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2日訊(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李軍 王凱) 1月2日,長江日報刊發《一位環衛工的最後48小時》,報道環衛工人羅先平因突發疾病倒在上班掃雪途中,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有網友留言說:“一場大雪,城市道路交通未受影響,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2日,長江日報記者再次與羅先平的妻子以及多位同事見面,瞭解到羅先平生前未了的3個心願。
1月2日,在江漢北路家中,肖桃娥追憶丈夫羅先平生前的點點滴滴。記者劉斌 攝
心願一:牽掛80多歲老父親
2日,長江日報記者與羅先平的妻子肖桃娥見面,較前一天,她的情緒已較為平復,現在她最擔心的還是丈夫80多歲的老父親。
“老人在天門老家,現在是小姑子在照顧,但開年小姑要去廣州,我準備把老人接過來照顧。“肖桃娥說,老人年紀大了,上街不容易,31日小兒子回去看爺爺時,丈夫還一再叮囑,買些油和排骨回去,幫爺爺把排骨醃製了,免得老人自己上街去買。
“我們每個月寄600元回去給老人當生活費。“肖桃娥說,他們的工資不高,除去每月房租1000多元,再存一部分錢,給老人寄一點錢,每個月兩人留給自己的生活費不足2000元。
肖桃娥說,從天門來武漢已經25年了,回去的次數屈指可數,因為來回一趟的車錢,夠他們幾天的生活費。因此一般都是每到過年把老人接到武漢。
“他最近一直在和我說要戒菸,他說‘我少抽一包煙,就能給老父親省出一天的早飯錢’。“肖桃娥說。
心願二:退休後帶妻子回老家種種菜
肖桃娥和羅先平是通過媒人介紹認識的,“我當初就是看中他老實。”肖桃娥說,“他這人不浪漫,話都憋在心裡不說。”
不管是之前賣菜,還是後來做環衛工,羅先平和肖桃娥幾乎都是在忙碌著,為了自己的生活能夠更好。到漢口這麼多年,羅先平幾乎沒有專門帶妻子逛過街。
“他跟我說,這3年多做環衛做得也挺高興,幫人代班也高興,原來賣菜沒有社保,做環衛可以給我們繳社保,再做12年,也才65歲,到時退休了,百事不管,帶著我回天門鄉下,種種菜,過過輕閒日子。”肖桃娥說。
心願三:希望兩個兒子早日成家立業
平時凌晨4點,肖桃娥和羅先平如果上早班,會先喝點牛奶,吃幾塊點心壓壓餓,等掃到7點再過早。“牛奶、點心是大兒子買的,衣服和擦臉的是小兒子買的,都特別孝順。”她說,丈夫最惦記的還是兩個兒子成家立業的事。
羅先平和肖桃娥選擇做環衛工,也是考慮到有了社保,今後不給兩個兒子增添負擔。羅先平是非常傳統的父親,和兒子言語交流很少,但每當同事提起他的兒子,他就十分高興。
同事劉師傅說,羅先平總是隨身帶一隻杯子,平時從家裡裝好水帶著,有一次還特意對她說:“這是我兒子幫我買的杯子。”還有一次,他們中午在環衛休息室用微波爐熱飯,羅先平帶了一隻盛飯的新碗,他也對同事說:“這是我兒子買的,可以微波,20多塊呢。”
同事駱運華回憶,有一次她向羅先平“倒苦水”,說自己兒子現在還沒娶媳婦。羅先平安慰她說:“你才一個伢,我兩個兒子還都沒接媳婦,兒孫自有兒孫福。”
1月2日,在新華路北湖車站附近,同事餘詠華仍在用羅先平扎的掃帚清掃路面。記者劉斌 攝
羅先平不善言辭,同事們記得他爽快的回答
2日下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新華路北湖街車站附近,這裡是羅先平生前負責清掃的路段之一。他去世後,江漢區城管委環衛質量管理中心質檢三隊的同事們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羅先平負責的路段清掃難度大,他去世後,同事餘詠華被臨時抽調到此,她正在掃路邊的落葉和殘雪,手中所拿的一把掃帚正是羅先平生前使用過的,也是他親手扎的。“羅師傅的掃帚很有名,扎得好,比外面買的還好用。”餘詠華指著掃帚把說,這是木頭做的,比竹子結實,掃帚頭掃灰掃葉子都好用。
“我的鉗子壞了,您幫我修一哈。”“好。“
“我的掃帚散了,您幫我扎一哈。“”沒有問題。“
“我的電動車有點問題,您幫我看一哈。”“可以。“
羅先平不善言辭,同事們記得他爽快的回答。
同事蘇旺菊做了14年環衛,她說平時一把掃帚只能用一天,但羅先平綁的掃帚可以掃4天不散,而且他還把掃壞了的掃帚改成小掃帚,專門撮垃圾用。“每次掃帚壞了,他就跟我說,拿過來幫你扎一哈。”蘇旺菊說。
稿件刊登後,網友“大自然的蒲公英”留言:“最值得尊敬的人——環衛工人,大叔一路走好。”網友“qc5549”說:“這幾天,天天在除雪,今年路面確實好走,早上起來,路面已被環衛工半夜清理乾淨了。致敬。”
1月2日,羅先平去世第二天,省住建廳、市城管委以及江漢區委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到逝者家中對家屬進行慰問。
相關閱讀:撒鹽、剷雪、清雪,一位武漢環衛工人最後的48小時
閱讀更多 長江日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