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人人网”重新上线了

但是85后、90后们

还是选择和“黑历史”保持距离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你的青春在这里,人人的明天你决定。”

这句话来自“人人”App的开屏画面——10月25日,这个“人人”App在苹果AppStore悄悄上线,少数自媒体发现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引起了一场怀旧热潮。

在85后90后这一代网民记忆里,“人人网”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整代人的校园回忆,就像琥珀一样被封存在这个网站中。

那么,这个重新上架的“人人”还是原来的“人人网”吗?

另外,怀旧归怀旧,又有多少85后90后,愿意回到这个遍布着自己“黑历史”的老地方,重新翻开校园时期的通讯录打个招呼呢?反正我是没这个勇气。

01 借尸还魂 or 王者归来?

10月25日,苹果App Store上线了“人人”App 1.0.1版本。得知消息后,外滩君到苹果商店中搜索“人人”翻找,划了好几屏,终于在一堆视频和直播软件中,找到了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App。

“这是中国最悠久的校园社交网络平台,从2005年至今,有10亿注册用户,百亿动态和照片,承载了无数人青春校园的记忆。如今王者归来,专注每个人的校园生活、学习、娱乐,打造专属每个人的校园青春记忆。”

“人人”App的这段介绍非常简单明了,直接告诉你自己就是当年那个你们天天上的人人网,不是什么山寨软件。但是App的开发者变成了大家没怎么听过的“北京斗牛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如果你记性够好,在去年11月中旬,曾经有过一波刷屏的怀旧潮,主题就是“告别人人网”。

2018年11月14日,人人网(社交网络和人人直播)以2000万美元现金加4000万美元股票卖给了北京多牛互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多牛传媒”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斗牛士文化传媒”。

那一阵关于这次交易的新闻,似乎都是在为“人人网”举行告别仪式,纷纷冠以“人人网这次彻底凉了”之类的标题。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那么上周五的这一波重新上架,到底是“借尸还魂”还是“王者回归呢”?

02 数据都在,味道变了

在App的另一个开屏界面中,我们看到了熟悉的红白蓝Logo,页面上还写着:“人人APP重新出发,从此社交不再单调,让熟悉的人不再陌生,搭建你我之间灵魂的桥梁。”

似乎是想再次告诉刚点进来的用户:我们不是山寨的,就是你们十年前用的那个“人人网”,放心用吧。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抱着好奇的心态,外滩君下载了这个新的“人人”App,点开发现,用以前的登陆账号和密码果然就能登上。

由于对于“人人网”的记忆还停留在电脑页面上,App的界面让人感觉亲切又陌生。

亲切的是首页上浮现的那些名字,脑海里还依稀对得上号,但在现实生活中早就没有联系了。而他们留在这里的最后“新鲜事”几乎都停留在七八年前,个别人在2018年回来考古过一波。有些校园主页君也坚持更新到了去年就销声匿迹了。

而陌生的是,和曾经网页的界面相比,如今这个“人人”App显然把图片社交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图片下面的转评赞按钮,以及底部的五个极简风格按键,都能看到不少其他同类App的影子。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人人网”网页端也和App同步“复活”。从网页登入,能更方便找到自己当年的日志,但是可能由于数据批量导入的原因,所有日志的时间都显示为2017年7月,许多页面都还“在建设中”。手机App端也是频频奔溃,经常划到一半屏幕就不动了。

“人人网”官方微博对此的解释是,目前版本还是个测试版,距离最终想要的版本还有很大差距。以及安卓版也即将开始测试。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03 一代人的记忆留在这里

要论中国社交网络的历史,当时还名为“校内网”的“人人网”应该算作起点。2005年创办“校内网”的王兴,后来还创办了饭否、美团,现在已经成了国内互联网教父级的人物,和雷军、刘强东等大佬平起平坐。

起初,“校内网”被称作中国的脸书,一是因为同样从校园起步的网络社交功能,二是因为“校内网”当时的界面配色、功能设置都和脸书高度相似,频频遭到吐槽。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2009年,已易主多时的“校内网”改名“人人网”。2011年赴美上市,风头一时无两,当时的活跃用户一度高达1.17亿。

对于和外滩君年龄相近的85后90后们来说,“人人网”给我们带来过太多回忆。

那还是智能手机刚风靡的年代,在校园里上网并不像现在可以做到随时随地,每天回到宿舍打开笔记本电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校内”。

2006年外滩君刚上大学,“校内网”几乎成了和高中同学维持联系的唯一纽带。而在大学里认识的每一个新朋友,都会像现在互相加微信一样在“校内”上相互关注一波。

也正是因为当时移动上网尚不发达,现在回头看那几年传在“人人网”上的照片,一开始都是用相机拍的,后来有了智能手机,拍的照片还得导进电脑里上传。再看看2019年的今天恍如隔世。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也正是因为这份相对“不易”,让留在“人人网”上的每一条新鲜事、每一张照片、每一篇日志,相比今天的微博朋友圈显得更珍贵。

第一次打耳洞、第一次乐队演出、第一次赚钱、第一次接吻、第一次独自出门旅行……太多珍贵的记忆,留在了这个数据库里。

04 告别“黑历史”向前看

这些回忆的确珍贵,但是,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回头看去,当然也有很多不堪回首的“黑历史”。

翻开自己当时的新鲜事和日志,简直是没眼看的中二少年,言论之幼稚足以让现在的自己犯尴尬癌。当时的穿着打扮也是土到不行,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当时的确“瘦过”,摸着自己2019年的肚腩眼泪又不禁掉了下来。

2010年之前上大学的那批青年才俊们,现在都在30岁上下的年纪了,进入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许多已经为人父母。冷不丁上“人人网”翻开十年前的相册,看到的还是那些年伤害过你的坏男孩坏女孩,个中滋味尤为复杂。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这也是“人人网”在如今复活后要面临的困境——他们想借原来的校园社交基础,吸引现在的学生用户,可孩子们早就有了自己的新阵地;

他们又想用情怀的名义,把我们这些85后90后带回“人人网”,但我们除了上去偶尔怀旧一下,存几张自己曾经还苗条的照片发发朋友圈之外,并不想在“过去”停留太久,毕竟谁都有几个不想再看到的人。

从论坛、博客、QQ空间,到校内人人、开心网,再到现在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我们在这些平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留下痕迹。

但说到底这些产品只是一堆数据罢了。最重要的是我们留在心中的回忆,以及现在身边的人们。

你会回“人人网”看看吗?

欢迎在留言中告诉我们

文 / 汪戈里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十六铺生活家爱买好物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 THE END-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