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

「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

「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

在银川市西夏区第十一小学,传统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陶泥、皮影、剪纸也点点滴滴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2017年7月,西夏十一小举行了“非遗进校园”启动仪式。学校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视为自己的责任,成立“非遗项目”,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遗项目与国家课程相结合。将陶泥、皮影纳入美术课,将剪纸纳入综合实践课,将中华武术纳入体育课,让非遗文化润泽校园,让学生在学科教学与社团活动中认识、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从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年来,在孩子们心底生根发芽的非遗之花渐渐“绽放”。

「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
「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

记者日前走进该校了解到,陶泥社团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社团,重点以泥板、手捏为主,教师主要教会他们如何在泥板上做出夸张的脸、风景、生活场景等,学会用手捏法制作半立体陶艺作品,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上釉。

「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

走进陶泥社团,记者发现这里的陶艺元素无处不在,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排列在展示柜上。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泥板上绘出贺兰岩画的神韵。陶艺对孩子们的改变润物无声。在社团里,陶泥老师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做好的基本陶泥作品上添加装饰,做出完整的陶泥作品。欣赏优秀陶泥作品,现场展示评比,肯定学生的优点,提出不足及改进方向。

「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
「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

“陶泥课程让我们对陶泥有了新的认识,学会了如何揉泥,了解了上釉。我们不仅认识了基本的泥塑语言和制作方法,通过动手动脑充分发挥想象,做出了一件件与众不同的陶艺作品,凝聚着我们的智慧和汗水。”该校六年级学生张子墨说,课堂上都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上陶泥课,不仅体验到了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品格。为了让学生们足不出校就能了解皮影艺术,学校将“皮影戏”搬进课堂,成立了“非遗”工作室。自开设以来,同学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

皮影社团有皮影制作和皮影表演组成。因为擅长做皮影道具的学生未必喜欢表演,而擅长表演的学生未必喜欢制作。所以,学校发挥学生特长,因势利导,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项目供学生选择,这样更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培养。

据介绍,下一步,学校将成立皮影编剧社团,组织学生及时将校园特色发展情况和美丽校园发生的美丽学生和美丽教师的动人事例写成剧本,提供给皮影社团,然后用皮影戏表现出来,演给全校的老师和同学看,用这种鲜活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将孩子们的美好童年留作记忆。

「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

“在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发扬的今天,只有让多彩纷呈的中国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丰富课程内容,走进校园润泽校园文化,才能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滋养学生艺术素养与艺术气质,也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该校校长赵凤霞如是说。

「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

如今的西夏十一小正全面实施“美丽教育”,致力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校园文化。

让非遗文化润泽校园,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让非遗文化充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传承优秀文化」西夏区十一小打造快乐“非遗”课堂

图片素材由西夏区教育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