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享年84歲!再也沒有下回分解了……


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享年84歲!再也沒有下回分解了……


9月11日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4歲。單田芳是幾代人的記憶,那個時候電視機還是稀罕物,聽評書就是一種全民時尚,家家戶戶都圍在收音機旁,準時聽從古至今的故事。

“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只要是講故事的地方,總少不了單田芳的聲音。《三俠五義》、《白眉大俠》、《隋唐演義》、《亂世梟雄》、《水滸外傳》、《言歸正傳》,一部又一部傳世佳作。

從1955年開啟曲藝生涯以來,單老先生共錄製廣播和電視評書110部,計12000餘集,聞名全國,被譽為永不消逝的電波。

單老先生每段評書結束都會帶一句“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那時候每次聽到都會意猶未盡,可更多的是對“下回”的滿懷期待。但是,單老先生這一走,從小聽到大的“下回分解”,便沒有下回了…


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享年84歲!再也沒有下回分解了……



1934年,單田芳生於遼寧營口的曲藝世家。他的外祖父王福義是闖關東進瀋陽最早的竹板書老藝人;母親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人稱“白丫頭”;父親單永魁是弦師;大伯單永生和三叔單永槐分別是西河大鼓和評書演員。

單田芳幼年隨父母奔波於哈爾濱、長春、瀋陽、齊齊哈爾等城市演出。後到奉天,單田芳六歲念私塾,七八歲即學會了一些傳統書目。上學後,他邊讀書邊幫助父母抄寫段子、書詞,十三四歲時就已經能記住幾部長篇大書。

高中畢業後,考入東北大學,但因病退學,隨後拜李慶海為師,正式說書。1954年單田走芳上評書舞臺。第一次登臺,單田芳20歲,在鞍山曲藝團,事後他回憶道:“哆嗦著腿肚子登的臺,緊張得要命,就怕把詞說錯。”

就這樣,他從“話說朱元璋…”開始,滿頭大汗一口氣說了兩小時,直到茶社的負責人告訴他,這個點了都快散了。

在評書的舞臺上,單田芳充滿了鬥志,他的評書引人入勝,幽默又機智,武俠、戰爭、民國、歷史…風格多變,但生動鮮明。

此後,單田芳遭遇文革、勞動改造、重返書壇、妻子病逝,一次又一次大起大落。生活再不如意,他也從未放棄過評書,一直堅持著熬過來了。

他成為評書界最有名望、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從收音機轉戰電視,單田芳的評書也從廣播裡,走向了電視節目。

曾經的《曲苑雜壇》就成了他充分展現評書魅力的舞臺。每天,單田芳的說書就通過一百多家電臺和電視臺向全國聽眾和觀眾傳播。


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享年84歲!再也沒有下回分解了……



2007年1月26日,單老先生宣佈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儘管收山了,單老先生對於評書的後繼事業,一直憂心忡忡。他曾不無感慨地說:“隨著這個社會的變遷,學評書的人越來越少。”

單老先生挑起了藝術傳播的大梁,致力於宣傳評書文化、推廣評書教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評書傳承帶來一絲曙光。

他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還把自己的自己所有的作品都免費送給了導演張紀中,希望對方可以拍。

他在微博、微信和今日頭條都開通了自己的公眾賬號。即使在逝世前的9月7日,他仍堅持在微博上發出聲音。

單老先生的女兒單慧莉女士也助力父親完成這一心願,於2016年成立了“單田芳智慧星光文化傳媒藝術學校”,2017年又成立了“單田芳評書傳承學院班”,由單老先生的弟子和單女士共同授課。

單老先生的弟子苗霖在《超級演說家》上曾說:“我們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會看到希望。”薪火相傳、評書不死。這也是單老先生堅持和希望。


2012年,單田芳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如今,全國四百多家電臺,都有“單田芳書場”,每天超過一億聽眾。他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我搞了一輩子評書,我熱愛這門藝術,也關心評書的命運。評書要往高端發展,希望年輕人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和知識性,讓評書更有競爭力。”

逝者已矣,單老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