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甲方乙方》结尾葛优在荧幕前平静地说道: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惊叹,时间不肯松懈,前进的步伐就不可能停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人们总是盼望新的一天,却也在过往日子的影子中开始叹息。

回想当年《甲方乙方》横空出现,梦想在经济大潮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普通人也放慢脚步,在疲惫生活中审视一年的改变,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迈入新一年的忙碌,至此喜剧贺岁片在年底霸占电影屏幕。


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而随着春节档票房节节攀升,贺岁档荣光暗淡,甚至最为骄傲的喜剧也变了味道,网络段子和雷人剧情在用力挠人咯吱窝,却好似隔靴搔痒。

如同改革开放推陈出新,今年的贺岁档因一部文艺片精气神焕发,电影的预售票房已经过亿,这对一部文艺片而言,已经是莫大的奇迹。

旧事物总会被新时代造就的事物替代,难道形如鸡肋的贺岁档又要变成喷香炸鸡。

这次野兽君就向大家介绍这部可能改变将来贺岁档走向的文艺片——《地球最后的夜晚》。


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在今年戛纳影展,《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一种关注”单元,获得不少媒体人的好评。而令许多眼光投向这部神秘影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导演毕赣。


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两年前,毕赣第一部作品《路边野餐》引起轰动,创造性的粗粝长镜头,散漫梦幻的诗性画面,时间与空间的模糊交叉。

故事与剧情的意识性弱化,好似一滩溪水层层叠叠地流淌出静谧的独特浪漫。


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假如《路边野餐》是一首天真的长诗,那么《地球最后的夜晚》更像一幅奇幻的油画。


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从预告片和海报来看,影片画面相当精美,小镇的路边摊、墙上的破旧钟表、废弃的斑驳巷洞、摇曳的吊灯影子等等,让废墟美学散发非同寻常的质感。


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相比《路边野餐》主角由毕赣小姑父陈永忠亲自出马的寒酸,《地球最后的夜晚》可谓巨大的提升。

除沿用小姑父陈永忠外,女主角更是选定文艺女神汤唯,加之黄觉、 张艾嘉等演员加盟,制作班底都是业内顶尖水准。


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综合预告片和毕赣导演一贯的叙事风格,电影故事不会复杂,准确的说,这个电影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故事,更像是一种情绪宣泄,你必须沉浸在导演编织出的易碎又美好的梦境,才能体会到五光十色绮丽风景。


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同时,电影前七十分钟2D画面,而后七十分钟就要戴上眼镜,观赏一段超级长的3D长镜头,算得上一个另类的噱头。


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前70分钟2D画面,男主罗紘武(黄觉饰)因为父亲过世,2012年回到贵州凯里,想寻找12年前念念不忘的恋人万绮雯(汤唯饰)。

而万绮雯得身份特殊又神秘,罗紘武2000年为找寻杀害兄弟白猫(李鸿其饰)的凶手,认识了万绮雯,她是凶手左宏元(陈永忠 饰)的情人。

在追查过程中两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矛盾中萌芽的爱情,躲避危机下迅速成长,越离奇越是刻骨铭心,无法忘怀。


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电影真正进行到精彩处,毫无疑问,是后半段长达70分钟的3D长镜头,跟随罗纮武进入洞穴,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一段现实与梦境重叠的颠覆之旅。

在这由毕赣创建的精神世界,脱离时间概念和剧情束缚,男主罗紘武穿梭在不同时间节点的过去,用梦弥补现实的遗憾,用梦实现虚无的浪漫。


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不过相信看惯了商业电影的观众,或许不会适应文艺片的“通病”:剧情节奏缓慢,叙事推进繁复,对话冗长无目的,抒情高于叙事。

甚至全片情绪渲染,毫无剧情可言。这也是文艺片最不能够被更多的人接纳和享受的主要原因。

但单纯从现在的预售情况来看,《地球最后的夜晚》已经成功,尤其在12月31日的晚9:40左右的场次几乎座无虚席。

不管是因为“跟风”或者“凑热闹”,影片预售已超1亿,或许这次是让导演风格极强的文艺片拥有更多大众接纳的绝佳机会。


预售1亿,这部跨年文艺片靠的是什么?



总而言之,《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部属于导演的作品,它拥有毕赣鲜明的个人特色。

叙事中夹杂旁白与留白,不同于其他导演注重视听语言的运用,文字语言成为影片重头戏,文字与影像不评论孰高孰下,票房也不是判定成功的唯一标准,只要能达到精神上的共鸣,那就算得上好作品。

PS:跨年已经进入倒计时,今年最后的夜晚你会如何度过?要是你有心仪的对象。

或许该问一句:喂,你有空吗?然后一同走进电影院,在光影交织的梦中虚度掉2018年最后的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