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美夢”佐證腦波與靈感的關係

在《全腦開發·認識大腦的波動頻率提升自我狀態》一文裡,我們曾學習到腦波的四種最基本形態。其中的休息波(δ腦波)和修復波(θ腦波),可以使我們大腦處於極度放鬆的休息狀態,身心在兩種狀態下,可開發我們的腦部直覺能力,特別是θ腦波,對開發並強化我們的深層記憶有極大的幫助,θ腦波又被成為“通往記憶與學術的閘門”。

四個“美夢”佐證腦波與靈感的關係

我們的精神長期處於高度緊張、敏感、焦慮、警覺狀態時,身心得不到放鬆,大腦所消耗的能量就會遞增,此時,人的思考、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就會受到限制。因此,學會放鬆、休息、減壓便成為了人類進化過程中自我修復的重要手段。

睡眠,便是身心進行自我修復的最佳良藥。在睡眠狀態下,我們的大腦還有可能解決久而未解的難題,在人類歷史上便有四個這樣的“美夢”。

四個“美夢”佐證腦波與靈感的關係

第一個美夢:19世紀40年代,美國人埃利亞斯·豪威被縫紉機的針頭困擾著,長期的思索和警覺讓他身心疲憊,一個深夜,豪威拖著疲憊的身體進入了夢鄉。夢裡,一個野蠻人拿著帶孔的長矛想要殺死他,驚恐之中他從夢境回到現實,針孔開在針頭位置的縫紉機針便問世了。

第二個美夢:1825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苯之後,人們一直在分析它的分子結構,卻一直懸而未解。39年之後的一個冬季,壁爐旁的德國化學家凱庫勒仍舊沉浸在苯分子的思索之中,不知不覺他進入了夢鄉。夢裡,一條碳原子蛇首尾相連,在他面前不停地旋轉。凱庫勒被驚醒之後恍然大悟,原來苯分子是一個環形結構。

四個“美夢”佐證腦波與靈感的關係

第三個美夢:就在凱庫勒的美夢揭示了苯分子結構之後的第五年,依舊是冬季,俄羅斯科學家,35歲的門捷列夫同樣沉浸在久而未解的問題裡,化學元素的分類他苦苦思索卻不知所終。疲倦也將他帶入了夢鄉,夢裡,所有的元素錯落有致地從空中降落,並有序地分佈在格子裡。大夢初醒,他立刻記下了夢中元素的分佈位置,元素週期表就這樣夢想成真了。

第四個美夢:1921年的一個深夜,即門捷列夫美夢成真後的52年之後,奧地利生物學家洛伊也同樣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洛伊從夢裡醒來,迷迷糊糊地寫了些什麼,便又進入了夢鄉。清晨,洛伊突然想起昨晚似乎寫了些什麼,他急不可耐地找到那張紙,就這樣,“神經衝動傳遞機制”讓他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這幾個故事有幾個共同之處:主人公都是某一個領域的飽學之士,都有著對問題苦苦思索的不放棄精神,長期的思索之後他們都會通過睡眠修復身心,靈感迸發的那一刻,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記下。這也正好對應了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右腦潛意識——靈感思維的訓練方法》。所以,不論是科學巨匠,還是普通人,倘若你陷入了某一個問題的“死衚衕”,那不妨先放下當下的問題,先美美地睡一覺,說不定一覺醒來你也會美夢成真。

四個“美夢”佐證腦波與靈感的關係

四個“美夢”佐證腦波與靈感的關係

http://www.meizantong.com/xinwenhuodong/qianjingdongtai/651.html http://www.meizantong.com/xinwenhuodong/qianjingdongtai/653.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