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留学需谨慎,天下父母且三思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能力的父母纷纷向国外教育抛出橄榄枝,不惜重金将还在义务教育期间的孩子送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发达国家接受教育,使得留学出现了低龄化甚至超低龄化现象。据教育部信息公示,2018年赴海外求学的中国留学生超过60万人次,其中意向出国读本科、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小留学生占比接近40%。

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在教育方面舍得投入。那么,低龄留学到底好不好呢?其中利弊还需具体分析。调查显示,家长选择让孩子出国接受教育,大部分是因为这些原因:

一来是希望孩子接受国际化多元教育。越早出国读书,孩子的思维就会更像外国人,对英语交流也有很大帮助。他学的不再是国内的“哑巴英语”“中国式英语”。当孩子回国之后,一口流利的英语一定会为他加分。二来是对于国内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状的焦虑。孩子不仅不必在国内为了高考拼命,出国留学以海归身份回国就是“香饽饽”,相对别的孩子更有竞争力,将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就业压力。三来出国留学可以丰富孩子的阅历,开拓孩子的视野,也能够锻炼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

低龄留学需谨慎,天下父母且三思


然而,还有许多令人忧心的问题存在:

1、初高中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离开父母的监管之后,他们能否拒绝各种各样的诱惑?近年来不乏许多幼年出国留学陷入毒瘾、害人害己的报道,孤身在国外,孩子很容易被同龄人蛊惑,从而参与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2、十几岁的孩子恰逢青春期,而青春期是最适合学习知识的时期,也是“自我”萌芽、寻求自我价值,追求独立,对外发展社会关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他们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孩子太小就离开父母,容易造成亲情的缺失,这是以后无法弥补的。再加上没有朋友,又难以融入国外的环境,会产生巨大的孤独感,或许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无法预估的伤害。

“低龄留学”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现象,有的孩子从小出国学习成才报效祖国,但也有许多孩子迷失在国外的纸醉金迷、烟酒毒品中,可见,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跟从。最后,笔者还是建议家长们等孩子大学或大学以后再让孩子出国留学,彼时他们有了成熟的世界观,有了健全独立的人格,这时再出国,必然强大而自信。

低龄留学需谨慎,天下父母且三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