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进校园|当“小不点”遇上国际艺术家(二)

“艺术进校园”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的重要板块,今年根据各年龄层学生们的需求,精心策划组织了各类演出、艺术教育活动走进校园。针对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艺术教育邀请了5支舞台形式活泼生动、互动性较强的境外表演团体:亚洲文化中心诗歌家庭剧《小乐师》、韩国刷子剧团魔法银幕家庭剧《瑶瑶》、丹麦音乐组合希莱与帕勒《我是音乐家》、澳大利亚互动音乐秀《神奇的打鼓小猴子》以及爱沙尼亚塔林男生合唱团音乐会,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艺术节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分别进入全市23所中学、小学、幼儿园,总共演出30场,为孩子们带来了国际一流的艺术享受。

丹麦音乐组合希莱与帕勒

《我是音乐家》

“小朋友们,手鼓应该怎么打呀?”“Bong!Bong!”“大点声!”“Bong!Bong!Bong!” 《我是音乐家》是一场寓教于乐的乐器协奏音乐会。古典与现代碰撞出的绚丽火花,令人心向往之!它由丹麦音乐组合希莱与帕勒倾情演出,既饱含激情,又创新不断。

艺术进校园|当“小不点”遇上国际艺术家(二)

钢琴、小提琴、贝斯、吉他、手鼓、尤克里里……希莱与帕勒组合以声情并茂的表演、妙趣横生的互动,成功“征服”了这些幼儿园里的“小小观众”。

艺术进校园|当“小不点”遇上国际艺术家(二)
艺术进校园|当“小不点”遇上国际艺术家(二)艺术进校园|当“小不点”遇上国际艺术家(二)
艺术进校园|当“小不点”遇上国际艺术家(二)

简单的场地,简单的道具,简单的舞美,但现场的气氛却在音乐家与孩子们的互动中达到高潮。热烈的音浪中,排山倒海般传来了雷动的掌声与小朋友的欢呼声尖叫声,台下的小观众们走上舞台,变成了艺术王国的主角。

艺术进校园|当“小不点”遇上国际艺术家(二)
艺术进校园|当“小不点”遇上国际艺术家(二)

爱沙尼亚塔林男生合唱团

天籁般的童声

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的邀请

爱沙尼亚塔林男生合唱团带来了数场精彩的演出

艺术进校园|当“小不点”遇上国际艺术家(二)
艺术进校园|当“小不点”遇上国际艺术家(二)

爱沙尼亚塔林男生合唱团演唱了包括《醒来吧,我的心》、《赞美玛利亚》和《欢迎来到爱沙尼亚》等在内的一首首经典爱沙尼亚歌曲。小男孩们用天籁般歌喉,将经典的曲目一一呈现。稚嫩清脆的童声合唱仿佛将观众带到爱沙尼亚清新的空气中,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每个男孩都根据自己的音质扮演不同的声部,如林间的鸟,按照自己的鸣叫节奏,合成森林的旋律。他们时而像小绅士们一样,唱着优雅的经典爱沙尼亚歌曲;时而展现少儿天性,在悦动的音符上活泼地跳跃。

艺术进校园|当“小不点”遇上国际艺术家(二)

其中一场,爱沙尼亚塔林男生合唱团来到了文来中学。当日,塔林男生合唱团倾情献唱了爱沙尼亚歌曲,文来中学海歌合唱团紧随其后,带来一首《如梦令》,歌词取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同名词,低吟浅唱间尽显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两个合唱团 同一首歌

在文来中学海歌合唱团的精彩演出后,爱沙尼亚塔林男生合唱团又再度登台,两团同台合唱英文歌曲《You Raise Me Up》。

海歌的橙色、白色和塔林的暗红色交织在了一起,两团学生相互对视,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他们的歌声是如此动人,让台下的观众也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共同微笑,温暖充满了整个会场。

艺术进校园|当“小不点”遇上国际艺术家(二)

不仅是两国学生们的合唱,塔林合唱团的钢琴手海歌合唱团的指挥老师也携手合作,成为学生们演唱过程中坚实的支撑力量。

余音袅袅,不绝于耳,两团共同演绎的歌曲为本次音乐交流会画下了完美的句号。此次活动不仅增进了两国、两团的友谊,更是向观众们深刻地传达了音乐无国界的艺术精神。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秉持“寓教于艺,寓美于情”的教育理念,走出了一条精准年龄定位、引领校园文化、延伸国际舞台的新路。

“艺术就像一粒种子,从小把它埋在孩子们的心中,日后就会长成参天大树。”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艺术教育和经典国际的艺术作品中,走进艺术、喜欢艺术,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的初心和坚持。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

为此而来,因此而兴……艺术节究竟是谁的“菜” / 作者:雷册渊、吴越

摄影 陈禹州

艺术进校园|当“小不点”遇上国际艺术家(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