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丨漂洋过海来唱戏:从新加坡八和会馆到粤剧艺术博物馆

这件老式密片戏服很少见,时间已经很久了,以前花旦演《胡不归》都会穿这件戏服,行内称衫裙,很多亮片,需要手工绣制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穿上身很重,现在很难找这种衫裙了。

9月12日,新加坡八和会馆主席胡桂馨太平绅士访问粤剧艺术博物馆时介绍了这么一件“宝物”。

文化丨漂洋过海来唱戏:从新加坡八和会馆到粤剧艺术博物馆

9月12日,新加坡八和会馆主席胡桂馨太平绅士来访粤剧艺术博物馆,并捐赠一批粤剧藏品。

从老照片老戏服,看中新粤剧艺术交流

据了解,这是日前胡桂馨一行代表新加坡敦煌剧坊与荔湾曲协进行粤剧艺术交流时由新加坡带过来给粤剧艺术博物馆的粤剧藏品之一。新加坡粤剧界与广东粤剧界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中新民间粤剧艺术交流甚是频繁,这次来自新加坡粤剧界的诚意除了老式密片戏服,还有新加坡八和会馆珍藏百余年的一批粤剧老照片以及胡桂馨女士的私藏珍贵画作。

文化丨漂洋过海来唱戏:从新加坡八和会馆到粤剧艺术博物馆

新加坡八和会馆的前身是1857年成立的梨园堂。网络图

其中有一张照片,胡桂馨称尤为珍贵:“这是1945年新加坡八和会馆响应广州八和会馆复兴建设筹款时的合照,意义深远。”

馨姐说:“海外粤剧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粤剧演出很多,新加坡更被称为粤剧的第二故乡,这次新加坡粤剧界捐赠粤剧藏品及研究资料希望能加强两地粤剧文化交流。”

此外,胡桂馨女士更将自己远赴开罗演出时,当地画家送她的一幅粤剧形象画作,送给了粤剧艺术博物馆。

同根同源同台飙戏

说到两地粤剧文化的异同,胡桂馨认为,中新民间粤剧艺术交流很多,尽管两地粤剧艺术表演形式如唱腔、小花招不一定统一,但两地粤剧文化同根同源,更多的是相同之处。

12日,荔湾的街坊就有幸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感受了中新民间粤剧艺术的异同。荔湾区曲协和新加坡敦煌剧坊的演员同台飚戏,从粤剧小调联唱《广州好》到折子戏《洛水梦会》,荔湾曲协的演出让老街坊“听出了耳油”,而由胡桂馨女士领衔,新加坡敦煌剧坊演唱的一曲《帝女花之香夭》,则让现场粤剧爱好者拍手叫好之余跟着哼唱。

文化丨漂洋过海来唱戏:从新加坡八和会馆到粤剧艺术博物馆

荔湾区曲协表演粤曲小调《广州好》。

据了解,敦煌剧坊在新加坡推动粤剧艺术并与各国粤剧团体展开交流,该剧团自成立以来,在世界各地演出传统粤剧及创新英文粤剧2000多场,演出剧目近百个。胡桂馨女士就是该剧坊的艺术总监。

文化丨漂洋过海来唱戏:从新加坡八和会馆到粤剧艺术博物馆

到粤剧艺术博物馆可想一睹捐赠的粤剧藏品风采哦~

说了这么多,你是否对于千里迢迢漂洋过海而来的粤剧百年老照片和老戏服充满了期待?那么不妨到粤剧艺术博物馆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