幸不辱命,许朝军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7年,校内网已经拥有将近2000万的用户,每日活跃用户也将近1000万。

这迅速的线下推广速度,亦让我想起了当初在校园内的推广大使,拿着不太高的薪水却热情满满地向同学推广校内网。

我想,校内网的大火与这些遍布高校的大使是分不开的。

校内网最盛的时光也是这两年,许多大学生刚从高中的牢笼里跳出来,很多大学生都聚集在一起,随时随地分享着精彩丰富的大学生活。

校内网上的小游戏也大大增强了用户的粘性,比如偷菜、抢车位,甚至有人为了抢空的车位,凌晨三点起来抢夺别人已经空掉的车位。

可见,校内网的火是席卷当时的大学。

2

校内网的人群定位是在校大学生,当大学生毕业工作后再次登录发现,校内网的分享、功能都是以大学生活为主,与工作生活并不相符。

于是,曾经活跃的用户逐渐沉寂。

偶尔上线也只当作情怀,缅怀一下罢了。

为了扩大用户范围与年龄,2009年8月,校内网面向全体用户发布一则信息:

“为了给校内网带来一个更长远、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需要割舍对校内品牌的依恋之情,去积极的、勇敢的创造一个更伟大,更具延展性的新品牌,一个广大用户心目中的至爱品牌。”

校内网正式改名为人人网

喻义不错,这也表明陈一舟想跨出校园这一平台,让人人网成为国民性社交软件的欲望与决心。

2011年,人人网在美国上市,带着“中国版的Facebook”的荣光,市值最高时达80亿美元,在互联网公司这一块,仅次于在美国上市的百度。

虽然前景可期,但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

前有一手将人人网做大的许朝军离职,转入别的公司。

在陈一发接管人人网以后,因为社交平台的盈利变现实在太难,就连比它先诞生的Facebook也是在2012年才正式开始盈利。

为了快速捞回成本,人人网中投放了很多广告,当大大小小的广告铺满整个页面时,许多用户都对其失去了耐心,逐渐冷落。

终于,这种颓势在2012以后造成了无法挽留的局面。

腾讯凭借着QQ打下的坚实基础,成功复制出“Q”二代微信,刮分大批用户。

新浪微博凭借着娱乐、大众、共享等优势又占据了大量的用户。

人群扩张失败,就连大本营都丢了,人人网被摁在土里摩擦。

人人网就像失去了主心骨的娃,在社交平台丢失领地以后,它也没有想过迅速调整,重新确立战略方向,认真地做核心业务。

而是到处乱跑,哪里都有它的影子。

如果视频赚钱,就去做视频;如果做游戏有收益,就去搞游戏开发。

人人网当下的主要收益竟然来自于二手车的市场,曾经美好的青春回忆转身去做了卖车的中间介绍人,仿佛阳光少年变成油腻大叔的堕落史,结局让人懵圈。

3

如今,陈一舟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卖掉,并在公告中表明:

“我很高兴为人人网社交平台业务找到一个新的归宿和起点。展望未来,我们公司将聚焦在那些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全球化垂直领域。”

卖掉人人网的公司,将集中精力去做二手车与直播业务。

同时,陈一舟也表明自己还会持续登录人人网账号,这句话也唤起了不少人对于青春的记忆,还有陪伴过他们度过大学生涯的人人网。

可惜的是,在人们想起登录人人网账号时,却忘记了账号密码,想要找回密码时,却发现注册的手机号码已经换掉。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就算想回去缅怀一番,却发现都是那么的难。

还不如相忘于江湖,愿人人网在新东家的手上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